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春益专利>正文

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930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晴雨伞下巢防护套设计科学,结构简单、合理,它巧妙地利用一可方便套入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部位的环形套,利用设置在环形套体上的安全齿盖将下巢之绑线槽封闭,使下巢齿槽之绑线槽内的金属丝及其外凸缠绕端不再暴露。它既可以达到防止使用者操作时手指触及可能造成的伤害。亦有利于完善伞的外观造型。(*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晴雨伞,尤其是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的普通结构伞或自动结构伞的基本结构大体相同,它们都有一由设置在伞杆端头的上巢、穿置在伞杆上的下巢、通过绑线分别与上巢、下巢铰连接的长骨、短骨构成伞架。凭借下巢可在伞杆的滑动和长骨、短骨与上巢、下巢的铰连接,伞架可以轻松收合或展开。以方便人们的使用和收藏。然而,在实际使用中人们发现,无论是传统结构伞、还是现代自动结构伞,用于长骨、短骨与上、下巢间装配连接的绑线通常为金属丝,金属丝首尾缠绕连接后成为一外凸缠绕端,处于伞杆端头上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处于隐蔽状态,使用操作时手不会触接,也不会影响伞的美观。而可在伞杆滑动的下巢之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则处于暴露状态,且人们通常是通过推动或拉动伞杆上的下巢来操纵伞的开启或收拢,因此手指触及金属丝外凸缠绕端的机会较多,如金属丝外凸缠绕端有刃尖,则会伤及手指。且暴露于下巢的金属丝外凸缠绕端亦会影响伞的外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伞结构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它可改变伞下巢金属丝外凸缠绕端外露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晴雨伞下巢防护套,其特征在于:有一可套入下巢齿槽部位的环形套体,环形套体一端口设有对应于下巢伞骨安装齿槽口的开口槽,环形套体的各开口槽间之套壁形成安全齿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春益
申请(专利权)人:庄春益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