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该下巢是配合套置在伞中棒上的固定套而实施,其中是在下巢的下端设有一内径小于下巢内径,而略大于中棒外径的功能环。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下巢在其下端设有一内径接近于中棒的功能环,因而在收伞时,此功能环可对多节中棒连接处的大弹珠具有一挤压推动的功能,因而令前述的开伞固定装置的下巢适用于大弹珠结构的中棒,可以实现顺利收合伞具的功能。(*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
技术介绍
如图1、2所示,本案设计人为解决伞具收伞时,中棒中弹片会有夹伤手指的问题,特设计了专利号为200420044348的“手开伞的下巢固定装置”,该开伞固定装置,包括一固定于中棒B上部的固定套2及一套环3,其中在固定套2的下部凸设有对称的两弹性挂点22,而对应两弹性挂点22在下巢1的下段11上开设两“∏”形槽13而形成为两弹性压点12;套环3是活动套置于下巢1的下段11上,套环3中设上小下大的两段台阶孔31、32,其中上段的小孔31的内径小于两压点12之间正常状态的距离。通过中棒B上部的固定套2的弹性挂点22与下巢1上形成弹性压点12的槽13挂持配合来实现伞具展开时的状态,在下巢1上的套环3的上下移动实现按压下巢1压点12以推动固定套2挂点22脱离对下巢1的钩挂关系,实现收伞,避免手指与下巢1的直接接触用力,不会出现夹伤手指的问题。但是该结构的下巢仅适用于多折伞具的各节伞中棒由小弹珠定位的结构,因小弹珠不需另设推压结构,仅需中棒内外套管收合的挤压力即可将小弹珠推动缩回。但由于小弹珠的定位力度有限,因此多折伞在收合时会出现,伞面还未完全收合时,伞中棒即先收合的现象,因而不利于收伞动作,因而小弹珠的结构有渐被淘汰的趋势;而大弹珠的收合多是利用下巢的内壁进行挤压收回。采用前述“手开伞的下巢固定装置”的下巢结构,配合图3所示,由于该下巢1需套置在固定于中棒B上的固定套2,因此该下巢1的内径较中棒B的外径大出较多,在下巢B下移至大弹珠位置时,无法实现对大弹珠的挤压动作,令伞中棒B收合较为困难,此便为上述结构中下巢结构的一个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其在满足上述开伞固定的功能下还可具有挤压大弹珠的功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该下巢是配合套置在伞中棒上的固定套而实施,其中是在下巢的下端设有一内径小于下巢内径,而略大于中棒外径的功能环。所述的功能环内孔的下端为渐扩的弧形端。所述的功能环是嵌置于下巢下端。所述的功能环与下巢是一体成型。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下巢在其下端设有一内径接近于中棒的功能环,因而在收伞时,此功能环可对多节中棒连接处的大弹珠具有一挤压推动的功能,因而令前述的开伞固定装置的下巢适用于大弹珠结构的中棒,可以实现顺利收合伞具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在先设计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在先设计的开伞状态图;图3为在先设计的收伞动作图;图4为本技术应用于开伞固定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组合于伞中棒上的收伞动作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本技术是配合前述的开伞固定装置A而实施,即下巢1是需套置在固定套2上实现定位功能,则开伞固定装置A的具体功能结构,在此不详述。本技术的关键在于是在下巢1的下端部设有一功能环5,此功能环5的内径小于下巢1的内径,而略大于中棒B的外径;功能环5的上部形成一缩颈51,此缩颈51的外径大于等于下巢1的内径,因此令功能环5利用其缩颈51嵌固于下巢1的下端,亦可粘连于下巢1的下端;功能环5内孔的下端为渐扩的弧形端52。此功能环5亦可一体成型于下巢1的下端。如图5所示,当本技术实施时,下巢1沿中棒B下移时,由于功能环5的设置,且其内径略大于中棒B的外径,等其移至中棒B内外套管定位处的大弹珠B2位置时,功能环5渐扩的弧形端52即可顺利跨过大弹珠B2,同时利用功能环5内孔壁推动大弹珠B2向中棒B内缩回移动,实现中棒B多节套管的收合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该下巢是配合套置在伞中棒上的固定套而实施,其特征在于是在下巢的下端设有一内径小于下巢内径,而略大于中棒外径的功能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功能环内孔的下端为渐扩的弧形端。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功能环是嵌置于下巢下端。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功能环与下巢是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手开伞的下巢结构,其特征在于功能环是粘连于下巢下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该下巢是配合套置在伞中棒上的固定套而实施,其中是在下巢的下端设有一内径小于下巢内径,而略大于中棒外径的功能环。由于本技术的下巢在其下端设有一内径接近于中棒的功能环,因而在收伞时,此功能环可对多节中棒连接处的大弹珠具有一挤压推动的功能,因而令前述的开伞固定装置的下巢适用于大弹珠结构的中棒,可以实现顺利收合伞具的功能。文档编号A45B25/06GK2852793SQ2005200626公开日2007年1月3日 申请日期2005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8月5日专利技术者陈添成, 宋顺锋 申请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开伞的下巢结构,该下巢是配合套置在伞中棒上的固定套而实施,其特征在于:是在下巢的下端设有一内径小于下巢内径,而略大于中棒外径的功能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添成宋顺锋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明和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中国|厦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