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进才专利>正文

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14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保证伞具顺利收伞的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包括中棒、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中棒上的下蜂巢、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下蜂巢的滑套;该中棒的上部设有可卡止该下蜂巢的卡止部;该下蜂巢上开设有径向延伸的径向通槽,该径向通槽内可滑动地设有凸耳;该滑套内壁设有内径逐渐减小的过渡斜面,在伞具撑开状态时,该过渡斜面推动该凸耳向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卡止在该卡止部上,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该滑套与下蜂巢之间的卡环,所述凸耳形成在该卡环上;所述滑套内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凸块,收伞时,该凸块可推动该卡环,使该凸耳向远离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脱离该卡止部。(*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
技术介绍
中国技术专利02292607.0说明书公开了 一种伞巢定位装置,包含一 中棒、 一可沿该中棒一轴线产生滑动的下巢及一可相对于下巢沿轴线产生位 移并可连动下巢沿轴线产生滑动的操作件,该中棒具有一外周面及一设于外 周面上的挡止部,下巢具有一周壁、 一设置在周壁上且可相对挡止部产生趋 近或远离的卡掣件,该操作件具有一可掣动卡掣件的掣动面。操作该操作件 且连动下巢沿轴线位移至对应于挡止部时,利用操作件上的掣动面掣动嵌制 端部,使嵌制端部嵌卡在挡止部上,从而使卡掣件位于一闭锁位置,操作该 操作件朝远离于顶端部的一底端部拉动时,会使掣动面先自嵌制端部上脱 离,且利用卡掣件本身的弹性可使嵌制端部朝远离于轴线方向产生偏动,可 使嵌制端部自挡止部上脱离,可使卡掣件回复至一解除闭锁位置。上述的伞巢定位装置虽然达到了操作简单、省力和避免夹伤手指的目 的,但是在卡掣件疲劳失效丧失本身的弹性后,伞具收伞的动作就无法实 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保证伞具顺利收伞的伞具下 蜂巢支撑结构。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一种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包括中 棒、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中棒上的下蜂巢、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下蜂巢的滑套; 该中棒的上部设有可卡止该下蜂巢的卡止部;该下蜂巢上开设有径向延伸的 径向通槽,该径向通槽内可滑动地设有凸耳;该滑套内壁设有内径逐渐减小 的过渡斜面,在伞具撑开状态时,该过渡斜面推动该凸耳向中棒中心方向滑 动并卡止在该卡止部上,其中,其还包括设置在该滑套与下蜂巢之间的卡环,所述凸耳形成在该卡环上;所述滑套内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凸块,收伞 时,该凸块可推动该卡环,使该凸耳向远离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脱离该卡止部。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蜂巢的中部凹设可容纳所述卡环的 环形槽,所述径向通槽开设在该环形槽的槽底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峰巢设有可引导所述凸块滑动的轴 向通槽。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环呈半圆环状,该卡环的径向端面为朝向伞具顶部的斜面,所述凸块的远离伞具顶部的部位为楔形部,该楔形部的楔面与该斜面倾斜角度相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蜂巢的下端设有凸缘,所述滑套的 内壁设有第一档位,在伞具撑开状态时,该第一档位卡止在该凸缘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套的内壁设有第二档位,在伞具收 伞状态时,该第二档位卡止在该凸缘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蜂巢的下端面为第二档位,在伞具 收伞状态时,该第二档位卡止在该凸缘上。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止部是设置在中棒的上部的弓片或 凸设在中棒的上部凸圈。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卡止部是在中棒上部的壁上开设的孔。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下蜂巢的顶端部沿轴向延伸形成开伞 状态时插在伞骨之间的插片。