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示柱和警示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62120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7 0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警示柱和警示设备,涉及道路警示设备的技术领域。警示柱包括图形显示单元和标识显示单元;图形显示单元的一端与地面连接,另一端与标识显示单元连接;标识显示单元包括框体和第一面光源组件,第一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外侧设置有第一表面反光膜,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框体上,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国标图形标志;图形显示单元包括柱体和第二面光源组件,第二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外侧设有第二表面反光膜,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柱体上,以使柱体上显示国标图形图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警示柱无法显示国标样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第一、第二表面反光膜能够对光反射,保证警示柱上显示国标样式的标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警示柱和警示设备
本技术涉及道路警示设备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警示柱和警示设备。
技术介绍
警示柱又称弹力柱、诱导柱、柱式诱导标、警示棒、塑料弹力棒路障、防撞柱和反光诱导标诱导柱。随着汽车持有量的逐渐增加,为保证人们在高速道路上行驶的安全性,通常需要在城市路口、人行道、建筑物之间的隔离的位置处设置警示柱,提醒机动车驶入正确车道,为行驶的机动车提供警示作用。现有的警示柱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采用标牌和立杆的形式,使用时,将立杆的下端固定柱,标牌和立杆的上端连接,标牌上的标志提醒机动车驶入正确车道;另一种是是在立杆和标牌内设置有发光体,使得机动车在夜间行驶时也可以观察到标牌,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第一种警示柱的标牌由发光摸贴附在铝板上形成,无发光功能,完全被动反射可见光,日间无闪烁功能,夜间无良好的识别性,警示作用不明显;第二种警示柱的发光体为点发光,在夜间警示柱虽可发光,但是在点光源的发光状态下,无法使得标志显示为正常的国标样式,容易造成驾车者无法辨别,不能起到很好的警示作用,为夜间出行带来了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警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警示柱无法显示国标样式,为出行带来了不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警示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警示柱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警示柱,包括图形显示单元和标识显示单元;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另一端与标识显示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包括框体和第一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一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一表面反光膜,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上,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国标图形标志;所述图形显示单元包括柱体和第二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二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二表面反光膜,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柱体上,以使所述柱体上显示国标图形图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一LED灯带、第一导光板和第一扩散板,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二LED灯带、第二导光板和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一LED灯带与第一导光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另一面与第一扩散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扩散板的另一面与第一表面反光膜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反光膜的一侧露于所述框体的表面,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标志;所述第二LED灯带与第二导光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另一面与第二扩散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扩散板的另一面与第二表面反光膜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反光膜的一侧露于所述柱体的表面,以使柱体的一面显示警示图案。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一面,另一个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与一面相对的另一面;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的一面,另一个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与一面相对的另一面。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二框架上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三框架上设有第三凹槽,所述第四框架上设有第四凹槽,所述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与第四框架首尾依次连接,所述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对应设置,以使第一凹槽、第二凹槽、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之间形成放置第一面光源组件的容纳腔,以使第一面光源组件与所述框体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柱体包括第一柱体和第二柱体;所述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柱体上设有第一连接槽,所述第二柱体与第一柱体相对的一侧上设有与第一连接槽相对应的第二连接槽,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的一侧连接在第一连接槽内,第二面光源组件的另一侧连接在第二连接槽内,以使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内。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件;所述加强件的一侧与第一连接槽连接,所述加强件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连接槽连接,所述加强件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加强件的另一端与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以支撑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进一步的,还包括太阳能光伏组件;所述太阳能光伏组件与所述标识显示单元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图形显示单元内部设有电池和控制太阳能光伏组件工作状态的控制器;所述电池与太阳能光伏组件连通,所述电池与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所述电池与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以使电池在太阳能光伏组件供电的状态下为第一面光源组件和第二面光源组件供电;所述控制器与太阳能光伏组件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固定件的另一端与图形显示单元的一端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警示设备,包括箱体和如上所述的警示柱;所述箱体内设有放置槽,所述警示柱放置在放置槽内。本技术提供的警示柱,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底端与地面连接,以将警示柱固定在地面上,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上端与标识显示单元的下端连接,使得标识显示单元的高度足以让驾驶员看到;所述标识显示单元的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框体上,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外侧的第一表面反光膜能够对第一面光源组件提供的光源进行反射,使得框体上呈现国标图形标志;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上,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外侧的第二表面反光膜能够对第二面光源组件提供的光源进行反射,使得柱体上呈现出所需要的国标图形图案,使得柱体和框体上显示的标志符合国标的要求,方便驾驶员的查看及确认,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本技术提供的警示设备,所述警示柱放置在箱体的放置槽内,方便对警示柱的携带及储存,避免警示柱的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柱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柱的框体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柱的柱体、加强件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警示柱的柱体、加强件和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二。图标:100-图形显示单元;200-标识显示单元;300-加强件;400-太阳能光伏组件;500-固定件;101-柱体;102-第二面光源组件;103-第一柱体;104-第二柱体;105-第一连接槽;106-第二连接槽;201-框体;202-第一面光源组件;203-第一框架;204-第二框架;205-第三框架;206-第四框架;207-第一凹槽;208-第二凹槽;209-第三凹槽;210-第四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警示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形显示单元和标识显示单元;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另一端与标识显示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包括框体和第一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一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一表面反光膜,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上,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国标图形标志;所述图形显示单元包括柱体和第二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二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二表面反光膜,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柱体上,以使所述柱体上显示国标图形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警示柱,其特征在于,包括图形显示单元和标识显示单元;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一端与地面连接,所述图形显示单元的另一端与标识显示单元的一端连接;所述标识显示单元包括框体和第一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一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置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一表面反光膜,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上,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国标图形标志;所述图形显示单元包括柱体和第二面光源组件,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能够提供光源,且第二面光源组件的外侧设有对光源进行反射的第二表面反光膜,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柱体上,以使所述柱体上显示国标图形图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一LED灯带、第一导光板和第一扩散板,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包括第二LED灯带、第二导光板和第二扩散板;所述第一LED灯带与第一导光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板的另一面与第一扩散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一扩散板的另一面与第一表面反光膜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反光膜的一侧露于所述框体的表面,以使框体上显示指示标志;所述第二LED灯带与第二导光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导光板的另一面与第二扩散板的一面连接,所述第二扩散板的另一面与第二表面反光膜连接,所述第二表面反光膜的一侧露于所述柱体的表面,以使柱体的一面显示警示图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光源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的一面,另一个第一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框体与一面相对的另一面;所述第二面光源组件的数量为多个,一个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的一面,另一个第二面光源组件连接在所述柱体与一面相对的另一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包括第一框架、第二框架、第三框架和第四框架;所述第一框架上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明于青方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旭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