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书闵专利>正文

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937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包括有上巢和下巢,其特征在于上巢由上巢内套和上巢转动件构成,二者相互嵌设,构成滑动连接,伞骨固定于上巢转动件上;下巢具有下巢体和下巢转动件,二者同样互相嵌设,构成滑动连接;该结果使得直骨伞在受到风力作用下,上巢、下巢带动伞面能够顺利进行转动,从而将风力分解,减小风力对伞面的压力,避免对伞造成的损害。而且无论风向如何变化,该结构均可使伞面能够自由旋转,大大地提高了伞对风雨的抵抗能力。(*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设计伞的零部件,准确地说是一种直骨伞的上下巢结构,尤其是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该结构可使直骨伞的伞面能够在上下巢的控制下随意转动。
技术介绍
我们日常所用的伞,通常是由伞中棒装置支撑有上巢、下巢,上巢和下巢固定支撑有伞骨,伞骨上固定有伞布,形成防水或者太阳紫外线照射的伞面,中棒装置内设置有开伞弹簧,或者是伞的中棒装置内设置有控制开伞的弹弓,这些部件之间紧密配合,以形成对伞开收的有效控制。伞的上述结构,是上巢、下巢固定支撑伞骨,上巢并固定于中棒装置的顶部,是支撑伞骨的中心,是不能有丝毫的相对位移以变动,只能连同伞中棒装置和伞骨一同才可以转动,伞的这种结构使伞面只有正面受力的情况,对伞骨的支撑力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风雨中,因为要遮蔽风雨,所有的压力全部由伞面承受,伞面的受力是非常大的,风力过大往往导致伞骨的损坏,甚至折断中棒装置,致使伞再无法使用,尤其在我们南部和沿海地区,台风过后往往一地被风雨吹折的伞。因此,有一些设计增强了伞骨的强度,以抵抗风力,增强伞的使用寿命和对风雨的抵抗能力,这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往往带来生产制作成本的提高,制作的复杂,而且增强幅度是与成本的提高是成正比的。尤其是直骨伞,在实际中其通常是具有较大的伞面,在风雨中所承受的压力更大。现有的上巢固定支撑伞骨及伞面,下巢配合上巢的结构是无法承受风雨的巨大压力的。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该结构能够使得直骨伞的伞面自由转动,从而降低风雨对伞面的压力,提高伞的使用效果和寿命。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该结构分体设计伞的上巢和下巢,使得二者可以进行任意角度的旋转,便于减低伞的伞面所承受的压力,方便实用。基于此,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包括有上巢和下巢,其特征在于上巢由上巢内套和上巢转动件构成,二者相互嵌设,构成滑动连接(在此,滑动连接意味者二者之间能够相互转动,但是不发生距离上的位移),伞骨固定于上巢转动件上;下巢具有下巢体和下巢转动件,二者同样互相嵌设,构成滑动连接;这样的结构,既能够固定原有的伞骨,保持原先的固定结构,又可使得伞骨随同上巢和下巢同时转动,从而可使得直骨伞的伞面能够自由转动。所述的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上巢内套中部具有缩径部分,下部是突出的悬台,上巢转动件的上部则具有凹腔,顶部是具有开口的顶缘,上巢转动件从上巢内套的缩径部分开始向下包覆上巢内套,其顶缘对应于缩径部分,凹腔对应悬台;如此结构可使得上巢内套及上巢转动件紧密地约束在一起。上述的上巢转动件,其凹腔的上下壁可设置小滚珠,以滑动地对应于悬台,减小摩擦阻力,顺利转动。上述的小滚珠,也可设置于悬台的边缘。所述的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上巢转动件上部可设置有T形台,对应于该T形台,上巢内套的下部则具有凹腔,凹腔的底部是具有开口的底缘,上巢内套可包覆上巢转动件的顶部,可将二者滑动连接起来。所述的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下巢体下部具有扩展的突缘,同样,下巢转动件具有内凹的上空腔,该上空腔上部为顶边,上空腔对应于突缘,下巢转动件从该扩展的突缘上方向下包覆下巢体,突缘顶持于顶边的下表面。