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准安专利>正文

斜面弯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8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遮阳伞遮阳角度的弯向机构。包括分别与伞棒上、下节连接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均为圆管体构造,在两者的连接处有相互吻合的端面和可将所述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两端面均为斜面,在弯向上节的端面内侧有一内加工有锥齿面的向下突出的中空凸台,弯向下节内置有与该锥齿面啮合的以带动弯向上节沿弯向下节斜面旋转的锥齿轮。本弯向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的优点,能非常轻松、便捷的实现遮阳伞弯向功能,并在弯向过程中运作平稳、灵活,在弯向旋转角度范围内可以任意停止。(*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可改变遮阳伞遮阳角度的弯向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一种可调整伞面倾斜角度的遮阳伞弯向机构,通常是由弯向上节、弯向下节、弯向连杆、弯向内弹簧及复位弹簧等构成,其中内弹簧置于弯向上节的凹槽内,枢接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的销钉穿过内弹簧,弯向连杆置于相互枢接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内,且其底部位于弯向下节的底端,连杆的尾部有两个用滑动销连接的滑轮,弯向下节内有该滑轮滑动的滑槽,连杆顶端固定一定位塞,定位塞顶部固连与伞柄上节固定的复位弹簧,在该弹簧上方的上节内装有一滑轮,伞绳的一端与下巢固定,另一端经滑轮并依次贯穿复位弹簧、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与摇把连接,正、反转动摇把,卷拉或放行伞绳,使其连动弯向机构,实现弯折定位和复位的功能。这种常规的遮阳伞弯向机构虽能较好的实现弯折定位和复位的功能,但其在结构上比较繁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要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的斜面式弯向机构,它不仅结构简单、组装方便,且弯向运作平稳。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斜面弯向机构,包括分别与伞棒上、下节连接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其特征是所述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均为圆管体构造,在两者的连接处有相互吻合的端面和可将所述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所述的端面均为斜面,且两斜面在初始状态下吻合后可使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处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的弯向上节的端面内侧有一内加工有锥齿面的向下突出的中空凸台,弯向下节内置有与该锥齿面啮合的以带动弯向上节沿弯向下节端面旋转的锥齿轮,所述的伞棒下节上设有一可操纵该锥齿轮转动的操纵装置。所述的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可具有多种连接方式,其中一种较简单的连接方式是在弯向下节的端面内侧制一可供弯向上节凸台插入的凹座,在凹座中间部位凸制一回转形体,回转形体的头部制有内螺纹盲孔和滚珠槽,在所述的弯向上节的中空凸台的中空部向管内延伸构成一与回转形体相适配的凹座,凹座底部制有滚珠槽和通孔,在两滚珠槽之间设有滚珠,在凹座底部外设一垫圈,一螺钉穿过垫圈和弯向上节的凹座通孔与一弯向下节的回转形体联接而将弯向上节和下节连接在一起。所述的锥齿轮可置于弯向下节回转形体下方的预置空间内,而为减少两者间的摩擦力,在锥齿轮与回转形体间可设一衬套。为提高螺钉的径向承受力,可在弯向上节的凹座底部外表面与垫圈之间设一轴承。为使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在竖直状态及最大倾角时能完全吻合,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在两者连接部位的外径做成相等。所述的带动锥齿轮旋转的操纵装置可采用电动形式,亦可采用由摇柄等构成的手动形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的弯向机构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易于操作的特性,可非常轻松、便捷的实现遮阳伞弯向功能,并在弯向过程中运作平稳、灵活,在弯向旋转角度范围内可以任意停止。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总装图。图2为本技术在竖直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操纵装置)。图3为本技术在弯向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不含操纵装置)。