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安民专利>正文

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398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它为上支架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与下支架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一销杆,下支架另一端与伞杆托的上圆环体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之弹簧部分与销杆钩接,金属部分则与伞杆托的下圆环体相连接。该产品结构合理,可自动开启,因加强了伞骨支架之弹性,使自动开合有此结构之雨伞时更为顺畅。(*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伞骨支架结构”(专利号98247790.2)因其复杂结构,且为手动开启,故使具有此结构的睛雨伞开启时不方便,感觉不舒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结构包括手柄、伞杆、伞杆托、若干根上支架与若干根下支架所组成,上支架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与下支架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一销杆,下支架另一端与伞杆托的上圆环体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之弹簧部份与销杆钩接,金属部份则与伞杆托的下圆环体相连接。金属弹簧丝之2/3~3/4之部分为弹簧,1/3~1/4之部份为金属丝;伞杆底部靠近手柄处设有一自动开关按钮,伞杆托的底端设有一卡位孔。本技术结构紧凑明了,自动开启,因有金属弹簧丝的设计,增强了伞骨支架之弹性,自动开合有此结构之雨伞时更为顺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之伞杆托、上、下支架、金属弹簧丝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之伞杆托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2、3所示,本技术由手柄(1)、伞杆(2)、伞杆托(3)、若干根上支架(4)与若干根下支架(5)所组成,上支架(4)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6)与下支架(5)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5)靠近夹片(6)的一端设有一销杆(7),下支架(5)另一端与伞杆托(3)的上圆环体(8)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9)之弹簧部份(10)与销杆(7)钩接,金属部份(11)则与伞杆托(3)的下圆环体(12)相连接。金属弹簧丝(9)之3/4之部分为弹簧,1/4之部份为金属丝;伞杆(2)底部靠近手柄(1)处设有一自动开关按钮(13),伞杆托(3)的底端设有一卡位孔(14)。权利要求1.一种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它由手柄、伞杆、伞杆托、若干根上支架与若干根下支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与下支架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一销杆,下支架另一端与伞杆托的上圆环体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之弹簧部份与销杆钩接,金属部份则与伞杆托的下圆环体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金属弹簧丝之2/3~3/4之部分为弹簧,1/3~1/4之部份为金属丝。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其特征在于伞杆底部靠近手柄处设有一自动开关按钮,伞杆托的底端设有一卡位孔。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它为上支架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与下支架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一销杆,下支架另一端与伞杆托的上圆环体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之弹簧部分与销杆钩接,金属部分则与伞杆托的下圆环体相连接。该产品结构合理,可自动开启,因加强了伞骨支架之弹性,使自动开合有此结构之雨伞时更为顺畅。文档编号A45B25/02GK2507293SQ01242790公开日2002年8月28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5日专利技术者张安民 申请人:张安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的自动伞骨支架结构,它由手柄、伞杆、伞杆托、若干根上支架与若干根下支架所组成,其特征在于上支架靠近中段位置通过一夹片与下支架为活动性连接,下支架靠近夹片的一端设有一销杆,下支架另一端与伞杆托的上圆环体相连接,有一金属弹簧丝之弹簧部份与销杆钩接,金属部份则与伞杆托的下圆环体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安民
申请(专利权)人:张安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