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9084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21: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包括:建筑结构主体和桁架单元;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桁架安装面;桁架单元包括悬挑桁架、可拆卸连接件、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悬挑桁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桁架安装面;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第二端延伸至悬挑桁架的上方;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第二端,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悬挑桁架;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一吊拉件的长度。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悬挑桁架所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耗料的技术问题。

Installation method of cantilevered truss platform and cantilever trus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antilever truss platform and a cantilever truss installation method, which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construction. The cantilever truss platfor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truss unit; the side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s provided with a truss installation surface; the truss unit includes a cantilever truss, a removable connector, an installation pillar, a first suspension member and a first heavy lifting device; and the cantilever truss is connected to the truss through a removable connector. The first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illar is connected to the main body of the building structure, and the second end extends to the top of the cantilever truss; the first end of the first lifting me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second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pillar through the first lifting device, and the second end of the first lifting member is connected to the cantilever truss; the first lifting device can be adjusted. The length of the first lifting member. The cantilever truss platfor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alleviates the technical problems of cumbersome construction procedures and time-consuming materials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of installing cantilever tru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在其主体结构的中上部高层位置经常设计有外悬挑结构。大型商场、影视剧院、体育场馆、会展中心和机场车站等大型建筑广泛运用了形态各异的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以实现丰富的造型;大跨悬臂结构是大跨度空间结构体系的重要部分。外悬挑结构和大跨悬臂结构主要结构形式有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外悬挑结构和大跨悬臂结构通常依托钢结构的悬挑桁架来实现,以满足结构受力和实际使用的要求。悬挑桁架具有跨度大和造型复杂的特点,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是设计和施工的关键,悬挑桁架的安装施工是建设外悬挑结构和大跨悬臂结构的重要一环。现有技术中悬挑桁架的安装施工一般需要搭建临时支撑架,采用起重设备进行分段吊装,利用林志支撑架来支承和固定悬挑桁架的自由端,然后对悬挑桁架进行对接焊接并连接其附属杆件。临时支撑架的搭建施工需要投入大量材料、机械设备和人力,建设成本较高,施工工期较长;临时支撑架的稳定性较差,存在较多分散的风险点。另外,在悬挑桁架安装完毕后,临时支撑架需要拆除,拆除过程对地面施工工作易造成干扰;另外,临时支撑架需要耗费大量一次性材料,造成浪费,增加了施工成本,不符合经济环保的建设理念。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安装悬挑桁架存在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耗料的技术问题。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
技术介绍
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安装悬挑桁架所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耗料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悬挑桁架平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包括:建筑结构主体和桁架单元;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桁架安装面;桁架单元包括悬挑桁架、可拆卸连接件、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悬挑桁架的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桁架安装面;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第二端延伸至悬挑桁架的上方;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第二端,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悬挑桁架;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一吊拉件的长度。进一步的,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二吊拉件和第二起重吊拉装置,第二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二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第二端,第二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第一吊拉件和第二吊拉件位于安装支柱的两侧;通过第二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二吊拉件的长度。进一步的,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三吊拉件和第三起重吊拉装置;第三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三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第二端,第三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悬挑桁架;通过第三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三吊拉件的长度;并且第三吊拉件的第二端位于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靠近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进一步的,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和第二起重吊拉装置均包括手动葫芦。进一步的,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有多块支柱加劲板,多块支柱加劲板均与建筑结构主体连接,且沿安装支柱的周向分布。进一步的,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一缆风绳和第二缆风绳,第一缆风绳和第二缆风绳均一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另一端连接于悬挑桁架;第一缆风绳和第二缆风绳分别位于悬挑桁架的竖直面的两侧。进一步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包括多榀桁架单元,多榀桁架单元在桁架安装面上沿水平方面间隔分布,并且相邻两榀桁架单元之间设置有支撑连接件。进一步的,可拆卸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桁架安装面,悬挑桁架的端部搭接于连接板。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包括:将安装支柱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上;将悬挑桁架吊装至建筑结构主体的桁架安装面,使用可拆卸连接件将悬挑桁架的一端与桁架安装面进行连接,悬挑桁架位于安装支柱的顶端的下方;将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顶端,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悬挑桁架;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调整第一吊拉件的长度,以调整悬挑桁架的悬挑端标高;对悬挑桁架与建筑结构主体之间进行焊接连接;拆除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进一步的,拆除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的步骤包括:卸载第一吊拉件的拉力;并在卸载的过程中,对悬挑桁架进行变形监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及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涉及建筑施工的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包括:建筑结构主体和桁架单元;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桁架安装面;桁架单元包括悬挑桁架、可拆卸连接件、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悬挑桁架的一端通过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桁架安装面;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第二端延伸至悬挑桁架的上方;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安装支柱的第二端,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悬挑桁架;通过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一吊拉件的长度。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来安装施工悬挑桁架,通过可拆卸连接件将悬挑桁架的一端连接于建筑结构主体;通过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将悬挑桁架进行悬挂拉紧。这样,就实现了将悬挑桁架临时固定于建筑结构主体,便于后序工序中,将悬挑桁架与建筑结构主体之间进行焊接固定,以及在悬挑桁架分段位置的节点进行焊接作业和连接附属杆件。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中的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的安装施工工序简单,易于拆装,可进行多次循环使用,减少了一次性材料耗费。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用于支撑悬挑桁架的临时支撑架,占地面积小,施工难度小,更加适用于在回旋余地较小的施工场地实施。因此,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悬挑桁架所存在的施工工序繁琐,费时耗料的技术问题。所述的悬挑桁架的安装方法与上述的悬挑桁架平台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侧视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悬挑桁架平台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标:011-建筑结构主体;012-悬挑桁架;02-安装支柱;031-第一吊拉件;032-第二吊拉件;033-第三吊拉件;041-第一起重吊拉装置;042-第二起重吊拉装置;043-第三起重吊拉装置;051-第一缆风绳;052-第二缆风绳;06-连接板;07-连接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结构主体和桁架单元;所述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桁架安装面;所述桁架单元包括悬挑桁架、可拆卸连接件、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所述悬挑桁架的一端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桁架安装面;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主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悬挑桁架的上方;所述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悬挑桁架;通过所述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一吊拉件的长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建筑结构主体和桁架单元;所述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的桁架安装面;所述桁架单元包括悬挑桁架、可拆卸连接件、安装支柱、第一吊拉件和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所述悬挑桁架的一端通过所述可拆卸连接件连接于所述桁架安装面;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主体,第二端延伸至所述悬挑桁架的上方;所述第一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悬挑桁架;通过所述第一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一吊拉件的长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二吊拉件和第二起重吊拉装置,所述第二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二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建筑结构主体;所述第一吊拉件和所述第二吊拉件位于所述安装支柱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二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二吊拉件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桁架单元还包括第三吊拉件和第三起重吊拉装置;所述第三吊拉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三起重吊拉装置连接于所述安装支柱的第二端,所述第三吊拉件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悬挑桁架;通过所述第三起重吊拉装置,可调节第三吊拉件的长度;并且所述第三吊拉件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一吊拉件的第二端靠近所述建筑结构主体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重吊拉装置、所述第二起重吊拉装置和第三起重吊拉装置均包括手动葫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悬挑桁架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振明吴曦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钢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