肟酯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54804 阅读:7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7 18: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肟酯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所述肟酯化合物由下述通式(I)表示,

Oxime ester compound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oxime ester compound and its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oxime ester compounds are represented by the following general formula (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肟酯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肟酯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作为聚合性组合物中使用的光引发剂而有用的新型肟酯化合物及其制造方法,属于功能材料研究领域。
技术介绍
彩色光阻是组成彩色滤光片的重要材料,主要由红、绿、蓝三种高分子材料构成。近年来,随着电视需求量增加、面板厂持续扩产,彩色光阻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传统制作彩色光阻的方法有染色法和电沉淀法,这些传统的方法都要用到金属Cr,然而,金属Cr毒性大,污染严重。因此,目前采用比较先进的颜料分散法,其操作工艺简单,色特性、耐热性、耐光性能都非常优秀。颜料光刻胶的制作是颜料分散法的关键技术,光引发剂是制作光刻胶的重要原料之一。然而,传统的光引发剂如安息香衍生物、联苯酰缩酮类、酰基氧化膦类、二苯甲酮/胺类等存在感光度低、溶解性差以及存储稳定性不好等缺点,直接会影响到彩色光阻的透明度和耐热性等性能,不能满足高质量的颜料光刻胶的制作。1904年AWerner首次报道了氧酰基肟酯类化合物的光化学特性,1970年肟酯类化合物开始被用作光引发剂。氧酰基肟酯类光引发剂QuantacurePDO曾被广泛商业化应用。虽然此化合物具有较高的光引发活性,但稳定性差,很快就被其他的自由基引发剂取代。近年来,有人在肟酯类化合物分子中引入能增大分子共轭面的基团,进一步提高了肟酯类衍生物的引发效率以及稳定性,使肟酯类光引发剂的制备及应用得到关注。比较典型的是HisatoshiKura等在肟酯化合物中引入二苯硫醚基团的研究和DietlikerK等在肟酯化合物中引入咔唑基团的研究。由于这些基团中有较大的共轭体系和较强的分子内电子转移特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这类肟酯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感光活性。两个代表性的酮肟酯类光引发剂是OXE-1和OXE-2。上述化合物虽然光引发性能和稳定性较好,但由于结构复杂,合成难度大,价格昂贵,不利于商品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肟酯化合物、使用了该化合物的光引发剂以及含有该光引发剂的聚合性组合物。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的稳定性和感光活性优异,作为光引发剂是有用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合成路线简单且有利于商品化的肟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通过提供下述通式(I)表示的新型肟酯化合物实现了上述目的。1.一种肟酯化合物,其由下述通式(I)表示,式(I)中,X表示Y表示-CN或R2表示R1’或者-OR1’;R1和R1’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12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n表示1~8的整数。2.根据上述项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或R1’表示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原子、-OR5、-SR6、-NR5R6、-CN、-(CO)OR5、-(CO)NR5R6、任选经一个或多个O、S、NR7、CO间杂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中的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和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各自独立地未经取代或经卤素原子、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CN、-NO2、-OR5、-SR6或-NR5R6取代,其中R5~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3.根据上述项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或R1’表示经一个或多个O、S、NR7、CO、SO或SO2间杂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所述经间杂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未经取代或经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OH、-SH、-O(CO)R5、-(CO)OR5、-(CO)NR5R6、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取代,所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和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各自独立地未经取代或经卤素原子、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CN、-NO2、-OR5、-SR6或-NR5R6取代,其中R5~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4.根据上述项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或R1’表示未经间杂或经一个或多个O、S、CO或NR5间杂的碳原子数2~12的烯基或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或者R1或R1’表示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原子、碳原子数1~20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CN、-NO2、-OR5、-SR6、-NR5R6、-COOR5、-(CO)R5或-SO2-R6中的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其中R5和R6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5.根据上述项1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1或R1’表示未取代的或被选自碳原子数1~10的烷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卤素原子、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中的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或者R1或R1’表示经一个或多个O、S、NR5、CO、SO或SO2间杂的碳原子数2~20的烷氧基,其中R5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6.根据上述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化合物,其中,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被选自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OH、SH、O(CO)R8、(CO)OR8、(CO)NR8中的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其中R8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7.一种光引发剂,其含有根据上述项1~6任一项所述的肟酯化合物。8.一种聚合性组合物,其含有根据上述项7所述的光引发剂和烯键式不饱和化合物。9.根据上述项1~6任一项所述的肟酯化合物作为光引发剂的用途。10.一种根据上述项1~6任一项所述肟酯化合物的制造方法,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使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盐酸羟胺反应,得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步骤S2,使所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反应,得到通式(I)表示的肟酯化合物,通式(I)中,X、Y、R1和R2如所述通式(I)中所定义,通式(1)中,Y’表示-CN或X和R2如所述通式(I)中所定义,通式(2)中,Y”表示-CN或X和R2如所述通式(I)中所定义,通式(3)中,R1如所述通式(I)中所定义,X’表示卤素原子,优选地,所述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与所述盐酸羟胺的摩尔比为1:1~1:3,所述通式(2)表示的化合物与所述通式(3)表示的化合物的摩尔比为1:1~1:3。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肟酯化合物可以用作新颖且耐热性优异、高感光度的光引发剂。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肟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I)表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肟酯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其由下述通式(I)表示,式(I)中,X表示Y表示-CN或R2表示R1’或者-OR1’;R1和R1’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2~12的烯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环烷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氧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者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R3和R4各自独立地表示取代或未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n表示1~8的整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或R1’表示未取代的或被选自卤素原子、-OR5、-SR6、-NR5R6、-CN、-(CO)OR5、-(CO)NR5R6、任选经一个或多个O、S、NR7、CO间杂的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中的基团取代的碳原子数1~20的烷基,所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和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各自独立地未经取代或经卤素原子、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CN、-NO2、-OR5、-SR6或-NR5R6取代,其中R5~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或R1’表示经一个或多个O、S、NR7、CO、SO或SO2间杂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所述经间杂的碳原子数2~20的烷基未经取代或经碳原子数3~8的环烷基、-OH、-SH、-O(CO)R5、-(CO)OR5、-(CO)NR5R6、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或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取代,所述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6~20的芳酰基和碳原子数3~20的杂芳酰基各自独立地未经取代或经卤素原子、碳原子数6~20的芳基、碳原子数3~20的杂芳基、碳原子数1~8的烷氧基、碳原子数1~4的卤烷基、-CN、-NO2、-OR5、-SR6或-NR5R6取代,其中R5~R7各自独立地表示碳原子数1~8的烷基。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其特征在于,R1或R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晓冬刘海丰陈潇陈华
申请(专利权)人:维思普新材料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