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99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1: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该人行道包括:基座(1)、左右两侧立柱(2)、支承梁(3)以及顶盖(5);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顶盖(5)采用全预制件;支承梁(3)端部与立柱(2)顶部的承托凹位(21)相接且两者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所述顶盖(5)的全预制板单元(51)的端部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且其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通过在承托凹位(21)内以及全预制板单元(51)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处现浇混凝土将立柱(2)、支承梁(3)和全预制板单元(51)连接在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带顶盖的人行道施工时无需使用脚手架,占地面积小,施工方便快捷,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

Sidewalk with top cove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avement with a top cove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hod. The pavement comprises a pedestal (1), a left and right side pillar (2), a supporting beam (3) and a top cover (5); the column (2), a supporting beam (3) and a top cover (5) adopt full prefabricated parts; and the support beam (3) ends and the top of the pillar (2). The concave position (21) is connected and the reserved exposed bars of both are connected; the end of the full prefabricated plate element (51) of the top cover (5) is connected with the supporting beam (3) and the column (2) and the reserved exposed bars are connected; and the supporting beam (3) and the column (2) are connected by the supporting concave position (21) and the fully prefabricated plate element (51).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connects the column (2), the supporting beam (3) and the fully prefabricated slab element (51). The invention does not need to use scaffold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pedestrian road with a top cover, occupies a small area, is convenient and fast in construction, and greatly saves construction time and construction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物及其施工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带有顶部盖板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特别适用于生活小区、公园等在露天区域设置的人行道。
技术介绍
在生活小区、公园等露天区域,为了避免在炎炎夏日和下雨天时过往的行人经受日晒雨淋之苦,经常要建造带顶盖的人行道,顶盖上还可种植绿植以增加绿化面积,传统的做法通常是在施工现场现浇混凝土结构的基础、立柱、横梁和顶盖,但这种现浇结构的施工方法工序烦杂,施工周期长。为此,公告号为CN102979026B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建造方法,这种人行道由左右两侧立柱及连接两侧立柱顶部的支承梁构成一体成型的预制混凝土支撑架单元,立柱底部与现浇混凝土基座浇筑在一起,该支撑架单元顶部设置多个半预制的底板单元,然后在上面现浇混凝土从而将该多个半预制底板单元连接在一起。但是上述人行道存在如下缺点:1.在建造时,顶盖的半预制底板单元较薄,强度不够,要在上面施工浇筑混凝土就必须在半预制底板单元的底部用桁架、脚手架支撑,不仅占地面积大,而且建造费用高。2.因支撑架单元较大较重,立柱与现浇混凝土基座浇筑连接时,需要设置复杂而强有力的支撑,而且这种连接方法不够稳固,而且花费的施工时间较长、花费的建筑材料也较多。3.顶盖为半预制结构,上面需要现浇混凝土,施工工序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施工时无须使用脚手架、施工方便、节省施工时间和施工成本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固定连接的左右两侧立柱、跨接在左右两侧立柱顶部的支承梁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梁上的顶盖。所述立柱、支承梁和顶盖采用全预制件;所述立柱顶部设有承托凹位和沿该承托凹位向上延伸至顶盖的预留外露钢筋;所述支承梁端部与承托凹位相接,且支承梁端部和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所述立柱端部和支承梁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所述顶盖包括多块全预制板单元,该全预制板单元的端部与支承梁和立柱相接并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分别与支承梁顶部和立柱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通过在所述承托凹位内以及全预制板单元与支承梁和立柱相接处现浇混凝土将所述立柱、支承梁和全预制板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立柱底部设有与其底面相通的内部灌浆空腔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与立柱侧面的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所述基座设有向上延伸至该内部灌浆空腔的钢筋,并通过灌注于该内部灌浆空腔的混凝土将所述基座和立柱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条支承梁之间设置有至少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所述全预制板单元在与相邻全预制板单元和所述立柱、支承梁相接处设有衔接部,该衔接部与全预制板单元的中部区域相比较薄且顶面较低,该衔接部处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与相邻构件的钢筋搭接,通过在衔接部现浇混凝土将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立柱和支承梁连接在一起。所述顶盖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竖向围栏板,该围栏板一体化预制于所述全预制板单元之上。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A.将左右两侧的预制立柱固定安装于基座上;B.将预制的支承梁吊装并架设于左右两侧立柱顶部的承托凹位处,将支承梁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与立柱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绑扎在一起;C.将全预制板单元吊装至相邻的两条支承梁之间,将全预制板单元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与立柱顶部和支承梁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绑扎在一起;D.