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晴雨伞,尤其是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结构伞或自动结构伞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它们都有一由设置在伞杆端头的上巢、穿置在伞杆上的下巢、通过绑线分别与上巢、下巢铰连接的长骨、短骨构成伞架。凭借下巢可在伞杆的滑动和长骨、短骨与上巢、下巢的铰连接,伞架可以轻松收合或展开。以方便人们的使用和收藏。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无论是传统结构伞、还是现代自动结构伞,用于长骨、短骨与上、下巢间装配连接的绑线通常为金属丝,金属丝首尾缠绕连接后成为一外凸缠绕端,处于伞杆端头上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处于隐蔽状态,使用操作时手不会触接,也不会影响伞的美观。而可在伞杆滑动的下巢之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则处于暴露状态,且人们通常是通过推动或拉动伞杆上的下巢来操纵伞的开启或收拢,因此手指触及金属丝外凸缠绕端的机会较多,如金属丝外凸缠绕端有刃尖,则会伤及手指。且暴露于下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亦会影响伞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伞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它可改变伞下巢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外露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