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光衰减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0943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可变光衰减器,包括设备主体和缓冲底座,所述设备主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且设备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设备主体的顶部靠近控制面板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活动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粘贴有防尘垫,且防尘垫呈方框状设置,防尘盖设有防尘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可以便捷打开和关闭防尘盖,避免显示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沾染灰尘,不仅使用方便且防尘效果好,解决了以往可变光衰减器防尘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变光衰减器
本技术涉及光无源器件
,尤其涉及可变光衰减器。
技术介绍
可变光衰减器是光纤通信中一种重要的光无源器件,通过衰减传输光功率来实现对信号的实时控制。可变光衰减器可与光波分复用器(WDM)、分光探测器(TAPPD)、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等光器件构成ROADM、VMUX、增益平坦EDFA等模块,还可直接用于光接收机的过载保护。另外,光功率计等仪器仪表的计量、定标,也需要使用到VOA。随着VOA在光通信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对其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VOA应能精确地控制光信号的功率,为各通道波长提供稳定的衰减量;在超长距离DWDM系统中,VOA必须有足够的灵敏度与可靠性,以补偿环境等外界因素引起信号光功率的变化。现在一般常见的可变光衰减器有盒式的也有手持式的,盒式的体积较大,其显示器相比较手持式来说更大一点大,在使用后不便收置,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易使显示器沾染灰尘,减少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设计出可变光衰减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可变光衰减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可变光衰减器,包括设备主体和缓冲底座,所述设备主体为长方体状结构,且设备主体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设备主体的顶部靠近控制面板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所述滑轨上活动设置有移动装置,所述移动装置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靠近控制面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粘贴有防尘垫,且防尘垫呈方框状设置,防尘盖设有防尘垫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块,所述设备主体的内底部通过L形连接杆固定水平连接有风机,且风机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罩,设备主体的底部四角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优选的,所述缓冲底座为顶部设有开口的圆柱体状中空结构,且支撑柱的底部延伸至缓冲底座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盘,且限位盘与缓冲底座的内底部之间固定焊接有减震弹簧。优选的,所述缓冲底座共设置有四个且之间固定水平连接有固定杆。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显示器和控制按钮。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块,且第二磁性块与第一磁性块呈异性相关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滑轨、移动装置、水平板、防尘盖、防尘垫、第一磁性块和第二磁性块的设计,可以便捷打开和关闭防尘盖,避免显示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沾染灰尘,不仅使用十分方便且防尘效果好。2、通过风机、吸风罩、限位盘、减震弹簧和缓冲底座的设计,既可以对设备进行散热又可以对其减震缓冲,避免其受到损伤,大大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解决了以往可变光衰减器防尘效果差、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实用性强,易于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可变光衰减器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可变光衰减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设备主体、2缓冲底座、3控制面板、4滑轨、5移动装置、6水平板、7防尘盖、8防尘垫、9第一磁性块、10风机、11吸风罩、12支撑柱、13限位盘、14减震弹簧、15固定杆、16第二磁性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2,可变光衰减器,包括设备主体1和缓冲底座2,设备主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设备主体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设备主体1的顶部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4,滑轨4上活动设置有移动装置5,移动装置5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水平板6,水平板6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尘盖7,防尘盖7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粘贴有防尘垫8,且防尘垫8呈方框状设置,防尘盖7设有防尘垫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块9,设备主体1的内底部通过L形连接杆固定水平连接有风机10,且风机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罩11,设备主体1的底部四角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缓冲底座2为顶部设有开口的圆柱体状中空结构,且支撑柱12的底部延伸至缓冲底座2内固定连接有限位盘13,且限位盘13与缓冲底座2的内底部之间固定焊接有减震弹簧14,缓冲底座2共设置有四个且之间固定水平连接有固定杆15,控制面板3上设置有显示器和控制按钮,控制面板3上设置有第二磁性块16,且第二磁性块16与第一磁性块9呈异性相关设置。本技术中,不使用设备主体1时将移动装置5移动至防尘盖7一端并使其呈竖直状态,此时利用第一磁性块9和第二磁性块16异性相吸,便于防尘盖7覆盖在控制面板3上,并利用防尘垫8进一步避免灰尘接触显示器,使用设备主体1时转动防尘盖7并推动移动装置5,远离控制面板3一端,使防尘盖7远离控制面板3并呈水平状态放置在设备主体1的顶部,便于设备的使用,开启风机10对设备主体1的内底部散发出的热量进行快速扩散,利用缓冲底座2内的减震弹簧14,在放置和使用设备主体1时对其缓冲,避免设备主体1受到损害,限位盘13可以防止支撑柱12脱离缓冲底座2,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易于推广。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可变光衰减器,包括设备主体(1)和缓冲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设备主体(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设备主体(1)的顶部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4),所述滑轨(4)上活动设置有移动装置(5),所述移动装置(5)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水平板(6),所述水平板(6)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尘盖(7),所述防尘盖(7)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粘贴有防尘垫(8),且防尘垫(8)呈方框状设置,防尘盖(7)设有防尘垫(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块(9),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底部通过L形连接杆固定水平连接有风机(10),且风机(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罩(11),设备主体(1)的底部四角均竖直固定连接有支撑柱(12)。

【技术特征摘要】
1.可变光衰减器,包括设备主体(1)和缓冲底座(2),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为长方体状结构,且设备主体(1)长度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控制面板(3),设备主体(1)的顶部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端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4),所述滑轨(4)上活动设置有移动装置(5),所述移动装置(5)的顶部水平固定连接有水平板(6),所述水平板(6)靠近控制面板(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防尘盖(7),所述防尘盖(7)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处粘贴有防尘垫(8),且防尘垫(8)呈方框状设置,防尘盖(7)设有防尘垫(8)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块(9),所述设备主体(1)的内底部通过L形连接杆固定水平连接有风机(10),且风机(1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吸风罩(11),设备主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芸耿晶晶卢高洁刘新灵卢贶桂丹王晓静何琼胡英曾令慧余湘屈龙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市广播电视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