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1169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4 01:11
一种热交换器,其设有将总集合管(8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的多个分隔部(83、84),在该热交换器中,由布置在最靠近总集合管(80)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分隔部(83)和布置在比总集合管(80)的两端更靠内侧的中间分隔部(84)构成多个分隔部(83、84),并使端部分隔部(83)的刚性大于该中间分隔部(84)的刚性,从而提高强度。

heat exchanger

A heat exchanger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partitions (83, 84) which divide the interior of the main manifold (80) into multiple spaces. In this heat exchanger, a plurality of partitions are formed by an end partition (83) arranged near the end of the closest main manifold (80) and an interior partition (84) arranged more inward than the two ends of the main manifold (80). The rigidity of the end partition (83)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partition (84), thereby increasing the streng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交换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多根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总集合管上的热交换器。
技术介绍
迄今为止,使流体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已为人所知。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具有:多根扁平管(传热管),多根所述扁平管分别具有很多制冷剂流路;总集合管,多根所述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总集合管上;以及分隔部,所述分隔部连接在总集合管的内部,并将该总集合管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在该热交换器中,制冷剂经由分流管分流到多个空间内后,从各个空间流入扁平管内。在扁平管内流动的制冷剂与扁平管周围的空气进行热交换,被用于加热、冷却该空气。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公开专利公报特开2012-16331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此,仅在总集合管的一方向上(一侧面)连接有多根扁平管,而在相反的方向上(相反的侧面)没有连接有扁平管。与连接有扁平管的部分相比,没有连接有扁平管的部分易于产生弯曲。特别是,在热泵式空调装置中使用上述热交换器的情况下,由于在总集合管中流动的制冷剂的压力差较大,因而如图11所示,导致本来是如用虚线表示那样笔直的总集合管变形为弓形。当总集合管变形为弓形时,强大的拉力施加到扁平管上,导致扁平管变形。一旦扁平管发生变形,制冷剂流路的截面的形状也就发生变形。具体而言,扁平管的制冷剂流路的纵横比发生变化,扁平管的耐压强度降低。对此,如果增加扁平管的壁厚来提高强度,或者增加总集合管的壁厚来防止变形为弓形,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不过,这样就无法实现热交换器的轻量化,会出现成本提高这样的问题。本技术正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在多根扁平管的端部连接在总集合管上的热交换器中,能够做到可实现热交换器轻量化的结构,并且通过抑制总集合管的变形,从而抑制热交换器本身的强度降低。-用以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对于解决热交换器的上述问题这一新的课题,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了采用如下结构就能解决该课题,从而完成了本技术。本公开的第一方面以热交换器为前提,该热交换器包括:多根扁平管63;总集合管80,多根所述扁平管63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总集合管80上;以及多个分隔部83、84,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接合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内部,并将该总集合管80分隔成内部和外部且将该总集合管8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而且,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由布置在最靠近所述总集合管80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分隔部83和布置在比该总集合管80的两端更靠内侧的中间分隔部84构成,该端部分隔部83的刚性比该中间分隔部84的刚性大。本公开的第二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面中,所述端部分隔部83布置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两端部附近。本公开的第三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或第二方面中,所述端部分隔部83和所述中间分隔部84分别是由板材形成的分隔板。在上述第一到第三方面中,因为端部分隔部83的刚性比中间分隔部84的刚性大,所以端部分隔部83的耐压强度提高。由此,与现有技术中总集合管80弯曲成弓形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总集合管80不弯曲的状态。本公开的第四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一到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中,所述端部分隔部83的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尺寸比所述中间分隔部84的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长度方向上的厚度尺寸大。