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塞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7852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水塞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有: 一本体,其形成设有一下凹的中空槽室,该中空槽室的底部为以交叉肋条构成,在该肋条交叉点则形成设有第一螺孔; 一盖体,其设有一盖片,自该盖片底部延伸形成设有一环座,该环座卡合一防水垫圈,自环座的中心底部延伸设有一中空凸柱,在该盖片中心形成设有贯通前述中空凸柱的第二螺孔,其中该第二螺孔为对应螺固一形成设有中空容置室的拉拔头,而前述中空凸柱的末端形成设有一容置段,该容置段的内径是略大于中空凸柱的内径; 一中心杆,该中心杆为一中空杆体,且容置于前述中空凸柱内,中心杆的顶端形成设有一冠部,该冠部的直径略大于前述中空凸柱的内径,又中心杆的底端则形成设有一螺纹段以螺固于第一螺孔内,在该中心杆的杆体表面形成设有两穿孔; 一弹性卡勾,该弹性卡勾为一线体所构成,在线体的两端弯折形成设有凸耳部,两凸耳部在弹性卡勾置于前述中心杆内部时,是卡合于两穿孔内且略为朝外突出状,并抵触住中心杆的内壁面。(*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一般工程领域阀、旋塞中的水塞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加工简易且节省制造成本的水塞组。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5所示,是一现有习用水塞组各组件的分解立体外观图,其主要包括有一本体(30)、一中心杆(40)及一盖体(50),其中本体(30)的中央是下凹形成一圆形中空槽室,在中空槽室的底部具有两相互交叉的扁平肋条(31),两肋条(31)的交叉点形成设有一螺孔(32)。前述盖体(50)包括有一圆形扁平盖片(51)及一防水垫片(55);该盖片(51)的中心位置朝底部延伸出一中空凸柱(52),前述盖片(51)的中心位置形成设有一螺孔(53);且与该中空凸柱(52)相连通,该螺孔(53)是对应一拉拔头(54)相互螺固;其中盖片(51)的直径为略大于本体(30)的中空槽室的内径,故可完全盖合该中空槽室。该防水垫片(55)为中央部位中空的圆形片体,组合时中空凸柱(52)是穿设过防水垫片(55),并将防水垫片(55)结合于盖片(51)的底部,故当盖体(50)盖合于本体(30)的中空槽室之际,防水垫片(55)是覆盖于该中空槽室的开口处,可提供较佳的防水效果。请同时参阅图5、图6所示,前述中心杆(40)是容置于盖体(50)的中空凸柱(52)的内部,在中心杆(40)的底端形成设有一可对应螺固于本体(30)中空槽室底部螺孔(32)的螺纹段(41),而顶端则形成设有一卡冠部(42)。中心杆(40)的杆体中段为向内侧形成设有一半圆柱状凹口(43),在该凹口(43)的底面与侧面相接处形成设有一沟槽(44)并与凹口(43)相连通,另设有一片状阶梯部(45),其一端是自凹口(43)的底面向上凸出形成,而该阶梯部(45)的另一端则与凹口(43)侧面连接且与凹口(43)的顶面保持有一适当缺口(46)。在前述中心杆(40)的凹口(43)处设置有一弹性线体(47),该弹性线体(47)略呈一三角状,在中段处形成有一嵌合部(48),而在两端是弯折形成有突耳部(49)。前述弹性线体(47)是嵌置于中心杆(40)的凹口(43)内,其嵌合部(48)恰好容置于缺口(46)处,并受阶梯部(45)向上抵掣,又弹性线体(47)的两凸耳部(48)则位于沟槽(44)中且略朝两侧向外突出。上述水塞组各组件在结合时,该中心杆(40)是由盖体I(50)的螺孔(53)处置入于中空凸柱(52)内部,因中心杆(40)的卡冠部(42)是略大于螺孔(53)的内径,故中心杆(40)可保持容置于中空凸柱(52)内而不会掉落,而弹性线体(47)的两凸耳部(49)则与中空凸柱(52)的内壁面产生紧密抵触,前述拉拔头(54)并再螺固于螺孔(53)内,最后再将已与盖体(50)结合完毕的中心杆(40),以其螺纹段(41)螺固于本体(30)的螺孔(32)内。使用者仅须藉由拉起或按压该拉拔头(54),即可控制盖体(50)的盖片(51)盖合本体(30)的中空槽室与否。然而由上述的说明可知,现有习用水塞组的中心杆(40)其结构是为一体形成的实心体,所须耗费的材料极多,再者以其凹口(43)处的构造而言,因结构复杂,故导致生产及加工不易,光仅以制造该中心杆(40)所须的模具而言,其必须花费的成本即可得知。又该中心杆(40)所使用的弹性线体(47),因仅藉由阶梯部(45)向上抵触而置于缺口(46)处,故在盖体(50)多次开关之际容易有自缺口(46)处脱落之虞。