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锚固装置及采用该锚固装置的斜拉悬挂式单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94532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10 04: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锚固装置及采用该锚固装置的斜拉悬挂式单轨,通过简化设计锚固装置、大跨度钢箱轨道梁和斜拉装置,解决了大跨度悬挂式单轨轨道梁刚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更大的跨越能力,跨度可达50~100m,结构简单,便于统一加工制造,利于检修维护,经济成本低;锚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与钢箱轨道梁的适应性好,可充分利用轨道梁钢材余料预制,节约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锚固装置及采用该锚固装置的斜拉悬挂式单轨
本技术属于城市新型轨道交通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固装置及采用该锚固装置的斜拉悬挂式单轨。
技术介绍
悬挂式单轨交通属轨道交通的新型技术,悬挂式轨道交通不仅无技术规范可循,而且可供参考的资料较少,悬挂式轨道交通在国外发达国家已有很长的历史,但各国悬挂式单轨均以常规跨度(跨度≤25m)为主。我国目前仅有两条试验线也采用常规跨度布置。常规的钢箱轨道梁结构跨度超过35m后,轨道梁的竖向挠度难以满足《铁路桥涵设计规范》(TB10002-2017)和《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13)中对桥梁结构最大允许挠度的要求。目前国内外轨道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常规的悬挂式桥梁结构系统研究,常规跨度的悬挂式单轨桥梁结构系统在建设中占比重大,但是由于城市或者景区跨越障碍物的多样性,大跨度悬挂式单轨轨道梁是必不可缺少的,有时会成为悬挂式能否实施的关键节点。综上所述,悬挂式单轨交通系统虽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但是国内外可供参考的研究资料非常少,而其他领域如大型桥梁方面的跨度对于悬挂式单轨又太大,其解决方案结构复杂,特别是锚固装置过于繁琐,成本高昂,不易直接用于悬挂式单轨,因此设计一种新型大跨度悬挂式单轨、以及专用的锚固装置成为了本行业内迫在眉睫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中的至少一种,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斜拉悬挂式单轨以及专用的锚固装置,解决了大跨度悬挂式单轨轨道梁刚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更大的跨越能力,跨度可达50~100m,结构简单,便于统一加工制造,利于检修维护,经济成本低;锚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充分利用轨道梁钢材余料预制,节约了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锚固装置,用于斜拉悬挂式单轨,所述锚固装置锚固连接所述斜拉悬挂式单轨的悬挂装置和斜拉装置;所述锚固装置包括锚拉板、上套筒、下套筒、锚拉板上盘、承压板、锚垫板和加劲板;所述锚拉板具有下孔和上孔,所述上孔为长条形孔,所述上孔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孔的孔径、两者互相贯通;所述锚拉板上盘固定于所述上套筒和所述下套筒之间,且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的上端;所述下套筒位于所述上孔中并固定于所述锚拉板的两个开孔边,其下端部分伸入所述下孔并固定于圆形的所述锚垫板;所述承压板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的两个侧壁,且具有供所述下套筒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锚垫板的直径,所述锚垫板顶紧贴合于所述承压板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下孔中;所述加劲板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拉板上盘、承压板和所述下套筒;所述承压板为两片,分别固定于所述锚拉板的两侧壁;所述悬挂装置的钢箱轨道梁具有顶板,所述钢箱轨道梁还包括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和大跨度钢箱轨道梁,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和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采用通用横向截面形式、后者跨度更大;在锚固局部处,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相较于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所述顶板的中纵面下方增设有中纵腹板,所述腹板的局部上端穿过所述顶板的局部中纵孔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下端与所述顶板焊接、其上端与所述锚拉板焊接。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斜拉悬挂式单轨,包括前述的锚固装置;所述悬挂装置包括混凝土支墩、钢结构立柱、钢箱轨道梁、钢箱梁悬挂支撑;所述钢结构立柱设于所述混凝土支墩之上,两者通过螺栓锚固连接;所述钢结构立柱包括柱体部分和力臂部分,所述力臂部分大致横向延伸;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位于所述力臂部分远离所述柱体部分的端部下方;所述钢箱轨道梁通过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悬挂于所述力臂部分下端,悬挂式单轨车厢悬挂于所述钢箱轨道梁的下端,每个钢箱轨道梁悬挂于相邻的两个钢结构立柱之间,每个钢结构立柱同时支撑两个相邻的钢箱轨道梁,从而钢箱轨道梁在纵向方向上前后延伸;在大跨度段,所述斜拉装置包括主塔和斜拉索,采用稀索体系,所述主塔采用混凝土结构,位于两个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中间处;所述斜拉索一端连接于所述主塔上端,另一端通过所述锚固装置连接于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和所述力臂部分的上端。优选地,所述钢箱轨道梁还包括两侧壁和两轨道板,所述轨道板位于所述侧壁下端并向内侧延伸,两轨道板之间相隔设置,悬挂式单轨车厢悬挂于两轨道板上表面。优选地,所述钢箱轨道梁悬挂于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的两端处,所述侧壁在纵向朝外端的方向上,具有高度逐渐变大区,所述顶板的上端设有横向加强板,所述侧壁的上端横向外侧设有支撑件,该支撑件支撑于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优选地,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包括两侧部和两支撑部,所述两侧部固定连接于所述力臂部分的下方、并横向间隔设置,所述两个支撑部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两个侧部的下端、并向对方延伸但间隔设置,所述钢箱轨道梁悬挂于所述支撑部分并局部位于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形成的空腔中。优选地,所述钢结构立柱的力臂部分为单边力臂。优选地,所述腹板上布置有水平加强板,并在纵向方向上延伸,其数量为多个。优选地,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内、在于所述斜拉索下端延长线相交处,设有横隔板,与所述腹板构成十字加固结构。优选地,所述钢箱轨道梁在所述顶板和所述侧壁的外侧沿纵向方向上、以一固定间距分布设置有多个环向加强板。