本技术包括中棒、下蜂巢、滑套和卡环,下蜂巢可滑动地套设在该 中棒上、滑套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下蜂巢;该中棒的上部设有可卡止该下蜂巢 的卡止部;卡环上形成有凸耳,该下蜂巢上开设有径向延伸的径向通槽;该 滑套内壁设有内径逐渐减小的过渡斜面;在伞具撑开状态时上推滑套,下蜂 巢中的凸耳相对滑套沿其内壁向下滑动,经过过渡斜面时受到径向挤压向中 棒的圆心移动,从而使凸耳卡止在中棒的卡止部上;所述滑套内壁上设有轴 向延伸的凸块,收伞时,该凸块可推动该卡环,使该凸耳向远离中棒中心方 向滑动并脱离该卡止部。这样相对于现有技术就可以避免因卡掣件疲劳失效 后无法实现伞具收伞的动作,可保证伞具顺利收伞。附图说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在开伞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伞具中的下蜂巢和卡环的爆炸图。图3是本技术伞具中的滑套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伞具中的滑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在合伞状态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伞具中的中棒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伞具中的中棒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伞具中的中棒的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伞具中的滑套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中中棒l、卡止部lh下蜂巢2、伞骨槽21、环形槽22、径向通槽 221、凸缘23、轴向通槽24;滑套3、插片31、过渡斜面32、凸块33、楔面 331、第一档位34、第二档位35;卡环4、凸耳4K径向端面42。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1至图6,本技术主要包括中棒1 、可滑动地套设在中棒l 上的下蜂巢2、可滑动地套设在下蜂巢2上的滑套3 、两个设置在下蜂巢2 与滑套3之间的卡环4 。在中棒1上的靠近顶端的部位设置卡止部ll,本实施方式采用在中棒1 的周壁上开设通孔状的卡止部ll,见图6。两个卡环4皆呈半圆环状;每个卡环4的内壁上凸设有一凸耳41,在伞 具撑开状态时,凸耳41向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卡止在卡止部11上;卡环4的 外壁与滑套3的内壁接触;卡环4的径向端面42为朝向伞具顶部的斜面。下蜂巢2套设在中棒1上,因下蜂巢2的内壁与中棒1之间留有间隙, 下蜂巢2可以沿中棒1的轴向上下滑动。下蜂巢2的顶部径向开设有用于枢 接伞骨的伞骨槽21。下蜂巢2的中部沿其周向凹设有可以容纳卡环4的环形 槽22,在环形槽22的槽底上开设有可以容纳凸耳41通过的径向通槽221 ;开 伞状态时,凸耳41滑过径向通槽221卡止在卡止部ll。下蜂巢2的末端设有 突出于其外壁的凸缘23,还可以将凸缘23的上、下顶面和侧面的结合处分别倒圆角。滑套3呈套筒状,套设在下蜂巢2上并可以沿下蜂巢2上下滑动,滑套 3的内壁与卡环4接触。滑套3的顶端沿轴向延伸形成插片31,开伞状态时 插片31插在相邻的两根伞骨之间,这可防止下伞巢2相对中棒1转动。滑套3靠近伞具顶部的内径大于其远离伞具顶部的内径,在其内壁的中 部设有从大内径段过渡到小内径段的过渡斜面32;在伞具撑开状态时,过渡 斜面32沿径向向圆心的方向推动凸耳41卡止在卡止部11上。在滑套3的靠近伞具顶部的内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凸块33,该凸块33的 远离伞具顶部的部位为楔形部,收伞时向远离伞具顶部的方向滑动滑套3 , 凸块33上的楔面331沿卡环4的径向端面42滑动,将卡环4沿径向向远离圆 心的方向推出。楔形部的楔面331与卡环4的径向端面42的倾斜角度相应, 这样的配合面积较大,可减小楔面331与卡环4的径向端面42之间的磨损。 因本实施方式中有两个卡环4 ,因此每个凸块33的下部具有两个楔面331 , 每个楔面331与一个卡环4的轴向端面相配合,可以是两个凸块33和两个通 孔形式的卡止部ll沿周向地均布,当然也可以不是均匀地沿周向分布;如果 只有一个卡环4 ,凸块33的楔形部相应地只具有一个楔面331 。在滑套3的远离伞具顶部的内壁上间隔地设有可与下蜂巢2上的凸缘23 相卡止的第一档位34和第二档位35,第一档位34的内径小于过渡斜面32的最 小内径,滑套3的内壁在第一档位34和第二档位35之间的内径大于过渡斜面 32的最小内径;过渡斜面32、第一档位34和第二档位35可以是在内壁的圆周 上间断地设置,也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具下蜂巢支撑结构,包括中棒、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中棒上的下蜂巢、可滑动地套设在该下蜂巢的滑套;该中棒的上部设有可卡止该下蜂巢的卡止部;该下蜂巢上开设有径向延伸的径向通槽,该径向通槽内可滑动地设有凸耳;该滑套内壁设有内径逐渐减小的过渡斜面,在伞具撑开状态时,该过渡斜面推动该凸耳向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卡止在该卡止部上,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设置在该滑套与下蜂巢之间的卡环,所述凸耳形成在该卡环上;所述滑套内壁上设有轴向延伸的凸块,收伞时,该凸块可推动该卡环,使该凸耳向远离中棒中心方向滑动并脱离该卡止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进才
申请(专利权)人:陈进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