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6212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4‑8份,黄芪4‑8份,丹参2‑4份,川芎2‑4份,红花2‑4份;其制备方法如下:取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加水在40‑60℃抽真空提取,得到的提取液经过过滤、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得到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冻干粉;取黄芪、丹参、川芎和红花,加水在40‑60℃抽真空提取,然后抽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将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冻干粉和浸膏粉混合,得到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活血化瘀效果显著,活性更高,并且具有抗心肌缺血的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中药
,具体涉及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风是中医学的疾病名称,也是人们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和俗称,本病是一组以脑部缺血及出血性损伤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又称脑卒中或脑血管意外,具有极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主要分为出血性脑中风(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中风(脑梗死、脑血栓形成)两大类。出血性脑中风早期死亡率很高,约有半数病人于发病数日内死亡,幸存者中虽然经过积极治疗,大多仍然存在后遗症,即中风后遗症,常见一侧上下肢瘫痪无力,皮肤不仁,口眼歪斜,流口水,面色萎黄,舌强语謇。如果不及早治疗,则肢体渐渐痉挛僵硬,产生肢体废用性强直、挛缩,造成肢体畸形与功能丧失等。已得过脑中风的患者,还易再复发,每复发一次,加重一次,所以提高脑中风的预防治疗水平、降低脑中风的发病率、致残率,加强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和调理是当务之急。目前,西医对脑中风后遗症的治疗多采用内服和外用涂抹药剂等治疗方法,虽起效快,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且长期服用药物易产生抗药性,对消化道及神经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对消化道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且费用相对较高。中药能有效缓解脑中风后遗症,并且平和、费用低,目前治疗中风的中成药多数采用多种药物原料组合,其中地龙味咸性寒,入肝、脾、膀胱经,其性走窜,长于通行经络,《本草纲目》载:“其性寒而下行,治足疾而通经络;因此常将其用于制备活血化瘀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如专利申请号CN201810218625.3公开了一种益气活血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活络,尤其是缺血性中风及脑出血后遗症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存在副作用的问题,此专利技术的组合物由三七、葛根、川芎、山楂、红花、地龙、丹参、赤芍、当归、益母草和黄芪组成,将上述药物,粉碎过筛,煎煮制浸膏,烘干粉碎,压片即得。此专利技术中地龙在加工过程和保存过程中因温度过高,其中凝血酶等活性物质会大大损失,降低其药效,并且此专利技术中的制备方法得到的中药组合物中含有较多的杂质,药物的药效会降低,并且会产生一些副作用;将所有的原料一起进行水提,在较高的温度下(通常在60℃以上)各原料之间会相互影响,部分不耐热的活性物质遭到破坏或损失,加上杂质的含量增大,副作用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4-8份,黄芪4-8份,丹参2-4份,川芎2-4份,红花2-4份。优选的,所述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6份,黄芪6份,丹参3份,川芎3份,红花3份。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4-8份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加水在40-60℃下抽真空提取1-3次,得到的提取液经过过滤、真空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得到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冻干粉;2)取4-8份的黄芪、2-4份的丹参、2-4份的川芎和2-4份的红花,加水在40-60℃下提取3次,过滤,将3次得到的提取液在40-60℃下抽真空浓缩,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3)将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冻干粉和浸膏粉混合,即得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每次加入水的质量为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质量的4-8倍。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每次加入水的质量为黄芪、丹参、川芎和红花总质量的8倍。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就是专利申请号CN201410782249.2中得到的生物转化“菌丝体”。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1)所述提取液是指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经过1-3次提取后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的。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中步骤2)所述的3次水提得到的提取液是指3次水提得到的提取液混合得到的。目前常用的活血化瘀药物中用到了地龙、黄芪、川芎、丹参和红花等(如专利申请号CN201810218625.3),其中丹参与地龙相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其他各药合用,用于淤血阻络所致的眩晕、中风,症见肢体不用、言语不利及头晕目眩。但是地龙在加工过程和保存过程中,其中发挥药物作用的活性物质会大大损失,降低其药效。虽然本申请中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已在专利申请号CN201410782249.2中将其应用于抗凝血药物,但是在医药领域抗凝血作用和本专利技术的活血化瘀作用是完全两个不同的概念,抗凝血是用于防治血管内栓塞或血栓形成,预防中风或其它血栓性疾病,是通过影响凝血过程中的某些凝血因子阻止凝血过程的药物;而活血化瘀是具有消散作用、或能攻逐体内瘀血的药物,有通畅血脉、消散瘀滞、调经止痛的作用。由此可见,专利申请号CN201410782249.2中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是应用于抗凝血药物中,而本专利技术中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是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中药配合,应用于活血化瘀药物中,主要用于中风后各种后遗症的治疗,两者的用途有较大的差别,现有技术人员在专利申请号CN201410782249.2的基础上,能够想到将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与其他中药配合,用于预防中风等疾病,而不会想到用于活血化瘀药物中去治疗中风后遗症,并且本专利技术的药物组合物还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而单独的地龙或者是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都没有这方面的功效。中风为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疾病。经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年老体弱,气血渐虚,或宿疾迁延日久伤气,气虚则血行不畅,阴虚则虚风易动,上窜清窍,以致瘀阻脑络,发为本病。亦有中风病失治误治,久而伤气者。脑主神明,为官窍、肢体正常生命活动之中枢。脑络瘀滞,功能失用,故见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謇涩,偏身麻木等;气虚肢体失养,腠理不固,脾胃运化失常,故见神倦乏力,口角流涎,自汗便溏等。舌质淡暗或与瘀斑瘀点,脉细或弦细亦是血瘀、气虚之征。证虽血瘀、气虚虚实两端,但以瘀血为主,气虚为次。其治宜活血化瘀,益气通络,虚实兼顾而以前者为主。龙芪活血化瘀胶囊即依此则要组方而成。方中重用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性善走窜,活血通经活络,行走脑脉,为君药。生黄芪大补元气,使气充则血行,补君药之不足,又有使祛瘀而不伤正之利,为臣药。丹参活血养血,祛瘀通络,川芎活血和营,红花活血化瘀,三味共为佐药。诸药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益气通络之功,与所主治病证切合,当能见效。本方的配伍特点,一是活血化瘀药与补气药同用,体现了活血益气法,使气虚得补,经络得通,补气而不壅滞;二是重用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通经活络,行走全身,突显抗凝血作用;三是重用黄芪,使气旺血行,活血而不伤正。在专利申请号CN201810218625.3中地龙与丹参相伍,才具有活血化瘀功效,两者共为君药,而本申请中使用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为君药,丹参的用量较少。本专利技术采用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与黄芪、川芎、丹参和红花四种药物混合,得到的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活血化瘀药效显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技术效果,以大鼠全血粘度值200S-1为例,本专利技术得到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大鼠全血粘度值200S-1的降低幅度约是用地龙代替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得到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4倍。本专利技术的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中风后遗症的深层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4‑8份,黄芪4‑8份,丹参2‑4份,川芎2‑4份,红花2‑4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4-8份,黄芪4-8份,丹参2-4份,川芎2-4份,红花2-4份。2.如权利要求1所述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6份,黄芪6份,丹参3份,川芎3份,红花3份。3.一种活血化瘀的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取4-8份的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加水在40-60℃下抽真空提取1-3次,得到的提取液经过过滤、浓缩、冷冻干燥,低温粉碎得到地龙生物转化菌丝体冻干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述金周代俊何承东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新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