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7465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涉及隧道防水技术,包括借助射钉以及垫片与基层相连的第一粘接挂带、防水卷材以及与第一粘接挂带相连形成粘扣结构并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上的第二粘接挂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施工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防水卷材铺设密贴,免焊接,避免了垫片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焊漏弊端,大大提高了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隧道防水技术,特别是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隧道施工中,隧道二次衬砌施工前需要对初期支护后的隧道边墙及拱部进行防排水施工,以防止隧道在运营过程中出现渗漏水现象。目前的防水结构包括通过喷射混凝土或水泥砂浆抹面的基层,在基层上依次设置土工布和防水板实现防水。现有隧道中防水板的安装铺设通常采用吊带式安装、热熔垫圈铺设、胶粘式防水板等铺设方式。吊带式防水板是在生产时按照固定间距在防水板的一面生产上吊带,在工程施工中,在隧道岩体上打入挂钩,然后把防水板的吊带系到挂钩上,这样安装防水板与结构物不密贴,特别是在施工隧道拱圈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自重容易把防水板拉扯下来,起不到防水作用。热熔垫圈铺设的防水板,是在岩面上先安装渗水土工布,然后铺设热熔垫圈,再把防水板和热熔垫圈使用热熔器将两者焊接在一起,这种防水板温度不易控制且容易焊穿防水板,且焊点牢固性差,由于热熔垫圈铺设存在较大间距,同样产生吊带式防水板的不利效果。对于胶粘式防水板铺设,是在工厂生产时,防水板面上已经涂有粘胶,在施工时,撕去粘胶保护膜,把防水板粘到隧道岩面上,这要求岩面必须干净、平整,但实际隧道中无法做到,这导致粘结不稳,起不到防水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通过粘扣结构实现防水卷材与基层之间的连接,施工快捷,省时省力,降低施工成本,同时免焊接、高密帖,能够很好地规避现有防水卷材施工过程中的弊端,防水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借助射钉以及垫片与基层相连的第一粘接挂带、防水卷材以及与第一粘接挂带相连形成粘扣结构并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上的第二粘接挂带。进一步的,在所述基层上设有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接挂带的宽度为15-40c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粘接挂带沿所述基层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多组,相邻第一粘接挂带的间距为70-120c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粘接挂带沿所述防水卷材的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多组,相邻第二粘接挂带的间距为70-120cm。进一步的,所述垫片呈方形或圆形。所述垫片包括垫片本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垫片本体中心位置的与所述射钉相配合的阶梯连接孔。进一步的,在所述阶梯连接孔内放置有铁片,在所述铁片上设有与所述射钉配合的连接孔。进一步的,在所述垫片本体上均布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粘接胶。进一步的,在所述垫片本体与第一粘接挂带的结合部设有空腔,在空腔内设有第三粘接挂带。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施工操作简单、快捷,省时省力,自动化程度高,防水卷材铺设密贴,免焊接,避免了垫片焊接过程中易出现的焊漏弊端,大大提高了防水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中垫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在具体实施时的施工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在施工完成后第一粘接挂带和第二粘接挂带的连接示意图。在附图中:1是基层,2是射钉,3是防水卷材,4是第一粘接挂带,5是第二粘接挂带,6是土工布,7是垫片本体,7-1是阶梯连接孔,7-2是通孔,7-3是空腔,8是铁片,9是第三粘接挂带,10是重力锤。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包括借助射钉2以及垫片与基层1相连的第一粘接挂带4、防水卷材3以及与第一粘接挂带4相连形成粘扣结构并固定在防水卷材3上的第二粘接挂带5。在第一粘接挂带4上设有粘扣钩面层,在第二粘接挂带5上设有配套粘扣毛面层,或者在第一粘接挂带4上设有粘扣毛面层,在第二粘接挂带5上设有配套粘扣钩面层。第二粘接挂带5通过热熔复合生产工艺粘接在防水卷材3上。参见附图3和4,上述的垫片呈方形或圆形。垫片包括垫片本体7以及设置在垫片本体7中心位置的与射钉2相配合的阶梯连接孔7-1。在阶梯连接孔7-1内放置有铁片8,在铁片8上设有与射钉2配合的连接孔。本技术的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在具体实施时:参见附图5和6,在固定有土工布6的基层1上,先利用射钉枪用射钉2将垫片及第一粘接挂带4固定在基层1上。重复上述操作在基层1上横向均匀设置多组第一粘接挂带4,挂带长度小于防水卷材宽度50-100cm,两侧预留出焊接两幅卷材之间的搭接边,相邻两条自动粘接挂带间距70-120cm。用铺装设备将带有第二粘接挂带5的防水卷材3紧贴于基层1从底面开始向上自动倒卷铺设,通过基层1上第一粘接挂带4和防水卷材3上设置的第二粘接挂带5牢固的物理粘接实现防水卷材的施工固定。铺装设备中设有重力锤10,在重力锤10的压力作用下防水卷材能更方便、更快捷的固定在基层1上,使之更加密贴、牢固。最后将两幅防水卷材3之间的搭接边焊接完成即可。实施例二:参见附图2,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在垫片本体7与第一粘接挂带4的结合部设有空腔7-3,在空腔7-3内设有第三粘接挂带9。第三粘接挂带9粘接在空腔7-3内,具有与第一粘接挂带4形成粘扣结构的粘扣钩面层或粘扣毛面层。通过第三粘接挂带9可使得垫片牢牢粘接在第一粘接挂带4上,实现二次固定。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在垫片本体7上均布有通孔7-2,在通孔7-2内设有粘接胶以使得垫片粘接在第一粘接挂带4上并且使得垫片与第二粘接挂带5胶粘在一起,实现多重连接。以上实施例中,第一粘接挂带4的宽度为15-40cm。第一粘接挂带4竖直向设置并且沿基层1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多组,同时第二粘接挂带5水平向设置并沿所述防水卷材3的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多组,或者第一粘接挂带4水平向设置并且沿基层1的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多组,同时第二粘接挂带5竖直向设置并沿所述防水卷材3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多组,这样的设计便于防水卷材3与基层1相连接从而不需要考虑第一粘接挂带4和第二粘接挂带5同向设置时之间的位置关系。相邻第一粘接挂带4的间距优选为70-120cm,相邻第二粘接挂带5的间距优选为70-120cm。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借助射钉(2)以及垫片与基层(1)相连的第一粘接挂带(4)、防水卷材(3)以及与第一粘接挂带(4)相连形成粘扣结构并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3)上的第二粘接挂带(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借助射钉(2)以及垫片与基层(1)相连的第一粘接挂带(4)、防水卷材(3)以及与第一粘接挂带(4)相连形成粘扣结构并固定在所述防水卷材(3)上的第二粘接挂带(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层(1)上设有土工布(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挂带(4)的宽度为15-40c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挂带(4)沿所述基层(1)的水平方向均匀设置多组,相邻第一粘接挂带(4)的间距为70-120c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快装式隧道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粘接挂带(5)沿所述防水卷材(3)的竖直方向均匀设置多组,相邻第二粘接挂带(5)的间距为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保良渠红杰鲍新艳蒋红雷岳保贵赵晨姗王浩刘春迎詹明梁国军
申请(专利权)人:衡水新陆交通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