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施炯煜专利>正文

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476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包括中棒10,在中棒10上有弓片9和可沿中棒10上下移动的带穿孔1的下蜂巢11,下蜂巢11包含有两个凸耳5、6,凸耳5、6伸在穿孔1内,弓片9顶在凸耳5、6上。在下蜂巢11的中段径向凸设有环形巢体2,在环形巢体2上依径向等间距设有伞骨槽21,在下蜂巢的下管4上有中槽41,在中槽41上相对侧各有一个与穿孔1径向相通的通槽A42、通槽B45,在中槽41与环形巢体2之间的下管4上有两个轴向滑槽43;在中槽41、通槽B45内分别嵌有卡环A5和卡环B6,在下管4的下端有一凸缘44;在所述下管4外还套有一滑套3,在滑套3下端内壁设有两个档位31和32。本蜂巢具有能确保弓片能顶住下蜂巢的而不脱落的优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伞蜂巢的支撑机构,尤其是一种包括中棒,在中棒上有弓片和可沿中棒上下移动的带穿孔的下蜂巢的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雨伞骨架,一般包括上蜂巢、下蜂巢,在上蜂巢和下蜂巢之间连有伞骨,将下蜂巢向上推动,则伞骨逐渐张紧,当推到顶端后,在骨架上棒中会弹出一个弓片,而将下蜂巢下端顶住,以防雨伞自动收拢。为了方便收藏或携带,对雨伞的要求是越来越小,为解决这个问题,人们把雨伞伞骨做成多节,一般为三节以上,最多达到七节。这种多节雨伞,虽然具有便于收藏或携带的优点,但是它又带来了新的问题,那就是由于多节棒的最上棒直径一般都比较细,为保证弓片能全部收于上棒内,则弓片就相对较小,当伞完全撑开后,弓片顶在下蜂巢下端边上的宽度就非常有限,时常造成撑开的伞,由于弓片脱落而自动收拢的尴尬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当伞上推后,能确保下蜂巢不与雨伞的中棒相对滑动的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在其下管上套有一滑套,滑套内设有两个尖形契块,在下管设一中槽,在中槽内至少嵌有卡环,卡环上有一凸耳,卡环两端有一斜面,契块的尖端与卡环的斜面相吻合,上、下推动所述滑套,可以让卡环的凸耳伸进下管内或收回与下管内壁相平,当凸耳伸进时,弓片可以顶在所送凸耳上。其具体结构为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包括中棒,在中棒上有弓片和可沿中棒上下移动的带穿孔的下蜂巢,所述下蜂巢至少包含一个可以在所述穿孔内来回移动的凸耳,当所述下蜂巢位于中棒的上位时,弓片顶在凸耳上。上述下蜂巢,在其中段径向凸设有环形巢体,在环形巢体上依径向等间距设有供伞骨末端嵌入的伞骨槽,在下蜂巢的下管上有一中槽,中槽的外径小于下管的外径,在中槽上至少有一个与穿孔径向相通的通槽A,在中槽与环形巢体之间的下管上有两个轴向滑槽;在中槽内至少嵌有一个卡环A,所述卡环A径向向内有一凸耳A;卡环A的两端分别有卡环斜面;凸耳A穿过通槽A与穿孔相通;在下管的下端有一凸缘;在所述下管外还套有一滑套,在滑套下端内壁设有第一档位和第二档位,在滑套上端内壁设有两个与轴向滑槽的位置、大小相应的至少带一斜面的契块,所述契块的斜面与卡环斜面相吻合。在中槽上还有一个与穿孔径向相通的通槽B,在中槽内还嵌有一个卡环B,所述卡环B径向向内有一凸耳B;卡环B的两端分别有卡环斜面B;凸耳B穿过通槽B与穿孔相通。在上述下管下端有两个相对的开口。在所述下蜂巢上还有上管。上述契块为三角形契块。本技术由于采用了在其下管上套有一滑套,滑套内设有两个尖形契块,在下管设一中槽,在中槽内至少嵌有卡环,卡环上有一凸耳,卡环两端有一斜面,契块的尖端与卡环的斜面相吻合,上、下推动所述滑套,可以让卡环的凸耳伸进下管内或收回与下管内壁相平的结构,这样,当把伞撑开后,推动下蜂巢上的滑套,在滑套的作用下,卡环的凸耳向管内伸出,弓片顶在凸耳上,其接触面就大,因此,可以保证弓片与下蜂巢不会脱落;当要收伞时,将滑套下滑,卡环在契块的作用下,卡环张开,其凸耳向管外收缩至与下管内壁相平,这样,就可保证下蜂巢收回;另外在滑套内壁上设有两个挡位,这样,可以保证在下蜂巢和滑套之间不会相对滑动。