所述的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下巢转动件内具有下空腔,以在开伞时容置可卡掣下巢的定位弓或弹弓,使定位弓或弹弓在卡掣下巢定位的同时不影响下巢体的转动。上述的上空腔,其上下两端壁上可设置有嵌入的小滚珠,该滚珠在开收伞时能够配合于下巢转动件,使得在受风力的情况下,下巢体能够顺利地转动,减小摩擦力。上述的突缘,其边缘可设置有滚珠,该滚珠可滑动配合下巢转动件,使得在转动时摩擦阻力小,方便转动。上述的悬台和突缘,其边缘具有拐角,即其边缘横截面为弧形结构,能够减小摩擦力,便于旋转。所述的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也可以利用下巢转动件包覆下巢体的结构形式,而且下巢体与下巢转动件之间的滑动配合可是其它可采用的形式,只要二者能够互相扣合,并顺利进行转动,都是可行的;同样,对于上巢内套和上巢转动件之间的设置也类似于下巢体及下巢转动件,上巢内套和上巢转动件之间的结构配合可设置多种方式,只要它们之间能够顺利转动,且互相扣合,都是可行的。本技术设置可转动的上巢及下巢结构,使得直骨伞在受到风力作用下,上巢、下巢带动伞面能够顺利进行转动,从而将风力分解,减小风力对伞面的压力,避免对伞造成的损害。而且无论风向如何变化,该结构均可使伞面能够自由旋转,大大地提高了伞对风雨的抵抗能力。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并没有影响原有的伞支撑结构,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开伞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主要包括伞的上巢及下巢结构,该图主要体现这些方面,而且图1所显示的是收伞状态的结构图。图中,本技术的结构有上巢,包括有上巢内套4和上巢转动件(4-1、4-2),其上巢内套4中部具有缩径部分4-3,下部是突出的悬台4-4,上巢转动件(4-1、4-2)的上部则具有凹腔(4-5、4-6),顶部是具有开口的顶缘(4-7、4-8),上巢转动件(4-1、4-2)从上巢内套的缩径部分4-3开始向下包覆上巢内套4,其顶缘对应于缩径部分,凹腔对应悬台;如此结构可使得上巢内套及上巢转动件紧密地约束在一起。通常,为了加工方便,上巢转动件(4-1、4-2)被分解制作为左右对称的两个部分,这样安装也方便。即有左上巢转动件4-1和右上巢转动件4-2,该左上巢转动件4-1和右上巢转动件4-2分别具有左凹腔4-5、右凹腔4-6、左顶缘4-7及右顶缘4-8。下巢,包括有下巢体3和下巢转动件(3-1、3-2),其下巢体3下部具有扩展的突缘3-3,同样,下巢转动件具有内凹的上空腔,该上空腔上部为顶边(3-4、3-5),上空腔对应于突缘3-3,并可容置突缘3-3,下巢转动件(3-1、3-2)从该突缘3-3上方开始向下包覆下巢体3,突缘3-3顶持于顶边(3-4、3-5)的下表面。同样,下巢转动件也分解为左右两个部分,左侧为左下巢转动件3-1,右侧为右下巢转动件3-2,它们分别具有左顶边3-5、右顶边3-4。下巢转动件内还具有下空腔3-6,以在收伞时容置定位弓1,使定位弓1不影响下巢体的转动。上巢及下巢都套系于中棒2上,且上巢内套系固定于中棒2上的。图2所示,开伞时,下巢转动件脱离定位弓1的卡掣,向上运动,并且上巢和下巢将伞骨支撑开,使伞面得以伸张打开,此时,上巢的上巢内套4与上巢转动件(4-1、4-2)之间依然是紧密扣合,结构相对稳定,都是在风力的作用下,伞面的压力传送到上巢时,上巢内套是固定于伞的中棒2上的,上巢转动件(4-1、4-2)就开始旋转,化解风力的影响。下巢也是如此,下巢随同上巢一并旋转。图3可以看出,将上巢转动件和下巢转动件分解为左右两个部分,是非常便于安装的。左上巢转动件4-1和右上巢转动件4-2拼接,扣合于上巢内套4下部的缩径部分4-3和悬台4-4上;左下巢转动件3-1和右下巢转动件3-2拼接,扣合于下巢体3下部的突缘3-3上。定位弓1设置于中棒2内。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不能以此限定本技术实施的范围,凡是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骨伞可转动的上下巢结构,其包括有上巢和下巢,其特征在于上巢由上巢内套和上巢转动件构成,二者相互嵌设,构成滑动连接,伞骨固定于上巢转动件上;下巢具有下巢体和下巢转动件,二者同样互相嵌设,构成滑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闵
申请(专利权)人:张书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