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421341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9: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和方法,通过设置包括盲孔、连接管、检测用灌浆套筒、检测用上层钢筋和检测用下层钢筋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能够在灌浆料注入构件内灌浆套筒时,使灌浆料通过连接管注入检测用灌浆套筒内,实现检测用灌浆套筒与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料连通浇筑,使得检测用灌浆套筒内灌浆料的密实度能够直接反映出连接管所连通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料密实度实际情况,本发明专利技术能通过直接检测检测用灌浆套筒内灌浆料的密实度和力学性能,以此获悉连接管所连通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料密实度和力学性能,更准确的判断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质量是否达到工程实际需求,为结构安全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和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以及基于该结构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方法。
技术介绍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经具有较多的实践应用和较为成熟的技术研究。与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相比,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可以减少现场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建造速度快,对周围环境影响小,预制构件的质量容易控制,项目的整体施工质量更容易保障。随着我国对预制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研究与大力推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的连接是影响结构安全的关键性技术之一。预制构件的连接主要包括钢筋的连接和混凝土的连接,连接部位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之间的连接通常采用机械连接、焊接或绑扎搭接,而在装配式结构中,钢筋的连接方式除了上述几种,还有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等,且钢筋直径较大时不宜采用浆锚搭接。从连接部位的受力要求及方便现场施工这两点出发,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竖向预制构件纵向受力钢筋之间的连接目前多采用了套筒灌浆连接。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接头的工作机理,是基于灌浆套筒内灌浆料有较高的抗压强度,同时自身还具有微膨胀特性,当它受到灌浆套筒的约束作用时,在灌浆料与灌浆套筒内侧筒壁间产生较大的正向应力,钢筋借此正向应力在其带肋的粗糙表面产生摩擦力,借以传递钢筋轴向应力。灌浆套筒连接接头内浆料的密实性直接影响到连接的质量。在《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中,对于灌浆密实度的要求为灌浆应密实饱满,所有出浆口均应出浆;目前主要通过检查施工过程资料与检验记录的方式来验收连接质量。纯靠检查过程检验记录,有可能难以全面了解内部连接质量。近期有几种检测套筒灌浆的灌浆饱满度的技术出现,一种是基于X射线工业CT技术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一种是基于预埋传感器法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一种基于预埋钢丝拉拔法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一种是基于便携式X射线技术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基于X射线工业CT技术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用于实验室检测,可以用于检测工艺检验的试件。但不能真实反映现场实体情况。基于预埋传感器法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可以监测灌浆料在凝固前的漏浆问题,如果后期怀疑节点灌浆质量,需要检测,必须提前预埋传感器,若要保证随机抽检,需要在每个出浆口预埋传感器。这样下来,传感器费用不菲,不太合适一般项目,由于回浆可能导致误判。基于预埋钢丝拉拔法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将专用钢丝从套筒的出浆口水平伸至套筒内靠近出浆口一侧的钢筋表面位置,就位后专用钢丝自带橡胶塞的排气孔位于正上方,3天龄期后拉拔钢丝,,通过拉拔荷载判断对应套筒灌浆饱满是否合格,配套内窥镜可以用拉拔后留下的小洞伸进去判断是否饱满。缺点是3天内不能扰动或破坏,在施工现场比较难以保证。基于便携式X射线技术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检测技术适用厚度不大于200mm;套筒单排或“梅花型”布置的预制剪力墙的套筒灌浆饱满度测试。由于射线辐射较大,距射线机30米范围内不能有人,所以不太适合在现场进行套筒灌浆饱满度的测试。竖向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质量直接影响到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我国的迅速发展,为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中竖向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质量,一种用于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竖向预制构件钢筋套筒灌浆连接的检测方法就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和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检测预埋在竖向预制构件混凝土内的灌浆套管的浆料密实度的问题。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适用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与下层结构的连接构造,其中,所述下层结构的受力纵筋从其顶面伸出,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预埋有构件内灌浆套筒,该构件内灌浆套筒的下端口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底面露出,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受力纵筋插入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中;所述下层结构的受力纵筋插入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对应的构件内灌浆套筒中,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底面与所述下层结构的顶面之间留有座浆层间隙,该座浆层间隙由座浆料填充以形成座浆层;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中被注入灌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包括盲孔、连接管、检测用灌浆套筒、检测用上层钢筋和检测用下层钢筋;所述盲孔预设在所述下层结构的顶面上;所述检测用上层钢筋和检测用下层钢筋分别插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且所述检测用下层钢筋插入所述下层结构的盲孔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的下端口被封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的下端口与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底面平齐;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的灌浆口通过所述连接管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排浆口,使得注入该构件内灌浆套筒中的灌浆料通过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内的各个构件内灌浆套筒采用单独灌浆方式,即: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为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预留有灌浆孔和出浆孔,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口和排浆口分别连通对应的灌浆孔和出浆孔;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中的灌浆料,均从该构件内灌浆套筒对应的灌浆孔注入,且满溢的灌浆料从该构件内灌浆套筒对应的出浆孔流出。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内的各个构件内灌浆套筒采用连通灌浆方式,即: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预留有一个首端灌浆孔和一个末端出浆孔,各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排序,使得前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排浆口与后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口相连通,并且,第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灌浆口连通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首端灌浆孔,最后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的排浆口连通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末端出浆孔;所述灌浆料通过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首端灌浆孔注入,使得注入的灌浆料按照上述排序逐一流过各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后,经由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末端出浆孔和所述连接管流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中。