优选地,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的跨度小于或等于25m;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的跨度为50~100m。上述优选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总体而言,通过本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提出的斜拉悬挂式单轨的专用锚固装置,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利于检修维护,与钢箱轨道梁的适应性好,可充分利用轨道梁钢材余料预制,节约了成本;2、本技术的斜拉悬挂式单轨,通过简易的拉索即可使得跨中挠度及相关计算指标满足设计要求,解决了大跨度悬挂式单轨轨道梁刚度不足的问题,实现了更大的跨越能力,跨度可达50~100m;3、标准跨度段和斜拉段具有大致通用的横向截面结构,无需增大中跨的截面尺寸和极大板厚,便于统一加工制造,工期快经济性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拉悬挂式单轨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锚固装置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拉悬挂式单轨的A-A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斜拉悬挂式单轨的B-B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种较佳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斜拉悬挂式单轨,所述锚固装置3锚固连接所述斜拉悬挂式单轨的悬挂装置1和斜拉装置2。如图2-3所示,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锚拉板31、上套筒32、下套筒33、锚拉板上盘34、承压板35、锚垫板36和加劲板37;所述锚拉板31具有下孔311和上孔312,所述上孔312为长条形孔,所述上孔3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孔311的孔径、两者互相贯通;所述锚拉板上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斜拉悬挂式单轨,所述锚固装置(3)锚固连接所述斜拉悬挂式单轨的悬挂装置(1)和斜拉装置(2);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锚拉板(31)、上套筒(32)、下套筒(33)、锚拉板上盘(34)、承压板(35)、锚垫板(36)和加劲板(37);所述锚拉板(31)具有下孔(311)和上孔(312),所述上孔(312)为长条形孔,所述上孔(3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孔(311)的孔径、两者互相贯通;所述锚拉板上盘(34)固定于所述上套筒(32)和所述下套筒(33)之间,且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上端;所述下套筒(33)位于所述上孔(312)中并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个开孔边,其下端部分伸入所述下孔(311)并固定于圆形的所述锚垫板(36);所述承压板(35)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个侧壁,且具有供所述下套筒(33)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锚垫板(36)的直径,所述锚垫板(36)顶紧贴合于所述承压板(35)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下孔(311)中;所述加劲板(37)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拉板上盘(34)、承压板(35)和所述下套筒(33);所述承压板(35)为两片,分别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侧壁;所述悬挂装置(1)的钢箱轨道梁(13)具有顶板,所述钢箱轨道梁(13)还包括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和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和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采用通用横向截面形式、后者跨度更大;在锚固局部处,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相较于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所述顶板的中纵面下方增设有中纵腹板(133),所述腹板(133)的局部上端穿过所述顶板的局部中纵孔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134),所述连接部(134)的下端与所述顶板焊接、其上端与所述锚拉板(31)焊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锚固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斜拉悬挂式单轨,所述锚固装置(3)锚固连接所述斜拉悬挂式单轨的悬挂装置(1)和斜拉装置(2);所述锚固装置(3)包括锚拉板(31)、上套筒(32)、下套筒(33)、锚拉板上盘(34)、承压板(35)、锚垫板(36)和加劲板(37);所述锚拉板(31)具有下孔(311)和上孔(312),所述上孔(312)为长条形孔,所述上孔(312)的宽度小于所述下孔(311)的孔径、两者互相贯通;所述锚拉板上盘(34)固定于所述上套筒(32)和所述下套筒(33)之间,且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上端;所述下套筒(33)位于所述上孔(312)中并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个开孔边,其下端部分伸入所述下孔(311)并固定于圆形的所述锚垫板(36);所述承压板(35)垂直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个侧壁,且具有供所述下套筒(33)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孔径小于所述锚垫板(36)的直径,所述锚垫板(36)顶紧贴合于所述承压板(35)的下表面且位于所述下孔(311)中;所述加劲板(37)固定连接于所述锚拉板上盘(34)、承压板(35)和所述下套筒(33);所述承压板(35)为两片,分别固定于所述锚拉板(31)的两侧壁;所述悬挂装置(1)的钢箱轨道梁(13)具有顶板,所述钢箱轨道梁(13)还包括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和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和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采用通用横向截面形式、后者跨度更大;在锚固局部处,所述大跨度钢箱轨道梁(132)相较于所述标准跨度钢箱轨道梁(131),所述顶板的中纵面下方增设有中纵腹板(133),所述腹板(133)的局部上端穿过所述顶板的局部中纵孔向上延伸形成连接部(134),所述连接部(134)的下端与所述顶板焊接、其上端与所述锚拉板(31)焊接。2.一种斜拉悬挂式单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锚固装置;所述悬挂装置(1)包括混凝土支墩(11)、钢结构立柱(12)、钢箱轨道梁(13)、钢箱梁悬挂支撑(14);所述钢结构立柱(12)设于所述混凝土支墩(11)之上,两者通过螺栓锚固连接;所述钢结构立柱(12)包括柱体部分(121)和力臂部分(122),所述力臂部分(122)大致横向延伸;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14)位于所述力臂部分(122)远离所述柱体部分(121)的端部下方;所述钢箱轨道梁(13)通过所述钢箱梁悬挂支撑(14)悬挂于所述力臂部分(122)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华春文望青陶然林文泉赵志军罗平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