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997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包括主塔、桥台和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小跨主梁和地锚;所述主塔上设置有主塔支座,所述大跨主梁和小跨主梁通过主塔支座支承在主塔上,小跨主梁另一端与地锚连接,所述桥台上设置有桥台支座,大跨主梁通过桥台支座支承在桥台上;所述主塔和大跨主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大跨斜拉索,所述主塔和小跨主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小跨斜拉索,所述主塔和地锚之间设置有多根地锚斜拉索;所述地锚底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该斜拉桥能够较好适应山谷地形一侧较陡,一侧较缓或者江河上一侧河道,一侧滩地地形等情况,桥梁施工简单,景观效果及经济性能较好。

A single tower unequal span partially anchored cable stayed bridg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ingle tower and unequal span partial anchored cable-stayed bridge, including a main tower, abutment and adjacent large-span main beam, small-span main beam and ground anchor; the main tower is provided with a main tower support, the large-span main beam and small-span main beam are supported on the main tower through the main tower support, and the other end of the small-span mai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ground anchor. The abutment is provided with abutment support, and the long-span main beam is supported on the abutment through abutment support; a plurality of long-span cable stay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tower and the large-span main beam; a plurality of small-span cable stay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tower and the small-span main beam; and a plurality of ground anchor cable stay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main tower and the ground anchor; A prestressed anchor cable is installed. The cable-stayed bridge can be well adapted to the situation of steep terrain on one side of the valley, gentle terrai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terrain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river, etc.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is simple and the landscape effect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are go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
本技术涉及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属于斜拉桥

技术介绍
斜拉桥主要由桥塔、主梁、斜拉索三大部分组成,结构体系布置灵活,适应跨径范围广,景观效果好,被广泛用于现代桥梁中。斜拉桥一般应用于大江、大河等开阔地带,但由于受结构体系布置影响,桥塔基础一般位于水中,施工困难,同时对于V型山谷地区,特别是一侧山坡较陡,一侧山坡较缓的情况,常规斜拉桥布置困难,且施工不便,这些问题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常规斜拉桥桥型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常规斜拉桥在特殊地形环境下施工不变、布置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本技术能较好地适用于江河上一侧是主河道,一侧是浅滩地,以及V型山谷地区,一侧山坡较陡,一侧山坡较缓等类似地区地形,有效避免了桥塔基础水下施工困难问题,使施工简便,经济性能好,景观效果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包括主塔、桥台和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小跨主梁和地锚;所述主塔上设置有主塔支座,所述大跨主梁和小跨主梁通过主塔支座支承在主塔上,小跨主梁另一端与地锚连接,所述桥台上设置有桥台支座,大跨主梁通过桥台支座支承在桥台上;所述主塔和大跨主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大跨斜拉索,所述主塔和小跨主梁之间设置有多根小跨斜拉索,所述主塔和地锚之间设置有多根地锚斜拉索;所述地锚底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所述大跨主梁与小跨主梁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小跨主梁与地锚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大跨主梁长度至少为小跨主梁的三倍。所述地锚内部空腔填充有级配砂砾石。所述地锚体内锚固有预应力束筋。所述大跨斜拉索上端与主塔锚固连接,下端与大跨主梁锚固连接;所述小跨斜拉索上端与主塔锚固连接,下端与小跨主梁锚固连接;所述地锚斜拉索上端与主塔锚固连接,下端与地锚锚固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能较好地适用于江河上一侧是主河道,一侧是浅滩地地形,避免桥塔水下基础施工,简化了桥梁施工,桥梁景观效果好。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也能较好适应V型山谷地区,一侧山坡较陡,一侧山坡较缓类似地形,利用缓坡地形先形成桥塔、小跨主梁及地锚结构,有利于大跨主梁施工,简化了施工,桥梁景观效果好。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地锚采用空箱结构,箱内填充级配砂砾石,内部设置预应力束筋,底部设置预应力锚索共同承担斜拉索拉力,极大减小地锚结构尺寸及工程量,经济性能好。以下将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地锚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主塔与主梁处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桥台处放大图。