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塔及部分斜拉桥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165197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13 14: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桥梁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塔及部分斜拉桥。桥塔,包括主塔、第一辅塔、第二辅塔和斜拉索;主塔的长度方向与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第一辅塔的一端与主塔固定连接,第一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第一辅塔与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第一辅塔的另一端靠近主梁的边缘;第二辅塔的一端与主塔固定连接,第二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第二辅塔与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第二辅塔的另一端靠近主梁的边缘;第一辅塔的一端与第二辅塔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一辅塔的另一端与第二辅塔的另一端之间间隙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部分斜拉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整体刚度强、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以及造型美观等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桥塔及部分斜拉桥
本技术涉及桥梁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桥塔及部分斜拉桥。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交通部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大量跨越江河、峡谷的各种桥梁作为道路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被频繁地修建。目前,国内外缆索支撑桥梁塔的结构形式有多种,其中,纵桥向有独柱形、A型、和倒Y型等几种,横桥向有单柱型、双柱型、门型、H型、A型、宝石型或倒Y型等。对于缆索支撑桥这种柔性体系的桥梁,提高结构的整体刚度是桥梁设计施工建造的关键因素。此外,随着人们对桥梁美学的重视,以前桥梁大部分是从功能、技术或经济角度出发,少有考虑到桥梁结构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显得有些呆板、单调,与桥位环境也不够协调,影响了桥梁的美感。部分斜拉桥具有斜拉桥的形式,但是布索、结构尺寸以及受力特性等方面又与传统的斜拉桥有区别,它是介于柔性加劲梁的斜拉桥和梁高度大的连续梁式桥之间的一种过渡性桥梁,梁高位于它们之间,斜拉索较正规斜拉桥少,且桥塔的高度与普通斜拉桥相比要矮一些,因此称为部分斜拉桥。在结构抗力中,斜拉索只起部分作用而不是全部作用。从构造特征上来看,部分斜拉桥的主塔高度比传统斜拉桥低,当桥梁横向断面比较宽时,主塔的结构布置受到诸多限制,传统的门型、H型、A型、宝石型或倒Y型无法适应,且景观效果不突出。当桥梁位于曲线平面上时,简单的双柱型桥塔对抗横向水平力比较弱,整体结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刚度较弱、稳定性较差且外形呆板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部分斜拉桥,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刚度较弱、稳定性较差且外形呆板的技术问题。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桥塔,包括主塔、第一辅塔、第二辅塔和斜拉索;所述主塔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主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之间间隙设置;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辅塔的内部设置有预应力筋。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斜拉索平行间隔设置。进一步地,所述主塔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斜拉索穿过的孔洞,所述孔洞的数量与所述斜拉索的数量相同。进一步地,所述斜拉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孔洞处的锚固平面垂直。进一步地,所述主塔与所述第一辅塔的连接处设置有圆角。进一步地,所述圆角的半径为2~10cm。进一步地,所述圆角的半径为5cm。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桥塔及部分斜拉桥,包括主梁、桥墩、基桩承台和所述的桥塔;所述桥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桥墩的一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桥墩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桩承台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桥墩的宽度由所述桥墩的一端向所述桥墩的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桥墩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的槽底靠近所述主梁,所述凹槽的宽度由所述凹槽的槽底向所述凹槽的槽口逐渐增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桥塔,包括主塔、第一辅塔、第二辅塔和斜拉索;所述主塔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主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之间间隙设置;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桥塔,由主塔、第一辅塔和第二辅塔构成中空的三棱锥的形式,具有整体刚度强、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以及造型美观等特点,不仅给人简洁、安全的感觉,而且空间开放性较好,景观效果极佳。本技术提供的部分斜拉桥,包括主梁、桥墩、基桩承台和所述的桥塔;所述主梁为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梁结构,所述桥塔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桥塔分别设置在所述主梁的宽度方向的两侧,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桥墩的一端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桥墩的另一端与所述基桩承台固定连接。本技术提供的部分斜拉桥,由于使用了本技术提供的桥塔,具有整体刚度强、承载能力大、稳定性好以及造型美观等特点,不仅给人简洁、安全的感觉,而且空间开放性较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桥塔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桥塔的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部分斜拉桥的主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的沿B-B线的剖视图;图6为图3的沿C-C线的剖视图;图7为图3的沿D-D线的剖视图;图8为图6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01-主塔;102-第一辅塔;103-第二辅塔;104-斜拉索;105-主梁;106-预应力筋;107-锚固平面;108-桥墩;109-基桩承台;110-凹槽;111-孔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一参见图1和图2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塔、第一辅塔、第二辅塔和斜拉索;所述主塔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主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之间间隙设置;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塔,其特征在于:包括主塔、第一辅塔、第二辅塔和斜拉索;所述主塔用于与主梁固定连接,所述主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主梁的长度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辅塔与所述主梁之间呈倾角设置,且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靠近所述主梁的边缘;所述第一辅塔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辅塔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辅塔的另一端之间间隙设置;所述斜拉索的一端与所述主塔固定连接,所述斜拉索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主梁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塔的内部设置有预应力筋。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拉索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斜拉索平行间隔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塔,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塔设置有用于供所述斜拉索穿过的孔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焕龙武二杰王浩于文静申炎炎牛文利卢部袁良东樊鹏飞钟赫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郑州市公路管理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