在所述承托凹位内以及全预制板单元与支承梁和立柱相接处浇注混凝土从而将所述立柱、支承梁和全预制板单元连接在一起。所述立柱底部设有与其底面相通的内部灌浆空腔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与立柱侧面的灌浆通道和排浆通道;所述步骤A中,从基座设置向上突出的钢筋,将预制立柱对准突出的钢筋吊装至基座上,使得该突出钢筋插入立柱的内部灌浆空腔内,再通过所述灌浆通道往内部灌浆空腔内灌注混凝土直到混凝土砂浆从排浆管道排出,最后用斜撑杆支撑立柱。所述步骤C中,在相邻的每两条支承梁之间吊装至少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该全预制板单元在与相邻全预制板单元和所述立柱、支承梁相接处设有较薄较低的衔接部,将该衔接部上设置的预留外露钢筋与相邻构件的钢筋搭接;在所述步骤D中,同时也在所述衔接部处现浇混凝土将全预制板单元、立柱和支承梁连接在一起。在所述步骤A之前,先在预制立柱的内侧顶部安装用于承托支承梁的金属支撑件;在所述步骤B之前,先在支承梁的两侧面分别安装若干用于承托全预制板单元的金属支撑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及其施工方法主要具有如下优点:1.顶盖采用全预制面板,上面不需要再现浇混凝土,具有足够强度,施工时无需在下面搭设脚手架,占地面积小,成本低,且减少了抹灰等工序,施工方便,大大节省了施工时间;2.立柱采用灌浆方式与基座连接,更为稳固,施工时只需用简单的斜撑杆支撑即可,施工方便,安全系数高,且节约施工时间和材料;3.支承梁架设于立柱顶部的承托凹位处并在其中用混凝土填缝,此连接结构更加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带顶盖的人行道垂直于人行道走向的剖面图;图2为所述立柱2的结构图;图3为所述立柱2底部与基座1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立柱2顶部与支承梁3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5为所述全预制板单元51、立柱2和支承梁3连接处的纵向剖面图;图6为所述全预制板单元51、立柱2和支承梁3连接处的横向剖面图;图7为人行道某段顶盖5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包括:基座1、立柱2、支承梁3以及顶盖5。其中,所述立柱2固定在基座1上,沿人行道的长度方向按设计间隔布置有多根,且分左右两侧设置。所述支承梁3跨接在左右两侧立柱2顶部,所述顶盖5则固定在支承梁3上用于遮蔽人行道的上方。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顶盖5采用全预制件,所述基座1可采用现浇结构或预制结构。如图3所示,在与立柱2对应的位置处,从基座1设有向上延伸突出的钢筋62。如图2所示,所述立柱2顶部一体化预制有承托凹位21,该承托凹位21呈方形且朝内侧和上方开口,如图4,该立柱2顶部设有穿过承托凹位21并继续向上延伸至顶盖5的预留外露钢筋61,如图3所示,立柱2底部在预制时预埋有与其底面相通的内部灌浆空腔22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22与立柱2侧面的灌浆通道23和排浆通道24。所述基座1的突出钢筋62插入至该内部灌浆空腔22内,并通过灌浆通道23往该内部灌浆空腔22内灌注混凝土从而将基座1和立柱2固定连接在一起。基座1和立柱2的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稳固可靠,在灌浆空腔22内的混凝土达到足够的强度前,每根立柱2只需要用两、三根斜撑杆支撑即可,施工非常方便且占地面积小。所述支承梁3的左右两端以及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预留外露钢筋,如图1、图4、图6和图7所示,支承梁3的端部与立柱2的承托凹位21相接,且支承梁3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与立柱2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在该承托凹位21内相互绑扎连接在一起,通过在该承托凹位21内浇注混凝土25将立柱2和支承梁3连接在一起。如图7所示,所述顶盖5主要由多块全预制板单元51拼接而成,全预制板单元51不能过大,否则不管运输或吊装都很不方便,而且危险系数高,本实施例中,在相邻的前后两条支承梁3之间设有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51,这样一来,单个的全预制板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包括:基座(1)、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的左右两侧立柱(2)、跨接在左右两侧立柱(2)顶部的支承梁(3)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梁(3)上的顶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顶盖(5)采用全预制件;所述立柱(2)顶部设有承托凹位(21)和沿该承托凹位(21)向上延伸至顶盖(5)的预留外露钢筋;所述支承梁(3)端部与承托凹位(21)相接,且支承梁(3)端部和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所述立柱(2)端部和支承梁(3)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所述顶盖(5)包括多块全预制板单元(51),该全预制板单元(51)的端部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并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分别与支承梁(3)顶部和立柱(2)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通过在所述承托凹位(21)内以及全预制板单元(51)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处现浇混凝土将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全预制板单元(51)连接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顶盖的人行道,包括:基座(1)、与所述基座(1)固定连接的左右两侧立柱(2)、跨接在左右两侧立柱(2)顶部的支承梁(3)以及固定在所述支承梁(3)上的顶盖(5);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顶盖(5)采用全预制件;所述立柱(2)顶部设有承托凹位(21)和沿该承托凹位(21)向上延伸至顶盖(5)的预留外露钢筋;所述支承梁(3)端部与承托凹位(21)相接,且支承梁(3)端部和顶部设有预留外露钢筋;所述立柱(2)端部和支承梁(3)端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所述顶盖(5)包括多块全预制板单元(51),该全预制板单元(51)的端部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并设有预留外露钢筋分别与支承梁(3)顶部和立柱(2)顶部的预留外露钢筋相连接;通过在所述承托凹位(21)内以及全预制板单元(51)与支承梁(3)和立柱(2)相接处现浇混凝土将所述立柱(2)、支承梁(3)和全预制板单元(51)连接在一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2)底部设有与其底面相通的内部灌浆空腔(22)以及连通该内部灌浆空腔(22)与立柱(2)侧面的灌浆通道(23)和排浆通道(24);所述基座(1)设有向上延伸至该内部灌浆空腔(22)的钢筋,并通过灌注于该内部灌浆空腔(22)的混凝土将所述基座(1)和立柱(2)连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条支承梁(3)之间设置有至少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51),所述全预制板单元(51)在与相邻全预制板单元(51)和所述立柱(2)、支承梁(3)相接处设有衔接部(511),该衔接部(511)与全预制板单元(51)的中部区域相比较薄且顶面较低,该衔接部(511)处设有预留外露钢筋与相邻构件的钢筋搭接,通过在衔接部(511)现浇混凝土将左右两块全预制板单元(51)、立柱(2)和支承梁(3)连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带顶盖的人行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5)还包括设置在左右两侧的竖向围栏板(52),该围栏板(52)一体化预制于所述全预制板单元(51)之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天祥黄慧敏
申请(专利权)人:有利华建筑预制件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