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控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以飞机为例,其电动油门机构中电机是带有绕组的发热元件,相比之下比机械部件的可靠性低,寿命短,同时电动油门机构体积较大,质量重,抗振能力差且精度低,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采用双余度电机,大大提高了电动油门机构的工作寿命,同时输出轴上串接有六自由度的联轴器,使各零部件之间不致发生撞击应力且输出转角无空程误差,使其更适合在强烈振动场合下工作,体积小、重量轻、耐高温,抗振能力和精度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具有壳体和安装座,所述壳体由上壳体、主壳体和下壳体组成且壳体通过三点式减震器与安装座呈带阻尼柔性连接,所述壳体内设有双余度电机和离合器,且双余度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齿轮Ⅰ和齿轮Ⅱ,所述齿轮Ⅰ和齿轮Ⅱ分别通过过齿轮组Ⅰ和过齿轮组Ⅱ与离合器上的后齿轮圈和前齿轮圈连接,所述后齿轮圈和前齿轮圈分别紧固在离 ...
【技术保护点】
1.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具有壳体(1)和安装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2)、主壳体(3)和下壳体(4)组成且壳体(1)通过三点式减震器(5)与安装座(6)呈带阻尼柔性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双余度电机和离合器(9),且双余度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齿轮Ⅰ(10)和齿轮Ⅱ(11),所述齿轮Ⅰ(10)和齿轮Ⅱ(11)分别通过过齿轮组Ⅰ(12)和过齿轮组Ⅱ(13)与离合器(9)上的后齿轮圈(15)和前齿轮圈(16)连接,所述后齿轮圈(15)和前齿轮圈(16)分别紧固在离合器(9)的后齿盘(17)和前齿盘(18)上,所述离合器(9)上的动齿盘( ...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双余度电动油门机构,具有壳体(1)和安装座(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由上壳体(2)、主壳体(3)和下壳体(4)组成且壳体(1)通过三点式减震器(5)与安装座(6)呈带阻尼柔性连接,所述壳体(1)内设有双余度电机和离合器(9),且双余度电机的输出轴上均设有齿轮Ⅰ(10)和齿轮Ⅱ(11),所述齿轮Ⅰ(10)和齿轮Ⅱ(11)分别通过过齿轮组Ⅰ(12)和过齿轮组Ⅱ(13)与离合器(9)上的后齿轮圈(15)和前齿轮圈(16)连接,所述后齿轮圈(15)和前齿轮圈(16)分别紧固在离合器(9)的后齿盘(17)和前齿盘(18)上,所述离合器(9)上的动齿盘(19)与谐波减速器(20)的输出轴连接且动齿盘(19)置于后齿盘(17)和前齿盘(18)之间,前轴封(21)和后轴封(22)分别固定在下壳体(4)和安装座(6)上,且前轴封(21)和后轴封(22)分别与联轴器前节(23)和联轴器后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