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63992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3: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检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测元件;检具,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上;检测销,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的另一端,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上;所述检具在所述检测销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检测销的长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将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凹凸情况,通过检测销远离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一端伸出所述检具的距离呈现出来,在待测元件外部检测该距离,以获得待测元件内部面的平整度的情况,简单方便,克服了由于内凹面所在的待测元件的造型导致的测量困难、数据读取不便等缺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
本技术属于检具
,特别是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制造行业中,白车身的制造工艺是重中之重,白车身的制造质量包含尺寸精度、焊接质量和外观质量等几个方面,其中白车身尺寸精度是保证整车零部件装配精度的基础。白车身尺寸精度关系着整车装配的匹配性、整车的安全性,所以有效的控制、提高白车身的尺寸精度,是整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产品能否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基础之一。现有技术中,白车身尺寸精度测量中,内凹面的面差测量通常采用三坐标测量仪、直尺、游标卡尺或者面差表进行测量。现有技术中,采用三坐标测量仪进行测量时,需要将被测量产品安装到三坐标测量仪上,然后进行测量。测量时需要建立坐标系,在进行标定对比,检测效率极低。而采用直尺、游标卡尺或者面差表时,由于内凹面所在的钣金的造型问题,部分钣金上的内凹面存在着测量困难、数据读取不便,操作困难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它能够克服由于内凹面所在的钣金的造型导致的测量困难、数据读取不便、操作困难问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的优点。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测元件;检具,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上;检测销,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的另一端,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上;所述检具在所述检测销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检测销的长度。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销包括依次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销和第二销;所述第一销和所述第二销两者半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二销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上,所述第一销远离所述第二销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上。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检测销还包括第三销;所述第三销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销的远离所述第一销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销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销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销的半径。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检具远离所述待测元件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销安装座;所述检测销滑动设置在所述销安装座上。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销安装座为L型;所述销安装座的第一直角边可拆卸连接所述检具;所述销安装座的第二直角边平行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延伸;所述检测销滑动设置在所述销安装座的第二直角边上。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还包括操作限位销;所述操作限位销设置在所述销安装座的第二直角边上且螺纹连接;所述操作限位销垂直所述检测销设置,且所述操作限位销的一端接触并挤压所述检测销。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限位销远离所述检测销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旋转把手。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旋转把手为蝶形。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还包括操作辅助件;所述操作辅助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检测销远离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一端,并与所述检测销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中,优选的是,所述操作辅助件为圆环手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内凹面检测机构,设置检具和滑动设置在检具上的检测销,所述检具在所述检测销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检测销的长度,保证检测销的一端可抵靠在待测元件的待测面上,检测销的另一端可伸出检具,通过检测检测销的另一端伸出检具的长度来判断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凸起或者内凹情况。以上实现了将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凹凸情况,通过检测销远离所述待测元件的待测面的一端伸出所述检具的距离呈现出来,在待测元件外部检测该距离,以获得待测元件内部平面的平整度的情况,简单方便,克服了由于内凹面所在的钣金的造型导致的测量困难、数据读取不便、操作困难等缺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在车辆窗框上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内凹面检测机构与车辆窗框相互作用状态示意图;图3是检测销、销安装座、操作限位销、操作辅助件和检具五者的结构以及连接关系示意图;图4是图3的主视图。元件标号说明:1-检测销;11-第一销,12-第二销,13-第三销;2-销安装座;3-操作限位销,31-旋转把手;4-操作辅助件;5-检具;6-支撑架;7-待测元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请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该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6,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测元件7;检具5,固定在支撑架6上,其一端抵靠在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检测销1,滑动设置在检具5的另一端,且一端抵靠在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检具5在检测销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检测销1的长度。本实施例提供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检具5和滑动设置在检具5上的检测销1,检具5在检测销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检测销1的长度,保证检测销1的一端可抵靠在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检测销1的另一端可伸出检具5,通过检测检测销1的另一端伸出检具5的长度来判断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凸起或者内凹情况。将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凹凸情况,通过检测销1远离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一端伸出检具5的距离呈现出来,在待测元件7的外部检测该距离,以获得待测元件7内部的平面的平整度的情况,简单方便,克服了由于内凹面所在的待测元件7的钣金的造型导致的测量困难、数据读取不便、操作困难等缺陷。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测量的优点。为明确判断待测面的某一位置处是内凹还是外凸,可以在待测面上选取多点进行测量,确定检测销1远离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一端的端部与检具5之间的距离d0,这里的d0是多次测量中,上下波动0.1mm的数值平均值。将该值设置成判断该待测面平整度的初始值。测量的时候,如果某一位置处安装该检测销1后,即确保检测销1抵靠在待测面上,如果检测销1远离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一端的端部与检具5之间的距离d是大于d0的,则说明该位置处的面为凸起;反之,如果检测销1远离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的一端的端部与检具5之间的距离d是小于d0的,则说明该位置处的面为内凹。在本实施例中,待测元件7为车辆窗框,本本实施例的内凹面检测机构主要检测车辆窗框的玻璃安装槽的底部的平整度。该具体应用环境中,为使得检测销1能够伸到车辆窗框的玻璃安装槽内,同时保证检测销1的强度,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技术方案,请参阅图4所示,检测销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销11和第二销12;第一销11远离第二销12的一端抵靠在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第一销11、第二销12两者半径依次增大,本实施例中,是指第一销11的半径小于第二销12的半径,能够方便第一销11伸入玻璃安装槽内,并与玻璃安装槽的底部抵靠接触;示例性的,请继续参阅图4所示,第一销11远离第二销12的一端为尖端,该尖端能够有效伸入到车辆窗框的玻璃安装槽,检测车辆窗框的玻璃安装槽的底部的平整度。第二销12滑动设置在检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6),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测元件(7);检具(5),固定在所述支撑架(6)上,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7)上;检测销(1),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5)的另一端,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所述检具(5)在所述检测销(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检测销(1)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凹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凹面检测机构包括:支撑架(6),用于放置并固定待测元件(7);检具(5),固定在所述支撑架(6)上,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7)上;检测销(1),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5)的另一端,且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所述检具(5)在所述检测销(1)的长度方向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检测销(1)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销(1)包括依次固定连接且一体成型的第一销(11)和第二销(12);所述第一销(11)和所述第二销(12)两者半径依次增大;所述第二销(12)滑动设置在所述检具(5)上,所述第一销(11)远离所述第二销(12)的一端抵靠在所述待测元件(7)的待测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销(1)还包括第三销(13);所述第三销(13)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销(12)的远离所述第一销(11)一端,且与所述第二销(12)一体成型;所述第三销(13)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销(12)的半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凹面检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检具(5)远离所述待测元件(7)的一端可拆卸的设置有销安装座(2);所述检测销(1)滑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俊邵波肖俊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