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煌耀专利>正文

伞骨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445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其特征是一辅助接头呈开口向上状嵌入内主骨外端,与内主骨外端一起枢接在中主骨近内端适当处,且内主骨外端的上表面具有开槽并以铆钉结合辅助接头,并以铆钉直接配接挠性连系骨的内端;在内主骨的外端,设有一长形的开槽孔,而不另设辅助接头,其直接设枢接孔与挠性连系骨及中主骨用铆钉枢接配合。另在中主骨的中央段横向地穿入挠性销或固定销。(*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尤其是指伞骨的内主骨外端设有辅助接头,辅助接头上具有开槽以供挠性连系骨嵌入连结,使收伞时省力易于操作,并以一销限制挠性连系骨的中央段保持在中主骨中,以简化装组作业。常用的伞骨,如第79204569号专利是一种为提高实用性在伞骨的主骨及支骨上的设计,但在伞骨收合时,受主骨与支骨的互相卡系而产生操作上的障碍,至于挠性连系骨与中主骨的中央段连结,则应考虑使其连结更确实。然而,除此之外,伞骨收伞操作时,除了主骨与支骨之间可能会相互卡制外,也受到伞布拉撑的作用力,致使操作上受力甚大。详而言之,当收伞时,下巢脱离弹钩略往下滑,此时内主骨与中主骨由原来上突的连接状态变成持平的状态,下巢欲再往下拉收伞,则必段将持平的状态改变成下凹(呈V字型)的状态,所以此时下巢所必需施予的力量甚大,以致造成操作上的困难。同时,以固定套来结合挠性连系骨及中主骨的中央段,仅得到较佳的结合而已,但是固定套的制造及装组仍需较麻烦的加工作业,其实用性也有待加强。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有鉴于此,致力于研究改进,经再三试作修正后,终于开发出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确实克服了常用伞骨存在的缺点,并且提高了伞骨的实用性。因此,本技术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其包含一中棒,中棒顶端设有一上巢、一下巢沿中棒上、下滑动且以弹钩定位,内主骨、内支骨、连系骨、中主骨、可挠性连系骨及外主骨分别自上、下巢依次序向外连接,形成整体伞骨,其特征是一辅助接头呈开口向上状嵌入内主骨的外端,并与内主骨外端一起枢接于中主骨的内端,且内主骨的外端上具有开槽并以铆钉结合辅助接头,并以该铆钉直接配接挠性连系骨的内端,致使开伞时,内主骨与中主骨呈持平状态,但挠性连系骨的内端段在内主骨的外端处则受力呈向上弯曲,使收伞时下巢一脱离弹钩,则内主骨与中主骨受挠性连系骨挺直回复的弹收力,而很自然的就收呈V字型的下凹状,以利省力地收伞。另在内主骨的未端,设有一长形的开槽孔,而不另设辅助接头,其是直接设枢接孔与挠性连系骨及中主骨用铆钉枢接配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其中该中主骨的中央段横向地穿入挠性销或固定销的下方,该挠性销呈H形,可以直接弯折置入中主骨预设的通孔中,该固定销为尖末端的扣件,也可直接置入中主骨的通孔中,以简化装组作业。本技术提供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其包含一中棒、一上巢设在中棒顶端、一下巢可滑动地设在中棒上,内主骨、内支骨、连系骨、中主骨、挠性连系骨、外主骨依次序自上巢及下巢向外延伸连结,中主骨及挠性连系骨的中央段以定位元件连结,以及一伞布结合在各伞骨构件的上方;其特征是内主骨为开口向下的U型杆,其外端上设有一开槽,中主骨为开口向上的U型杆,一辅助接头为开口向上的U型杆嵌入内主骨外端所设的开槽内,而且辅助接头连同内主骨外端嵌入中主骨近内端适当位置以铆钉枢接,并以另一铆钉结合内主骨及辅助接头且供挠性连系骨的内端接合;其在内主骨的外端,设有一长形的开槽孔,而不另设辅助接头,其是直接设枢接孔与挠性连系骨及中主骨用铆钉枢接配合;定位元件包含一挠性销,挠性销具有一对横条及一直条连接两横条而呈H型,以挠性销穿过中主骨预设的孔,保持挠性连系骨中央段在挠性销下方;定位元件包含一固定销,固定销具有一销体,销体的一端为直径较大的销头,另一端为爪端,爪端为中空,且外侧为锥状,故可直接以爪端穿过中主骨预设的孔,且保持挠性连系骨中央段在固定销的下方。以下列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且具体地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创作内涵。