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40212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包括分线盘、进线盘、渐进式弹头、分线导轮、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所述分线盘一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分线导轮,所述分线导轮中部开设有分线槽,所述分线盘中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安装有渐进式弹头,所述分线盘下侧安装有第一底座,所述进线盘下侧安装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成L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通过导轮式的分线方式,减缓芯线的受力半径,再通过渐进式弹头型过线工装,固定芯线入模前的角度,确保在绞线过程中,不同芯线的受力程度及入模角度都是一致的,改善线材对内延时差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
本技术涉及双绞线生产
,具体是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
技术介绍
双绞线是由两条相互绝缘的导线按照一定的规格互相缠绕在一起而制成的一种通用配线。除了能抵御一部分来自外界的电磁干扰,还能降低自身信号对外的干扰。双绞线现在被用在很多行业,最常见的就是IT网络。在音视频行业,双绞线也被用来传输音视频信号,比如DVI/HDMI/DP视频线缆都采用了双绞线的方式,目前几乎所有的音视频信号铜线类延长器也都利用了双绞线来做传输媒介。理论上,组成双绞线的两根线缆应该是相同长度的。但在现实中受限于生产设备、生产成本以及工艺等问题,几乎不可能买到两根线缆等长的双绞线线缆。当然也有大的厂家推出等长的双绞线,但是由于生产的难度和工艺的提高,随之而来的当然就是价格昂贵。价格提高了就失去了双绞线的很大一个优势(双绞线能被广泛的使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价格低廉)。由于双绞线的两根线缆不一样长,同一信号的正反相脉冲电平通过两根线缆传输到目的地时,其必定会出现一个信号先到,一个信号后到的问题。线缆越长两个脉冲电平抵达目的地的时间将相差的更多。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延时差”,由于是一对线内部信号的延时,所以我们又称之为“对内延时差”。现有的双绞线的工装技术存在以下问题:双绞线在绞合工序中,由于放线张力不匹配,芯线入模角度不一致所引起的对内延时差不合格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包括分线盘、进线盘、渐进式弹头、分线导轮、第一底座、导线和第二底座,所述分线盘一侧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一端通过转轴安装有分线导轮,所述分线导轮中部开设有分线槽,所述分线盘中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一端安装有渐进式弹头,所述分线盘下侧安装有第一底座,所述进线盘下侧安装有第二底座,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均设置有成L状,所述进线盘上端一侧安装有进线口,所述渐进式弹头设置成圆台状,所述分线盘一侧安装有分线口。优选的,所述分线导轮设置有三个,且每个分线导轮配设有一个分线口。优选的,所述第一底座通过第一螺钉固定,所述第二底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优选的,所述渐进式弹头一端中部安装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外侧安装有紧固螺栓。优选的,所述导线依次穿过进线盘、进线口、渐进式弹头、分线口和分线导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优化后的工装,分线导轮可以减小线材分线处所受的摩擦,同时加大了芯线的受力半径,避免单根芯线因受力半径过小引起的物理变形,从而对电气传输性能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渐进式弹头型过线工装,固定了单根芯线入模前的角度,使每根芯线在成形眼模内所受到的压力与弯折度保持一致,改善了对绞线的延时差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图中:1-分线盘、11-分线口、2-进线盘、3-渐进式弹头、31-固定座、32-紧固螺栓、4-连接轴、5-分线导轮、51-转轴、52-支架、6-进线口、7-第一底座、71-第一螺钉、8-第二底座、81-第二螺钉、9-导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包括分线盘1、进线盘2、渐进式弹头3、分线导轮5、第一底座7、导线9和第二底座8,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支架52,支架52一端通过转轴51安装有分线导轮5,能够减缓芯线的受力半径,分线导轮5中部开设有分线槽,分线盘1中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轴4,连接轴4一端安装有渐进式弹头3,固定芯线入模前的角度,确保在绞线过程中,不同芯线的受力程度及入模角度都是一致的,分线盘1下侧安装有第一底座7,进线盘2下侧安装有第二底座8,第一底座7和第二底座8均设置有成L状,便于对分线盘1和进线盘2下侧进行固定使用,进线盘2上端一侧安装有进线口6,渐进式弹头3设置成圆台状,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分线口11。通过分线导轮5设置有三个,且每个分线导轮5配设有一个分线口11,便于进行分线处理。通过第一底座7通过第一螺钉71固定,所述第二底座8通过第二螺钉81固定,便于对分线盘1和进线盘2下侧进行固定使用。通过渐进式弹头3一端中部安装有固定座31,且固定座31外侧安装有紧固螺栓32,便于安装固定渐进式弹头3使用。通过导线9依次穿过进线盘2、进线口6、渐进式弹头3、分线口11和分线导轮5,便于进行绞线操作。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导线9依次穿过进线盘2、进线口6、渐进式弹头3、分线口11和分线导轮5,通过分线导轮5可以减小线材分线处所受的摩擦,同时加大了芯线的受力半径,避免单根芯线因受力半径过小引起的物理变形,从而对电气传输性能方面造成的不良影响;通过设有的渐进式弹头3型过线工装,固定了单根芯线入模前的角度,使每根芯线在成形眼模内所受到的压力与弯折度保持一致,改善了对绞线的延时差性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包括分线盘(1)、进线盘(2)、渐进式弹头(3)、分线导轮(5)、第一底座(7)、导线(9)和第二底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支架(52),所述支架(52)一端通过转轴(51)安装有分线导轮(5),所述分线导轮(5)中部开设有分线槽,所述分线盘(1)中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一端安装有渐进式弹头(3),所述分线盘(1)下侧安装有第一底座(7),所述进线盘(2)下侧安装有第二底座(8),所述第一底座(7)和第二底座(8)均设置有成L状,所述进线盘(2)上端一侧安装有进线口(6),所述渐进式弹头(3)设置成圆台状,所述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分线口(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双绞线对内延时差的工装,包括分线盘(1)、进线盘(2)、渐进式弹头(3)、分线导轮(5)、第一底座(7)、导线(9)和第二底座(8),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支架(52),所述支架(52)一端通过转轴(51)安装有分线导轮(5),所述分线导轮(5)中部开设有分线槽,所述分线盘(1)中部一侧安装有连接轴(4),所述连接轴(4)一端安装有渐进式弹头(3),所述分线盘(1)下侧安装有第一底座(7),所述进线盘(2)下侧安装有第二底座(8),所述第一底座(7)和第二底座(8)均设置有成L状,所述进线盘(2)上端一侧安装有进线口(6),所述渐进式弹头(3)设置成圆台状,所述分线盘(1)一侧安装有分线口(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小波郭洪伟甘多夫
申请(专利权)人:百通赫思曼工业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