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连接结构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2165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11:31
本申请涉及光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其具备:第一传输部;光路转换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部的端部并对经由所述第一传输部传输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以及第二传输部,其由光纤构成,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的光被输入该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二传输部具有:切缺部,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端部,使所述光纤的包覆层切缺而形成该切缺部,该切缺部与所述光路转换部接触并连接;以及光全反射部,其对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输入的光进行全反射。该技术方案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能够提高光传输的可靠性。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The present applica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optical fiber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comprising: a first transmission unit; an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unit formed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unit and converting the direction of light traveling through the first transmission unit;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unit comprising an optical fiber through which the light travels. The light of the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section is input to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ection, which has: a cut-off section at the end of the second transmission section, which cuts the cladding layer of the optical fiber to form the cut-off section, which contacts and connects with the optical path conversion section, and an optical total reflection section, which converts through the optical path. The input light is used for total reflection. The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provided by the technical proposal can improve the reliability of optical trans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光学连接结构体
本申请涉及光纤
,尤其涉及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
技术介绍
目前,如图1所示,光纤10’与硅基芯片20’之间通过光栅耦合器30’进行光互联,相关技术中,光纤10’的入光端与光栅耦合器30’倾斜设置,以提高光耦合效率,但这种方式光纤10’与光栅耦合器30’的对准及定位较差。另外,为了使光纤10’的最终传输方向以与硅基芯片20’的传输方向大致平行的方式进行配置,现采用的方式为将光纤10’弯曲设置,该弯曲半径通常在3mm以下,但这样会导致光输出的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能够提高光传输的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其具备:第一传输部;光路转换部,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部的端部并对经由所述第一传输部传输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以及第二传输部,其由光纤构成,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的光被输入该第二传输部,所述第二传输部具有:切缺部,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端部,使所述光纤的包覆层切缺而形成该切缺部,该切缺部与所述光路转换部接触并连接;以及光全反射部,其对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输入的光进行全反射。优选地,所述光路转换部是衍射光栅。优选地,所述第一传输部为硅基板。优选地,具有将所述光路转换部和所述切缺部粘接并固定的第一粘接部。优选地,从所述光路转换部与所述切缺部的接触面到所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为20μm以下。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端部安装有端子,所述端子具备:夹持部,其在所述端子的一个端部夹持所述光纤;以及第二粘接部,在所述端子的另一个端部,该第二粘接部在所述光纤载置于所述端子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光纤与所述端子粘接,所述夹持部的端面与所述切缺部的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端部安装有端子,所述端子具备:夹持部,在所述端子的一个端部夹持所述光纤;以及第二粘接部,在所述端子的另一个端部,该第二粘接部在所述光纤载置于所述端子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光纤与所述端子粘接,所述切缺部的上表面、所述夹持部的上表面以及所述第二粘接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优选地,在所述第二传输部的端部安装有端子,所述端子具备第二粘接部,该第二粘接部在所述光纤载置于所述端子上的状态下将所述光纤与所述端子粘接,所述切缺部的上表面与所述第二粘接部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第二传输部的端部形成有切缺部,该切缺部通过使光纤的包覆层切缺后得到,且该切缺部与光路转换部接触并连接,本申请中,通过设置切缺部可降低光路转换部与第二传输部之间的对准及定位难度,而且还可缩短光路转换部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以保证光输出的可靠性。