图中:1、主塔;2、大跨主梁;3、小跨主梁;4、地锚;5、大跨斜拉索;6、小跨斜拉索;7、地锚斜拉索;8、桥台支座;9、主塔支座;10、桥台;11、预应力锚索;12、预应力束筋;13、级配砂砾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为了克服常规斜拉桥在特殊地形环境下施工不变、布置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提供如图1所示的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本技术能较好地适用于江河上一侧是主河道,一侧是浅滩地,以及V型山谷地区,一侧山坡较陡,一侧山坡较缓等类似地区地形,有效避免了桥塔基础水下施工困难问题,使施工简便,经济性能好,景观效果优。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包括主塔1、桥台10和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2、小跨主梁3和地锚4;所述主塔1上设置有主塔支座9,所述大跨主梁2和小跨主梁3通过主塔支座9支承在主塔1上,小跨主梁3另一端与地锚4连接,所述桥台10上设置有桥台支座8,大跨主梁2通过桥台支座8支承在桥台10上;所述主塔1和大跨主梁2之间设置有多根大跨斜拉索5,所述主塔1和小跨主梁3之间设置有多根小跨斜拉索6,所述主塔1和地锚4之间设置有多根地锚斜拉索7;所述地锚4底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11。如图1、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包括主塔1以及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2和小跨主梁3和地锚4,主塔1和大跨主梁2之间设置有大跨斜拉索5,主塔1和小跨主梁3之间设置有小跨斜拉索6,主塔1和地锚4之间设置有地锚斜拉索7,地锚4底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11,主塔1与大跨主梁2和小跨主梁3之间设置有主塔支座9,桥台10与大跨主梁2之间设置有桥台支座8。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能较好地适用于江河上一侧是主河道,一侧是浅滩地地形,避免桥塔水下基础施工,简化了桥梁施工,桥梁景观效果好。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也能较好适应V型山谷地区,一侧山坡较陡,一侧山坡较缓类似地形,利用缓坡地形先形成主塔1、小跨主梁3及地锚4结构,有利于大跨主梁2施工,简化了施工,桥梁景观效果好。实施例2: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中,所述大跨主梁2与小跨主梁3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小跨主梁3与地锚4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大跨主梁2长度至少为小跨主梁3的三倍。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大跨主梁2长度为小跨主梁3的3-5倍。所述地锚4内部空腔填充有级配砂砾石13。所述地锚4体内锚固有预应力束筋12。所述大跨斜拉索5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大跨主梁2锚固连接;所述小跨斜拉索6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小跨主梁3锚固连接;所述地锚斜拉索7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地锚4锚固连接。如图2所示,地锚4内部空腔填充有级配砂砾石13,地锚4体内锚固有预应力束筋12。本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地锚4采用空箱结构,箱内填充级配砂砾石13,内部设置预应力束筋12,底部设置预应力锚索11共同承担斜拉索拉力,极大减小地锚结构尺寸及工程量,经济性能好。本技术中填充的级配砂砾石13为现有产品,可在市场上购买,本技术中不再进行详细的描述。本实施实例中提供的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施工步骤为:步骤1:进行主塔1、桥台10施工;步骤2:在完成部分主塔1后,开始地锚4、小跨主梁3施工;步骤3:地锚4完成后张拉预应力锚索11、张拉预应力束筋12、填充级配砂砾石13;步骤4:在主塔1、小跨主梁3、地锚4完工后,开始挂篮悬臂逐段浇筑大跨主梁2;步骤5:随着大跨主梁2逐段浇筑,逐步张拉相关大跨斜拉索5、小跨斜拉索6、地锚斜拉索7;步骤6:大跨主梁2现浇段浇筑及合拢段合拢;步骤7:二次张拉大跨斜拉索5、小跨斜拉索6、地锚斜拉索7;步骤8:完成附属工程及桥面铺装,达到成桥状态。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中未详细说明的装置及结构均为现有技术,本技术中将不再进行一一说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塔(1)、桥台(10)和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2)、小跨主梁(3)和地锚(4);所述主塔(1)上设置有主塔支座(9),所述大跨主梁(2)和小跨主梁(3)通过主塔支座(9)支承在主塔(1)上,小跨主梁(3)另一端与地锚(4)连接,所述桥台(10)上设置有桥台支座(8),大跨主梁(2)通过桥台支座(8)支承在桥台(10)上;所述主塔(1)和大跨主梁(2)之间设置有多根大跨斜拉索(5),所述主塔(1)和小跨主梁(3)之间设置有多根小跨斜拉索(6),所述主塔(1)和地锚(4)之间设置有多根地锚斜拉索(7);所述地锚(4)底部设置有预应力锚索(11);所述大跨主梁(2)与小跨主梁(3)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小跨主梁(3)与地锚(4)固结连接形成一体,所述大跨主梁(2)长度至少为小跨主梁(3)的三倍;所述地锚(4)内部空腔填充有级配砂砾石(13);所述地锚(4)体内锚固有预应力束筋(12);所述大跨斜拉索(5)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大跨主梁(2)锚固连接;所述小跨斜拉索(6)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小跨主梁(3)锚固连接;所述地锚斜拉索(7)上端与主塔(1)锚固连接,下端与地锚(4)锚固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独塔不等跨部分地锚斜拉桥,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塔(1)、桥台(10)和相邻设置的大跨主梁(2)、小跨主梁(3)和地锚(4);所述主塔(1)上设置有主塔支座(9),所述大跨主梁(2)和小跨主梁(3)通过主塔支座(9)支承在主塔(1)上,小跨主梁(3)另一端与地锚(4)连接,所述桥台(10)上设置有桥台支座(8),大跨主梁(2)通过桥台支座(8)支承在桥台(10)上;所述主塔(1)和大跨主梁(2)之间设置有多根大跨斜拉索(5),所述主塔(1)和小跨主梁(3)之间设置有多根小跨斜拉索(6),所述主塔(1)和地锚(4)之间设置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燕商岸帆高徐军张和张锋任有锋陈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