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中剖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下蜂巢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中的滑套A向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B-B剖视示意图;图5为图2的中剖示意图;图6为滑套上推后凸耳内伸的结构示意图;图7图1中A-A剖视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它是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包括中棒10,在中棒10上有弓片9和可沿中棒10上下移动的带穿孔1的下蜂巢11,所述下蜂巢11包含有两个凸耳5、6,图中所示为为下蜂巢11位于中棒10的上位,所述凸耳5、6伸在穿孔1内。弓片9张开,并顶在凸耳5上。图2、图3、图4、图5为下蜂巢11的结构,在下蜂巢11中央有一穿孔1,并在其中段径向凸设有一环形巢体2,在所述环形巢体2上依径向等间距设有数条供伞骨末端嵌入的伞骨槽21,在下蜂巢的下管4上有一中槽41,中槽41的外径小于下管4的外径,在中槽41上相对侧有一个与穿孔1径向相通的通槽A42和一个与穿孔径向相通的通槽B45,在中槽41与环形巢体2之间的下管4上有两个轴向滑槽43;在中槽41内嵌有一个卡环A5,所述卡环A5径向向内有一凸耳A51;卡环A5的两端分别有卡环斜面A52;凸耳A51穿过通槽A42与穿孔1相通;在中槽41内还嵌有一个卡环B6,所述卡环B6径向向内有一凸耳B61;卡环B6的两端分别有卡环斜面B62;凸耳B61穿过通槽B61与穿孔1相通,卡环A5与卡环B6正好构成一个圆环,卡环斜面A52与卡环斜面B62构成朝向环形巢体2的三角形;在下管4的下端有一凸缘44;在所述下管4外还套有一滑套3,在滑套3下端内壁设有第一档位31和第二档位32,在滑套3上端内壁设有两个与轴向滑槽的位置、大小相应的至少带一斜面的契块33,所述三角形契块33的斜面与卡环斜面52和卡环斜面B62相吻合。在所述下管4下端有两个相对的开口7。在所述环形巢体2上端还有上管8。请参见图6,图6为滑套上推后凸耳内伸的结构示意图,从图可知,当滑套3向上推进后,则凸耳A51和凸耳B61在滑套3的作用下,向穿孔1内伸出,这样,有利于弓片9撑顶,保证了弓片与下蜂巢不会脱落。很显然,本技术可以只使用卡环A5和卡环B6中的任何一个,都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中同时使用卡环A5和卡环B6其效果更好。本技术不仅可以使用在粗棒在下,细棒在上的多节式雨伞,还可使用在细棒在下,粗棒在上的多节式雨伞。请参见图7,图7为图1中A-A剖视放大示意图;从图可以看出,这种下蜂巢结构也可以不用弓片9,只需在上棒上与凸耳A51和凸耳B61相对应的位置预留两个孔46,可以让凸耳A51和凸耳B61伸进,就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包括中棒(10),在中棒(10)上有弓片(9)和可沿中棒(10)上下移动的带穿孔(1)的下蜂巢(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蜂巢(11)至少包含一个可以在所述穿孔(1)内来回移动的凸耳,当所述下蜂巢(11)位于中棒(10)的上位时,弓片(9)顶在凸耳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其特征在于在下蜂巢(11)中段径向凸设有环形巢体(2),在环形巢体(2)上依径向等间距设有供伞骨末端嵌入的伞骨槽(21),在下蜂巢的下管(4)上有一中槽(41),中槽(41)的外径小于下管(4)的外径,在中槽(41)上至少有一个与穿孔(1)径向相通的通槽A(42),在中槽(41)与环形巢体(2)之间的下管(4)上有两个轴向滑槽(43);在中槽(41)内至少嵌有一个卡环A(5),所述卡环A(5)径向向内有一凸耳A(51);卡环A(5)的两端分别有卡环斜面(52);凸耳A(51)穿过通槽A(42)与穿孔(1)相通;在下管(4)的下端有一凸缘(44);在所述下管(4)外还套有一滑套(3),在滑套(3)下端内壁设有第一档位(31)和第二档位(32),在滑套(3)上端内壁设有两个与轴向滑槽的位置、大小相应的至少带一斜面的契块(33),所述契块(3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雨伞下蜂巢的支撑机构,包括中棒(10),在中棒(10)上有弓片(9)和可沿中棒(10)上下移动的带穿孔(1)的下蜂巢(11),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蜂巢(11)至少包含一个可以在所述穿孔(1)内来回移动的凸耳,当所述下蜂巢(11)位于中棒(10)的上位时,弓片(9)顶在凸耳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炯煜
申请(专利权)人:施炯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