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武英专利>正文

对槽式伞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88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对槽式伞巢装置,伞巢呈中空阶梯状,底缘阶梯处等分设有容置槽;内套筒为中空套筒,筒身较底缘细,适当处设有方槽;外套筒为中空套筒、顶缘朝内呈环形,内套筒置于其内部,且在相同位置开设方槽;活动杆筒中间设有环形凸缘,内套筒及外套筒套于外侧;伞骨前端为T形块;旋转内外套筒,使其上两方槽对齐,并对准伞巢容置槽,将伞骨T形块由方槽置入后移至容置槽内,随即旋错开两方槽使伞骨设置于伞槽内。(*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个人和家庭用品领域手携物品雨伞的伞巢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在雨伞主杆上伞巢内设置有两活动式套筒,在两套筒上均开设有方槽,当两套筒方槽对合时,可取下或装上伞巢内的伞骨,而可达到换装伞骨迅速、方便功效的对槽式伞巢装置。目前,在雨伞的结构上,似乎每日都在增进改变,其目的均都只是为了在撑开雨伞时,使雨伞能较迅速的打开,或者在雨伞主杆上加强其结构,以防止雨伞无法经得起风吹雨打。现今在专利公报上所刊载的雨伞结构,可谓是五花八门,其在伞骨上、在主杆上、在伞布上或在伞柄上,均改良得很花费心思,例如早期的雨伞结构,其伞布与伞骨的结合,是以细线连接系合,以细线穿套伞骨及伞布来固定,而伞骨与主杆的结合结构为整支雨伞的重点所在,昔用伞骨与主杆的结构搭配,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该主杆A上设有伞巢B,伞漕B则区隔等分开设有槽B1,供伞骨C设置于槽B1内,且该每支伞骨C前端开设小孔,在设置于槽B1内后,以细铁丝D穿套每支伞骨C前端的小孔并固定。请配合参阅图2所示,当使用雨伞欲撑开雨伞时,将伞巢B朝顶端推进,其伞骨C受推挤而朝向外侧张开,此时伞骨C前端与伞巢B的相结合处受雨伞撑开力最大,又在以细铁丝D穿套每支伞骨C的情形下,其支撑时间无法具有长久性,且伞骨C在长期收缩、撑开的状态下损坏最快之处亦就为该伞骨C及伞巢B的结合处,第二损坏处则在伞骨C本身的受损,例如弯曲的情况,而此二种损坏情况不是一般人能马上处理,必须专门送修,而只要伞巢B及伞骨C任何位置处损坏,均必须全部拆卸,才能利于修理,此实令维修人员颇费时间,无法在短时间内迅速修复,此为目前昔用雨伞共同有的一项缺憾。有鉴于上述传统产品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不断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对槽式伞巢装置,使其针对伞骨及伞巢结构部分加以改进设计,摒除昔用以细铁丝穿套的结构方式,创设一种新型的对槽式伞巢结构,在雨伞主杆上的伞巢内,套设两个相叠合可旋转的套筒,两套筒上均设有方槽,当在两套筒的方槽对合时,可取下或装上伞巢内的伞骨,而可达到损坏后换装迅速、方便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对槽式伞巢装置,设有伞槽及伞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伞巢,呈中空阶梯状,在底缘阶梯处等分开设有容置槽;一内套筒,为中空套筒,筒身直径较底缘细,在其适当位置处开设有方槽;一外套筒,为中空套筒,其顶缘朝内延伸呈一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内套筒容置于其内部,且同样在一相同位置上亦开设有方槽;一活动杆筒,中间处设有环形凸缘,内套筒及外套筒套于其外侧;伞骨,其前端为T形块;借由上述结构相组装,当组合时,旋转内、外套筒,使内、外套筒上的两方槽对齐,并对准伞巢的容置槽,可将伞骨的T形块由方槽置入后移至容置槽内,随即旋转错开两方槽,使伞骨设置于伞槽内,当伞骨损坏时,可迅速旋转对齐两方槽于伞巢的容置槽下,使伞骨移出,以便于换取。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对槽式伞巢装置其针对伞骨及伞巢结构部分加以改进设计,摒除了昔用以细铁丝穿套的结构方式,创设了一种新型的对槽式伞巢结构,在雨伞主杆上的伞巢内,套设有两个相叠合可旋转的套筒,两套筒上均设有方槽,当在两套筒的方槽对合时,可取下或装上伞巢内的伞骨,对于维修人员或者使用者自己来说,容易自行装卸换取,不必再丢弃或者发生无法修理等情形,而具有其损坏后换装迅速、方便、利于修理、省时省力及可在短时间内迅速修复的功效。