在该第四方面中,因为端部分隔部83的厚度尺寸比中间分隔部84的厚度尺寸大,所以端部分隔部83的耐压强度提高。由此,与现有技术中总集合管80弯曲成弓形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总集合管80不弯曲的状态。本公开的第五方面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面中,所述中间分隔部84分别由一张板材构成,所述端部分隔部83分别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而构成,使得所述端部分隔部83的厚度尺寸比所述中间分隔部(84)的厚度尺寸大。在该第五方面中,由一张板材形成中间分隔部84,相对于此,通过将多张板材层叠起来而形成端部分隔部83,因此,端部分隔部83的耐压强度提高。由此,与现有技术中总集合管80弯曲成弓形的情况相比,能够保持总集合管80不弯曲的状态。-技术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到第三方面,通过使端部分隔部83比中间分隔部84厚,从而能够保持总集合管80不弯曲的状态,由此,总集合管80的两端的扁平管63不承受强大的拉力,也能够抑制扁平管63的强度降低。具体而言,因为能够维持扁平管63的制冷剂流路的纵横比不变,所以扁平管63的耐压强度不会降低。此外,在现有技术中,如果增加扁平管63的壁厚来提高强度,或者增加总集合管80的壁厚来防止总集合管80变形为弓形,就能够避免上述问题,不过,这样就无法实现热交换器的轻量化,会出现成本提高这样的问题。相对于此,根据本公开的第一到第三方面,只要增加端部分隔部83的厚度即可,因此,能够同时实现强度维持和轻量化,也能够解决成本提高的问题,从而能够解决上述新课题。根据本公开的第四方面,只要使端部分隔部83的板材的厚度与中间分隔部84的板材的厚度不相等,就能够以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效果。根据本公开的第五方面,只要采用厚度与中间分隔部84相等的板材且将多张该板材层叠起来形成端部分隔部83,就能够以更简单的结构来实现第一到第三方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空调装置的结构简图。图2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立体简图。图3是图2的热交换部的部分放大图。图4是在采用波纹状翅片作为传热翅片的情况下的、与图3相对应的图。图5是室外热交换器的结构简图。图6是图2的出入口总集合管及制冷剂分流器的放大图。图7是分流部件的俯视图。图8是中间分隔部即边界挡板的立体图。图9是端部分隔部即封闭挡板的立体图。图10是示出封闭挡板的变形例的立体图。图11是说明图,示出在现有的热交换器中总集合管弯曲的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技术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制冷剂分流器70应用到空调装置1的热交换单元U中。<空调装置的基本结构>图1是空调装置1的结构简图,该空调装置1具有本技术所涉及的热交换器。该空调装置1是应用本技术的热交换器的制冷装置(对库内空间进行冷冻冷藏或对室内进行空气调节的广义的制冷装置)之一例。空调装置1是通过进行蒸气压缩式冷冻循环,能够对建筑物等的室内进行制冷和制热的装置。空调装置1主要是通过室外机组2与室内机组4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在此,室外机组2和室内机组4经由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5和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6相互连接。也就是说,空调装置1的蒸气压缩式制冷剂回路10是室外机组2与室内机组4经由制冷剂连接管道5、6连接起来而构成的。〔室内机组〕室内机组4设置在室内,构成制冷剂回路10的一部分。室内机组4主要具有室内热交换器(第二热交换器)41。在进行制冷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蒸发器发挥作用而冷却室内空气,在进行制热运转时,室内热交换器41作为制冷剂的散热器发挥作用而加热室内空气。室内热交换器41的液侧与液态制冷剂连接管道5连接,室内热交换器41的气侧与气态制冷剂连接管道6连接。室内机组4具有室内风扇42,该室内风扇42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室内机组4内而在室内热交换器41中让该室内空气与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后,将热交换后的空气作为供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根扁平管(63);总集合管(80),多根所述扁平管(63)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总集合管(80)上;以及多个分隔部(83、84),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接合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内部,并将该总集合管(80)分隔成内部和外部且将该总集合管(8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由布置在最靠近所述总集合管(80)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分隔部(83)和布置在比该总集合管(80)的两端更靠内侧的中间分隔部(84)构成,该端部分隔部(83)的刚性比该中间分隔部(84)的刚性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9.14 JP 2015-1805211.一种热交换器,其包括:多根扁平管(63);总集合管(80),多根所述扁平管(63)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总集合管(80)上;以及多个分隔部(83、84),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接合在所述总集合管(80)的内部,并将该总集合管(80)分隔成内部和外部且将该总集合管(80)的内部分隔成多个空间,所述热交换器的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分隔部(83、84)由布置在最靠近所述总集合管(80)的端部附近的端部分隔部(83)和布置在比该总集合管(80)的两端更靠内侧的中间分隔部(84)构成,该端部分隔部(83)的刚性比该中间分隔部(84)的刚性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分隔部(83)布置在所述总集合管(8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滨馆润一神藤正宪织谷好男坂卷智彦山田甲树
申请(专利权)人:大金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