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5396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16: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包括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4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10‑20份、辛烯5‑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4份、二甲基亚砜1‑4份、磷酸三苯酯1‑4份、二甲基乙缩醛1‑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3份、超细硼酸锌2‑6份、引发剂1‑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160℃,模头温度为130‑140℃,螺杆转速为40‑70r/min;共混物之间相容性好,不仅具有优异耐热性,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及良好的柔软性,还可以简化电缆制造工艺,减少工艺消耗,降低制造成本,使得加工性优异,且对环境无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聚烯烃组合物,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
技术介绍
目前主要用作电缆绝缘材料的交联聚乙烯是不仅具有优异耐热性、耐化学性等还具有优异电特性的热固性树脂。且最近,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的交联聚乙烯已被最广泛地用在电缆工业中。然而,由于交联聚乙烯树脂是热固性树脂,其由于处理有困难而不可回收,导致了环境污染。且交联工序是使用有机过氧化物生产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工艺所必需的,其中在交联工序中,需要进行高压和高温,因此生产力显著降低,且甚至加工条件的小变化也可能导致交联度的差异,以致产物的均匀性可能降低。另外,在交联工序期间,通过高温加热分解有机过氧化物以生成自由基,从而完成交联反应,其中生成作为交联反应副产物的枯醇、甲烷等,从而形成绝缘体中的气泡。为了除去气泡,应施加5atm或更高的高压,而未除去的气泡可能是导致电缆绝缘体破损的因素。因此,需要使用环境友好型非交联热塑性聚乙烯;然而与交联聚乙烯树脂相比,其耐热性显著不足,因此非交联热塑性聚乙烯树脂在用作电缆绝缘体方面有局限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具有较好的耐热性,简化电缆制造工艺,减少工艺消耗,对环境无污染。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4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10-20份、辛烯5-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4份、二甲基亚砜1-4份、磷酸三苯酯1-4份、二甲基乙缩醛1-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3份、超细硼酸锌2-6份、引发剂1-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160℃,模头温度为130-140℃,螺杆转速为40-70r/min;进一步,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聚乙烯15份、马来酸酐15份、辛烯8份、N,N-二甲基甲酰胺3份、二甲基亚砜3份、磷酸三苯酯3份、二甲基乙缩醛3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2份、超细硼酸锌4份、引发剂3份;进一步,混合物料以17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7分钟;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40℃,模头温度为135℃,螺杆转速为50r/min;进一步,所述引发剂为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与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与过氧化二苯甲酰的重量比为3:1;进一步,所述N,N-二乙基肉桂酰胺由肉桂酰氯、二乙胺和三乙胺反应制得。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共混物之间相容性好,不仅具有优异耐热性,物理机械和电气性能及良好的柔软性,还可以简化电缆制造工艺,减少工艺消耗,降低制造成本,使得加工性优异,且对环境无污染。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4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10-20份、辛烯5-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4份、二甲基亚砜1-4份、磷酸三苯酯1-4份、二甲基乙缩醛1-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3份、超细硼酸锌2-6份、引发剂1-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160℃,模头温度为130-140℃,螺杆转速为40-70r/min;通过生成和捕捉反应体系中的自由基并稳定自由基的方式,抑制反应体系中的交联。虽然螺杆转速越快越有利于物料的分散,但是转速过快,物料在料筒内的停留时间短,易导致反应不充分,直接影响反应效率,但是如果转速慢,又容易导致反应物之间分散不均匀,物料在筒内的停留时间越长越容易引起交联。同时,温度的高低同样影响反应的效率,温度过高,会导致过多的副反应产生。本实施例中,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聚乙烯15份、马来酸酐15份、辛烯8份、N,N-二甲基甲酰胺3份、二甲基亚砜3份、磷酸三苯酯3份、二甲基乙缩醛3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2份、超细硼酸锌4份、引发剂3份;本实施例效果最佳。本实施例中,混合物料以17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7分钟;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40℃,模头温度为135℃,螺杆转速为50r/min。本实施例中,所述引发剂为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与过氧化二苯甲酰的混合物;能够生成交稳定的自由基,同时可降低体系中自由基之间的耦合机会,避免交联的产生。本实施例中,所述2,3-二甲基-2,3-二苯基丁烷与过氧化二苯甲酰的重量比为3:1。实施例一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份、聚乙烯10份、马来酸酐10份、辛烯5份、N,N-二甲基甲酰胺1份、二甲基亚砜1份、磷酸三苯酯1份、二甲基乙缩醛1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份、超细硼酸锌2份、引发剂1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模头温度为130℃,螺杆转速为40r/min。实施例二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40份、聚乙烯20份、马来酸酐20份、辛烯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4份、二甲基亚砜4份、磷酸三苯酯4份、二甲基乙缩醛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3份、超细硼酸锌6份、引发剂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60℃,模头温度为140℃,螺杆转速为70r/min。实施例三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份、聚乙烯20份、马来酸酐10份、辛烯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份、二甲基亚砜4份、磷酸三苯酯1份、二甲基乙缩醛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份、超细硼酸锌6份、引发剂1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60℃,模头温度为130℃,螺杆转速为70r/min。实施例四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40份、聚乙烯10份、马来酸酐20份、辛烯5份、N,N-二甲基甲酰胺4份、二甲基亚砜1份、磷酸三苯酯4份、二甲基乙缩醛1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2份、超细硼酸锌6份、引发剂1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60℃,模头温度为130℃,螺杆转速为70r/min。实施例五本实施例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聚乙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4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10‑20份、辛烯5‑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4份、二甲基亚砜1‑4份、磷酸三苯酯1‑4份、二甲基乙缩醛1‑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3份、超细硼酸锌2‑6份、引发剂1‑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160℃,模头温度为130‑140℃,螺杆转速为40‑70r/mi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0-4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10-20份、辛烯5-10份、N,N-二甲基甲酰胺1-4份、二甲基亚砜1-4份、磷酸三苯酯1-4份、二甲基乙缩醛1-4份、N,N-二乙基肉桂酰胺1-3份、超细硼酸锌2-6份、引发剂1-5份;将上述混合物料以150-200r/min的搅拌速度搅拌5-10分钟,然后在双螺杆挤出机中熔融塑化并进行接枝反应,然后自模头挤出成型,双螺杆挤出机的料筒温度为120-160℃,模头温度为130-140℃,螺杆转速为40-70r/mi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电缆的非交联聚烯烃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原料按重量份包括以下组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35份、聚乙烯15份、马来酸酐15份、辛烯8份、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艳琼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