另外,第二传输部还具有光全反射部,该光全反射部可使经由光路转换部输入到第二传输路径的光反射,以对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通过设置光全反射部与光路转换部配合,无需以陡的角度使光纤弯曲,既能保证第二传输部的最终传输方向与第一传输部的传输方向大致平行,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光传输的可靠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相关技术中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的部分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的部分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中,端子与光纤的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中,端子与光纤的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再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中,端子与光纤的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光学连接结构体中,光路转换部、端子与光纤的组装示意图。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2至图6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其具备第一传输部2、光路转换部3及第二传输部4。该第一传输部2可为硅基板,该硅基板功耗小;光路转换部3形成于第一传输部2的端部并对经由第一传输部2传输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第二传输部4由光纤(该光纤包括纤芯及包裹在纤芯外部的包覆层)构成,经由光路转换部3的光被输入该第二传输部4。光路转换部3可为衍射光栅,以提高第一传输部2及第二传输部4之间的光耦合效率。具体地,当光从第一传输部2入射到衍射光栅时,由于布拉格衍射效应,衍射光会在垂直于第一传输部2的方向相互干涉得到增强,从而使一部分光路转换部3进入至第二传输部4中。其中,光的输出过程如图2中所示的虚线箭头所示。而第二传输部4具有切缺部41,具体地,在第二传输部4的端部,使光纤的包覆层切缺而形成该切缺部41,该切缺部41与光路转换部3接触并连接,通过设置切缺部41可降低光路转换部3与第二传输部4之间的对准及定位难度,而且还可缩短光路转换部3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以保证光输出的可靠性。可选地,从光路转换部3与切缺部41的接触面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X(如图2所示)为20μm以下,通过使从光路转换部3与切缺部41的接触面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X为20μm以下,能够更加可靠地确保光传输的可靠性。值得说明的是,在对包覆层进行切缺时,需在包覆层的厚度方向上对包覆层进行部分切缺,以避免纤芯在切缺部的位置裸露的情况,这样设计不仅延长了纤芯的使用寿命,而且提高了包覆层的结构强度,从而提高了第二传输部4的使用稳定性。如图2所示,光学连接结构体还具有第一粘接部5,该第一粘接部5用于将光路转换部3和切缺部41粘接,以提高光路转换部3与切缺部41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光学连接结构的结构强度。如图2所示,第二传输部4还具有光全反射部42,其对经由光路转换部3输入的光进行全反射,也就是说,光全反射部42可使经由光路转换部3输入到第二传输部4的光反射,以对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通过设置光全反射部42与光路转换部3配合,无需以陡的角度使光纤弯曲,即能保证第二传输部4的最终传输方向与第一传输部2的传输方向大致平行,从而进一步确保了光传输的可靠性。由于第二传输部4由光纤组成,而光纤通常较长,因此,为了减少光纤在第一传输部2的法向n上所占用的空间,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传输部4的传输方向与第一传输部2的传输方向可平行。其中,第二传输部4通常包括多个光纤,为了保证各光纤之间稳定连接,如图3至图5所示,光学连接结构体还可包括端子6,该端子6安装在第二传输部4的端部,以连接各光纤。在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该端子6具备夹持部61和第二粘接部62,该夹持部61在端子6的一个端部6a夹持光纤;在端子6的另一个端部6b,该第二粘接部62在光纤载置于端子6上的状态下将光纤与端子6粘接,这样设计可提高端子6与各光纤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从而提高端子6与第二传输部4之间的连接强度。优选地,如图6所示,该夹持部61的夹持面设置有V形槽61c,光纤可夹持在该V形槽61c内,以提高夹持部61与各光纤之间的夹持稳定性。另外,通过设置V形槽61c,还可方便对光纤进行定位,以保证各光纤与端子6之间的组装速度。可选地,如图3所示,夹持部61的端面61a与切缺部41的端面41a位于同一平面,具体地,在第二传输部4安装有端子6的状态下,在该端子6的一个端部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输部(2);光路转换部(3),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部(2)的端部并对经由所述第一传输部(2)传输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以及第二传输部(4),其由光纤构成,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3)的光被输入该第二传输部(4),所述第二传输部(4)具有:切缺部(41),在所述第二传输部(4)的端部,使所述光纤的包覆层切缺而形成该切缺部(41),该切缺部(41)与所述光路转换部(3)接触并连接;以及光全反射部(42),其对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3)输入的光进行全反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传输部(2);光路转换部(3),其形成于所述第一传输部(2)的端部并对经由所述第一传输部(2)传输的光的行进方向进行转换;以及第二传输部(4),其由光纤构成,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3)的光被输入该第二传输部(4),所述第二传输部(4)具有:切缺部(41),在所述第二传输部(4)的端部,使所述光纤的包覆层切缺而形成该切缺部(41),该切缺部(41)与所述光路转换部(3)接触并连接;以及光全反射部(42),其对经由所述光路转换部(3)输入的光进行全反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路转换部(3)是衍射光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输部(2)为硅基板。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将所述光路转换部(3)和所述切缺部(41)粘接并固定的第一粘接部(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光路转换部(3)与所述切缺部(41)的接触面到所述光纤的纤芯的距离(X)为20μm以下。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连接结构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传输部(4)的端部安装有端子(6),所述端子(6)具备:夹持部(6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艮丁响杰大田育生植村康生
申请(专利权)人:古河辉提路光电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