对以下所列的实施例是用以说明本技术,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凡是等效元件的置换、数目的改变,形状的修饰等等均应隶属于本技术的创作范畴。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其显示伞具张开状态;图2是图1中伞具的平面图,其中下巢略向下滑动的状态。技术伞具的收伞状态平面图;放大立体图,显示伞骨接头第一实施例辅助接头结合构件的放大分解图;示定位元件的第一实施例图;显示定位元件的第二实施例图;,显示定位元件的第一实施例的组合程序;图,显示定位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组合程序;型具有伞骨接头第二实施例的开伞平面图13是本技术具有伞骨接头第二实施例的收伞平面图;图14是一局部放大立体图,显示第二实施例的伞骨接头;图15是一局部放大分解图。请先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伞骨100包含一中棒10,中棒10有一上巢20设在顶端及一下巢30可在中棒10上滑动并以弹钩31将下巢30固定位置。内主骨40、内支骨50、连系骨60、中主骨70、挠性连系骨80及外主骨90是依次序自上、下巢20、30向外连接,以及一伞布200覆盖在伞骨上缘,从而形成伞具的组合,由于此结构近似常用伞具,且非本技术的特征,故仅简述至此。本技术的特征在于内主骨40的外端与中主骨70的内端及挠性连系骨的内端的伞骨接头的设计。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本技术的中主骨70为开口向上状的U型杆,内主骨40为开口向下的U型杆且外端上设有开槽41,一辅助接头42为开口向上的U型杆嵌入内主骨40的末端之中,辅助接头42连同内主骨40的末端预设的圆孔与中主骨70预设的接头连结被铆钉71穿过而枢接在一起,中主骨70的最内端预设的圆孔则以另一铆钉72枢接连系骨60。辅助接头42及内主骨41具有的第二圆孔供一铆钉43穿过而使二者固定结合,同时利用此铆钉43供挠性连系骨80的内端接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的伞骨100具有上述的伞骨接头,使得伞骨在撑开的开伞状态时,内主骨40及中主骨70呈持平状态,如图1所示。当欲收伞时,首先使下巢30脱离弹钩31,如图2所示,此时内主骨40及中主骨70的连接因挠性连系骨的回复挺直弹收力,自然收呈下凹的V型状,所以欲进一步拉下下巢30时,已十分省力,故能简易地收伞呈图3状态。本技术的进一步特征是中主骨70与挠性连系骨80中央段的定位元件。请参阅图6、图8及图9所示,本技术的定位元件为一挠性销300,该挠性销300包含两横条310及一直条320连接在两横条310之间而呈H型,组合时先将其一横条310拉直穿过中主骨70预设的圆孔并使挠性连系骨80位于挠性销300的下方,然后放松拉直的横条310,则使挠性销300固设在中主骨70上,利用挠性销300穿过中主骨70且将挠性连系骨80保持在直条320的下方,并利用两横条310靠合在中主骨70的外侧面使之固定。挠性销300的装组十分简易,可大幅度减少装配的人力,事实上,目前市面上已有装组枪,可自动地将挠性销300打入中主骨70的圆孔中,装组更为方便。本技术的定位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示于图7、图10及图11中,此定位元件为一固定销400。定位销400包含一销体410,销体410一端具有较大直径的销头420,另一端呈爪端430且爪端430的中间呈中空,外侧则呈锥状,当固定销400直接以爪端430穿过中主骨70的圆孔后,可直接固定,并保持挠性连系骨80位于固定销400的下方,即使挠性连系骨80的中央段保持在中主骨70内。本技术的伞骨接头的第二实施例表示于图12至图15中。此伞骨接头是在内主骨40的外端上开设一长条形开槽孔44,内主骨40的外端嵌入中主骨70的内端中,以铆钉7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骨的改进结构,其包含一中棒、一上巢设在中棒顶端、一下巢可滑动地设在中棒上、内主骨、内支骨、连系骨、中主骨、挠性连系骨、外主骨依次序自上巢及下巢向外延伸连结,中主骨及挠性连系骨的中央段以定位元件连结,以及一伞布结合在各伞骨构件的上方;其特征在于;内主骨为开口向下的U型杆,其外端上设有一开槽,中主骨为开口向上的U型杆,一辅助接头为开口向上的U型杆嵌入内主骨外端所设有开槽内,而且辅助接头连同内主骨外端嵌入中主骨近内端适当位置以铆钉枢接,并以另一铆钉结合内主骨及辅助接头且供挠性连系骨的内端接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煌耀
申请(专利权)人:林煌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