图4为弯向上节的立体示意图。图5为弯向上节的结构剖视图。图6为弯向下节的立体示意图。图7为弯向下节的结构剖视图。图8为遮阳伞在垂直状态时的示意图。图9为遮阳伞在弯向状态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本技术弯向机构主要由弯向上节2、弯向下节3、锥齿轮11、螺钉16及操纵装置等构成,其中弯向上节2的结构如图4、图5所示,它为上下段外径不等的圆管体,其与伞棒上节1的连接部位外径较小,可插入伞棒内。弯向上节2的下部端面做成斜面21,其内侧有一与该斜面垂直的向下突出的中空凸台22和向管内凸起的中空凸台25,两凸台的中空部构成一与弯向下节回转形体32相适配的凹座24,在凹座24底部制有滚珠槽26和通孔27。在向下突出的中空凸台22端部内表面制成锥齿面23,该锥齿面23可与置在弯向下节内的锥齿轮11啮合。弯向下节3的结构如图6、图7所示,它为一与弯向上节2端面吻合的圆管体,其上下段的外径也不相等,与伞棒下节4连接的下段部份其外径较上段小,可插入伞棒下节内。而上段部份的外径与弯向上节的下段部份外径一致,这样在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连接后,它们的斜面在竖直状态或最大倾角时均能完全吻合,如图2、图3所示。另外,弯向下节的端面也做成斜面31,其与弯向上节的斜面21吻合,两斜面31、21在初始状态下吻合后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处于同一轴心线上,也即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的斜面倾角为互补关系,如弯向下节的斜面31为75°,则弯向上节斜面21为105°。在弯向下节的斜面31内侧有一凹座33,可供弯向上节的向下突出的凸台22插入。在凹座33中间部位为一与斜面垂直的向上凸起的回转形体32,回转形体32的头部制有一内螺纹盲孔34和与弯向上节滚珠槽26相对应的滚珠槽35,在上、下的滚珠槽26、35间放有滚珠13,以减少上、下节间的摩擦力。在回转形体32的下方有一可放置衬套12和锥齿轮11的空间36。锥齿轮11置放在所述的弯向下节的内下方的预留空间36内,通过设在其底部的一固位部件10固定,并与弯向上节中的锥齿面23啮合。该锥齿轮11与弯向下节3有一偏心距。另为减少弯向下节3与锥齿轮11之间的磨损,在锥齿轮11的顶部与弯向下节3的内壁之间设有一衬套12。螺钉16用来连接弯向上节2和下节3,但为了提高螺钉16的径向承受力,在弯向上节的凹座24底部外表面与垫圈15之间设有一轴承14。垫圈15和轴承14设在凹座24底部外表面上,螺钉16穿过垫圈15、轴承14和弯向上节的凹座通孔27与一弯向下节的回转形体32联接。在装配时,先在弯向下节的滚珠槽35内放入相应的滚珠13,然后通过轴承14、垫圈15、螺钉16将弯向上节2与弯向下节3连接在一起。而两者连接后,弯向上节的锥齿面23与装在弯向下节内的锥齿轮11啮合。这样当弯向下节内的锥齿轮11旋转时,可带动弯向上节2旋转,从而使其与弯向下节3成一弯向角度,而且此角度随着旋转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若当弯向上节的斜面为105°,弯向下节的斜面为75°,则弯向上节在竖直状态下旋转180°时,则弯向上节的最大倾角可达到30°(如图3所示),再旋转180°时,弯向上节就回到初始状态,(如图2所示)。其它角度可以以此类推,循环实现弯向、还原。在整把遮阳伞中的效果如图8、图9所示。操纵锥齿轮旋转的操纵装置其动力源可以是一个小电机,也可以采用摇柄等的手动形式。图1所示为手动形式的操纵装置,其由摇柄5、旋转轴6、一对锥齿轮A7、B8及一传动杆9构成,其中旋转轴6固定在伞棒上,摇柄5装在轴的一伸出端,锥齿轮A7固定在旋转轴6与锥齿轮B8啮合,锥齿轮B8通过传动杆9与弯向下节内的锥齿轮11相连。这样通过旋转摇柄5,使旋转轴6转动,由锥齿轮A7带动锥齿轮B8转动,使X轴的旋转运动变为Y轴的旋转运动,从而带动弯向下节内的锥齿轮11旋转,再由锥齿轮11带动弯向上节2旋转,而实现弯向作用。若采用电动形式,则该操纵装置可由电机及一由电机带动的传动机构构成。本技术的弯向上节与弯向下节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以上所述形式,它也可以类似结构的各种变形。弯向上节和弯向下节的斜面倾角也可以根据弯向需要,设计成其它角度。总之,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斜面弯向机构,包括分别与伞棒上、下节(1、4)连接的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均为圆管体构造,在两者的连接处有相互吻合的端面和可将所述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连接在一起的连接装置;所述的端面均为斜面(21、31),且两斜面(21、31)吻合后可使弯向上节(2)和弯向下节(3)处于同一轴心线上;所述的弯向上节(2)的端面内侧有一内加工有锥齿面(23)的向下突出的中空凸台(22),弯向下节(3)内置有与该锥齿面(23)啮合的以带动弯向上节(2)沿弯向下节(3)端面旋转的锥齿轮(11),所述的伞棒下节(4)上设有一可操纵该锥齿轮转动的操纵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准安
申请(专利权)人:马准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中国|宁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