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3135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压轴承,所述动压轴承具有一轴承本体,轴承本体安装于一外壳的内部,用以支承一转轴;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转轴孔,转轴穿设于转轴孔中;轴承本体的外侧面还具有一平面部,平面部沿着与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轴承本体的下端,当轴承本体设置于外壳内部时,平面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从轴承本体的下端连通到轴承本体上端的逃气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提高逃气通道的容积,且避免轴承本体加工时产生毛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逃气结构的液态动压轴承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扇为散热模块中主要的组件之一。而近年来为了配合笔记本电脑与平板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不断朝向小型化、薄形化且处理器操作功率不断提升的趋势,使得散热模块也必须随着朝向小型化、薄形化且同时要兼顾提升散热效率的方向发展。因此,散热模块所采用的风扇,就必须同时兼具体积缩小、厚度减少、以及风扇转速提升等优势。为了因应风扇微型化、薄型化且高转速的需求,目前相当多的散热风扇已经改采动压轴承的设计取代传统的轴承。然而,因动压轴承运转时,因轴心与耐磨片接触转动时产生热气,热气若无排出,将导致轴心无法稳定转动,故动压轴承上必须设置逃气结构,以供排放热气。一种现有的动压轴承采用的逃气设计,为在轴承本体的外侧面设置多个轴向的逃气沟槽,通过所述逃气沟槽使得热气能够排出。现有的动压轴承的逃气设计存在有下列缺点:(1)因逃气沟槽的深度及宽度有限,因此所能够提供的逃气沟槽容积有限,使得热气排出能力受到限制,且缺少缓冲;(2)因动压轴承的外部形状多采用车削加工方式成型,因此轴承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压轴承,所述动压轴承安装于一外壳的内部,用以支承一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轴承包括:一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套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贯穿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的转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轴孔中;所述轴承本体的外侧面还具有一平面部,所述平面部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当所述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时,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连通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的逃气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压轴承,所述动压轴承安装于一外壳的内部,用以支承一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轴承包括:一轴承本体,所述轴承本体套设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贯穿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的转轴孔,所述转轴穿设于所述转轴孔中;所述轴承本体的外侧面还具有一平面部,所述平面部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当所述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内部时,所述平面部与所述外壳的内侧壁之间形成一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连通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的逃气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侧面的除了所述平面部以外的区域形成一圆柱面,所述圆柱面和所述转轴孔同轴心;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圆柱面的间距定义为第一间距;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平面部的垂直间距定义为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压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具有一第一端面;所述外壳的内部用以容置所述轴承本体的空间定义为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上端具有一开口端,所述开口端的内侧面设置有一环形构件,当所述轴承本体容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时,所述环形构件的底侧面靠近于所述轴承本体的所述第一端面;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环形构件的内侧壁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三间距;所述第三间距大于所述第二间距且小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约涂栋文陈维瀚游晴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