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大幅度的改进,诚为一进步的设计,又本技术为同类产品所未曾出现过而确属首创,实为一新颖、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图1是昔用雨伞的伞巢及伞骨结合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图1中伞巢、伞骨结合结构的组合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伞巢与伞骨装置的结构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伞巢与伞骨装置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伞巢与伞骨装置的组合结构剖面图。图6是本技术顶端伞巢结构的剖面图。图7是本技术伞骨脱离伞巢的状态图一。图8是本技术伞骨脱离伞巢的状态图二。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对槽式伞巢装置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对槽式伞巢装置,主要是在伞槽2与伞骨3相互结合的位置进行新型设计,其中,伞巢2为一中空阶梯状套筒,在最底缘的阶梯处等分开设有容置槽20,该容置槽20的宽度可容置伞骨3的前端部,该伞巢2内的中空部分,可套接外套筒21及内套筒22;内套筒22为中空套筒,筒身直径较底缘细,以利于外套筒21套接叠合于其外围,并在适当位置处开设有一方槽221至适当位置处;外套筒21同样为中空套筒,其顶缘朝内延伸呈一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将内套筒22容置于其内部,且同样亦开设有方槽211,该方槽211与内套筒22的方槽221的位置相同;活动杆筒4中间处周围设有凸缘,将内套筒22及外套筒21套于其外侧后,再嵌入于伞巢2内,便可活动于雨伞主杆1上;伞骨3为一般昔用的伞骨体,但在其前端部分呈T形块31;借由前述结构相组合,该伞巢2内套接原先已叠合好的活动杆筒4、内套筒22及外套筒21,请再配合参阅图5至图8所示,在将上述构件套入于主杆1后,因内套筒22及外套筒21组合后,可呈旋转结构状态,当将内套筒22的方槽221与外套筒21的方槽211相对齐,并对准于伞巢2中任何之一的容置槽20时,即可将伞骨3前端的T形块31从该方槽211、221移入至容置槽20内,待移入后,随即旋转外套筒21,使两方槽211、221相互错开不叠合,此时伞骨3的T形块31即被约束限制于容置槽20内,而不会掉落出来,依此类推,即可将伞槽2容置槽20填入伞骨3,完成可支撑伞布的伞骨3的支架;同样在主杆1的顶端亦设有相同的伞巢2、内套筒22及外套筒21,将内、外套筒22、21叠合后直接嵌入伞巢2内,并设置于主杆1接近顶端处,该伞巢2顶缘处贯穿一插销与主杆1相固定,其内套筒22底缘主杆1上则凸起设有一小突点,形成内、外套筒22、21在主杆1上旋转的结构,同样可将方槽211、221对齐且对准伞巢2的容置槽20后,置入伞骨3,即旋转错开,使其形成主杆1的上、下端各设有伞巢2与伞骨3的结构。本技术经组合后,倘若在伞骨3受强风吹袭弯曲,或者伞布破损等等情况下,均只需将内、外套筒22、21的方槽221、211对齐对准容置槽20,即可迅速将伞骨3从伞巢2内取下换取,对于维修人员或者使用者自己来说,容易自行装卸换取,不必再丢弃或者发生无法修理等情形。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与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对槽式伞巢装置,设有伞槽及伞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伞巢,呈中空阶梯状,在底缘阶梯处等分开设有容置槽;一内套筒,为中空套筒,筒身直径较底缘细,在其适当位置处开设有方槽;一外套筒,为中空套筒,其顶缘朝内延伸呈一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内套筒容置于其内部,且同样在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槽式伞巢装置,没有伞槽及伞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伞巢,呈中空阶梯状,在底缘阶梯处等分开设有容置槽;一内套筒,为中空套筒,筒身直径铰底缘细,在其适当位置处开设有方槽;一外套筒,为中空套筒,其顶缘朝内延伸呈一具有一定宽度的环形,内套筒容置于其内部,且同样在一相同位置上亦开设有方槽;一活动秆筒,中间处没有环形凸缘,内套筒及外套筒套于其外侧伞骨,其前端为了形块;上述结构相纽装,旋转内、外套筒,该内、外套筒上的两方槽对齐,并对淮伞巢的容置槽,伞骨的了形决由方槽置入后移至容置槽内,旋转错开两方槽,将伞骨设置于伞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英武晓
申请(专利权)人:武英武晓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