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水塞组仍存在有诸多缺陷,而丞待加以进一步改进。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水塞组结构在设计上未尽精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验及改进后,终于发展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的水塞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水塞组,使其藉由设有一具备加工容易、构造简单的中心杆,而具有可大为降低整体制造成本的功效。本技术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水塞组,其包括有一本体,其形成设有一下凹的中空槽室,该中空槽室的底部为以交叉肋条构成,在该肋条交叉点则形成设有第一螺孔;一盖体,其设有一盖片,自该盖片底部延伸形成设有一环座,该环座以供卡合一防水垫圈,自环座的中心底部延伸设有一中空凸柱,在该盖片中心形成设有贯通前述中空凸柱的第二螺孔,其中该第二螺孔为对应螺固一形成设有中空容置室的拉拔头,而前述中空凸柱的末端形成设有一容置段,该容置段的内径是略大于中空凸柱的内径;一中心杆,该中心杆为一中空杆体,且容置于前述中空凸柱内,中心杆的顶端形成设有一冠部,该冠部的直径略大于前述中空凸柱的内径,又中心杆的底端则形成设有一螺纹段以螺固于第一螺孔内,在该中心杆的杆体表面形成设有两穿孔;一弹性卡勾,该弹性卡勾为一线体所构成,在线体的两端弯折形成设有凸耳部,两凸耳部在弹性卡勾置于前述中心杆内部时,是卡合于两穿孔内且略为朝外突出状,并抵触住中心杆的内壁面。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水塞组主要是包括一本体、一具有中空凸柱的盖体,及一容置于该中空凸柱内的中心杆,其特征在于该中心杆是为一圆柱状的中空杆体,而在杆体表面形成有两穿孔,在该中心杆的内部并容置有一略呈三角形的弹性卡勾,该弹性卡勾是以一线体的两端弯折后形成设有两凸耳部,在弹性卡勾置于中心杆内部时,两凸耳部是可分别由杆体的两穿孔处向外突出而紧密抵触前述中空凸柱的内壁面。本技术水塞组所采用的中心杆设计,其构造简单,极适合大量生产加工,且因为中心杆是为一中空杆体,故所消耗的材料远较实心杆体来的少,更加降低制造成本。综上所述,本技术水塞组,其包括有一形成下凹槽室的本体、一用以盖合前述槽室的盖体,自盖体中心形成设有一螺孔以结合一拉拔头,在螺孔周缘向下延伸设有一中空凸柱以容置一中心杆,而中心杆的底端是螺固于槽室底面,而顶端则置于螺孔内;其中该中心杆是为一中空杆体,内部并容置有一弹性卡勾,该弹性卡勾是自中心杆表面的两穿孔处穿出以抵触住中空凸柱的内壁,藉由控制盖体与中心杆两者的相对运动,可使盖体呈现盖合或打开状态,其构造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且其消耗材料少,更加降低制造成本,符合经济效益,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其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并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且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中心杆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在应用时盖体盖合于本体时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在应用时盖体自本体拉起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一现有习用水塞组各组件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6是一现有习用水塞组的中心杆平面示意图。(10)中心杆 (11)冠部(12)螺纹段 (13)穿孔(20)弹性卡勾 (21)凸耳(30)本体 (31)肋条(32)螺孔(40)中心杆 (41)螺纹段(42)卡冠部 (43)凹口(44)沟槽 (45)阶梯部(46)缺口 (47)弹性线体(48)嵌合部 (49)凸耳部(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龙
申请(专利权)人:保旭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