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下层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或者,所述的下层结构由下层竖向预制构件、叠合梁和叠合楼板组成,所述下层结构的受力纵筋即所述下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受力纵筋,所述下层结构的顶面即所述叠合楼板的顶面,所述下层结构的盲孔设置在所述叠合楼板的顶面,且该盲孔由楼板盲孔和楼板通孔组成,所述楼板盲孔预设在所述叠合楼板的预制部分,所述楼板通孔预留在所述叠合楼板的现浇部分并与所述楼板盲孔共轴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上层竖向预制构件和下层竖向预制构件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方法,适用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与下层结构的连接构造,该连接构造的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预制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其中,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预埋有构件内灌浆套筒,该构件内灌浆套筒的下端口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底面露出,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的受力纵筋插入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中;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完成所述下层结构的施工,使得所述下层结构的受力纵筋从其顶面伸出;步骤三、安装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以将所述下层结构的受力纵筋插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适用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与下层结构(2)的连接构造,其中,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从其顶面(2a)伸出,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预埋有构件内灌浆套筒(3),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下端口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露出,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受力纵筋(11)插入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插入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对应的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与所述下层结构(2)的顶面(2a)之间留有座浆层间隙,该座浆层间隙由座浆料填充以形成座浆层(4);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被注入灌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包括盲孔(23a)、连接管(5)、检测用灌浆套筒(6)、检测用上层钢筋(7)和检测用下层钢筋(8);所述盲孔(23a)预设在所述下层结构(2)的顶面(2a)上;所述检测用上层钢筋(7)和检测用下层钢筋(8)分别插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且所述检测用下层钢筋(8)插入所述下层结构(2)的盲孔(23a)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下端口被封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下端口与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平齐;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灌浆口通过所述连接管(5)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排浆口(3b),使得注入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的灌浆料通过所述连接管(5)流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适用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与下层结构(2)的连接构造,其中,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从其顶面(2a)伸出,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预埋有构件内灌浆套筒(3),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下端口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露出,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受力纵筋(11)插入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插入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对应的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与所述下层结构(2)的顶面(2a)之间留有座浆层间隙,该座浆层间隙由座浆料填充以形成座浆层(4);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被注入灌浆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包括盲孔(23a)、连接管(5)、检测用灌浆套筒(6)、检测用上层钢筋(7)和检测用下层钢筋(8);所述盲孔(23a)预设在所述下层结构(2)的顶面(2a)上;所述检测用上层钢筋(7)和检测用下层钢筋(8)分别插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上端口和下端口,且所述检测用下层钢筋(8)插入所述下层结构(2)的盲孔(23a)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下端口被封闭,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下端口与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平齐;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的灌浆口通过所述连接管(5)连通其中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排浆口(3b),使得注入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的灌浆料通过所述连接管(5)流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内的各个构件内灌浆套筒(3)采用单独灌浆方式,即: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为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预留有灌浆孔(1a)和出浆孔(1b),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灌浆口(3a)和排浆口(3b)分别连通对应的灌浆孔(1a)和出浆孔(1b);每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的灌浆料,均从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对应的灌浆孔(1a)注入,且满溢的灌浆料从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对应的出浆孔(1b)流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内的各个构件内灌浆套筒(3)采用连通灌浆方式,即: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预留有一个首端灌浆孔和一个末端出浆孔,各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排序,使得前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排浆口(3b)与后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灌浆口(3a)相连通,并且,第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灌浆口(3a)连通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首端灌浆孔,最后一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排浆口(3b)连通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末端出浆孔;所述灌浆料通过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首端灌浆孔注入,使得注入的灌浆料按照上述排序逐一流过各个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后,经由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末端出浆孔和所述连接管(5)流入所述检测用灌浆套筒(6)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层结构(2)为钢筋混凝土基础;或者,所述的下层结构(2)由下层竖向预制构件(21)、叠合梁(22)和叠合楼板(23)组成,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即所述下层竖向预制构件(21)的受力纵筋(211),所述下层结构(2)的顶面(2a)即所述叠合楼板(23)的顶面,所述下层结构(2)的盲孔(23a)设置在所述叠合楼板(23)的顶面,且该盲孔(23a)由楼板盲孔和楼板通孔组成,所述楼板盲孔预设在所述叠合楼板(23)的预制部分,所述楼板通孔预留在所述叠合楼板(23)的现浇部分并与所述楼板盲孔共轴连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和下层竖向预制构件(21)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柱或预制钢筋混凝土剪力墙。6.一种竖向预制构件的串联式套筒灌浆检测方法,适用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与下层结构(2)的连接构造,该连接构造的施工步骤如下:步骤一、预制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其中,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预埋有构件内灌浆套筒(3),该构件内灌浆套筒(3)的下端口从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底面露出,且所述上层竖向预制构件(1)的受力纵筋(11)插入所述构件内灌浆套筒(3)中;步骤二、在施工现场,完成所述下层结构(2)的施工,使得所述下层结构(2)的受力纵筋(211)从其顶面(2a)伸出;步骤三、安装所述上层竖向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天平徐其功陈春晖李娜杨国龙毛娜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