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1173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包括砾石石笼集水沟、混凝土墙、第一碎石层,所述第一碎石层上相邻两堵混凝土墙的中线位置沿湿地道路的横截面设有波纹钢管通路,所述波纹钢管通路轴向为斜L形连通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所述波纹钢管通路上铺设碎石形成与混凝土墙等高的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上设有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墙顶面上的蜂窝钢结构层,所述蜂窝钢结构层上设有橡胶颗粒混凝土层,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上设有上层路基,述上层路基两侧铺设碎石堆形成砾石基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保障湿地道路两侧水体的连通性,同时具有湿地生物迁徙通道的功能,能够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态环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尤其适合于湿地公园园路两侧的水体生态水文连通。
技术介绍
湿地水文状况是湿地环境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湿地位于陆地和水体之间,因而湿地生态系统对水量及其运动方式的改变特别敏感,如果外力直接作用于湿地地表水流和地下水流,就会阻碍湿地水文循环和连通性,进而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而湿地路基的修筑严重阻断了路基两侧湿地浅层水系的连通,导致植物生长区上游水位上升,下游水位降低,破坏了湿地水系原有平衡,危害了湿地两侧植物生长,同时对该区域湿地生物的迁徙造成阻隔,给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解决以上问题,人们多采用设置涵洞或波纹钢管的办法来增加地表水系连通。但涵洞或波纹钢管的使用仅能在较大范围内提供有限的水系通路和生物迁徙通道,并不能完全缓解湿地生态系统被阻断带来的生态和环境问题。而涵洞或波纹钢管如果设置过密,又会影响路基的稳定性,不利于湿地道路的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湿地道路建设后导致的道路两侧水文连通性和生物迁徙通道的阻断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的低影响开发结构,该结构可在保证道路路基稳定的条件下构建水文连通层和湿地生物迁徙通路,防止道路建设后的湿地水文和生态连通性产生较大程度的下降,保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包括纵向设置在清淤后的路基槽两侧的砾石石笼集水沟、至少两堵沿路基槽横截面设置的混凝土墙、设置在所述石笼集水沟与混凝土墙之间的第一碎石层,在所述任意相邻的两堵混凝土墙之间的第一碎石层上表面中线位置沿道路横截面设有波纹钢管通路,所述波纹钢管通路轴向为斜L形连通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所述波纹钢管通路和第一碎石层上铺设碎石形成与混凝土墙等高的第二碎石层,所述第二碎石层上设有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墙顶面上的蜂窝钢结构层,所述蜂窝钢结构层上设有橡胶颗粒混凝土层,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上设有铺设上层路基,所述上层路基两侧铺设碎石堆形成砾石基底。优选地,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与湿地道路长度相等,宽度为50cm,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的顶面与同侧的湿地基底高度相同,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中的砾石粒径为10~15cm。优选地,所述混凝土墙之间的间隔为150~250cm,所述混凝土墙的厚度为30~50cm,所述混凝土墙的高度比湿地道路下游侧的湿地基底高50cm。优选地,所述第一碎石层上表面与湿地原始基底等高且坡度相同;第二碎石层的上表面与混凝土墙上表面等高,且上表面保证水平;所述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中的碎石粒径为3~5cm。优选的,所述波纹钢管通路包裹在第二碎石层中,其位置设置在由相邻两堵混凝土墙隔开的每一段第一碎石层段中线位置。优选地,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由入水端的斜向下波纹钢管与横向波纹钢管连接而成,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的下游端超出路基槽,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的上游端管口高于湿地枯水位水面高度,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的上游端管口设有钢栅格篦子。优选地,所述波纹钢管通路轴向设置预拱度,当地基残余沉降完成后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的横向波纹钢管段管底与湿地原始基底标高相同且坡度相同。优选地,所述蜂窝钢结构层为具有蜂窝状孔隙的钢框架层,所述蜂窝钢结构层的表面和底面为3cm厚的碳钢板,所述蜂窝钢结构层中间为多层瓦楞状钢板构成的蜂窝体结构;所述蜂窝钢结构层的厚度为30~50cm,所述蜂窝钢结构层的孔隙为3~5cm。优选地,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的厚度为50~80cm;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中所用橡胶颗粒粒径为2~3cm,且所述橡胶颗粒经1%的硅烷偶联剂浸泡改性。优选地,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的橡胶颗粒混凝土制备步骤包括:根据混凝土强度标准,将橡胶颗粒以15%的等体积代砂掺量掺入质量比例为7:3的水泥与粉煤灰混合形成的混凝土中。优选地,所述砾石基底中的碎石粒径为5~10cm;所述钢栅格篦子的孔径为10cm。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的构建方法,包括通过如下步骤构建所述生态水文连通结构:A、在湿地道路两侧拦截湿地水流并排干,下挖淤泥至稳定地层,形成路基槽,并按路基铺设规范铺设底层路基并平整;B、在路基槽上方间隔设置混凝土墙,并在相邻混凝土墙之间铺设第一碎石层,在所述第一碎石层被混凝土墙分割的每一段的中线位置埋设波纹钢管通路,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由入水端的斜向下波纹钢管和横向波纹钢管构成,所述波纹钢管通路的内外管壁涂沥青层,所述波纹钢管通路轴向设置0.8~1.2%的预拱度,之后在所述波纹钢管通路和第一碎石层上部铺设碎石,形成第二碎石层,并保证所述第二碎石层与混凝土墙等高且水平;C、在下层路基两侧路基槽基底上构建石笼集水沟,在第二碎石层与混凝土墙上侧铺设蜂窝钢结构层,所述蜂窝钢结构层固定在混凝土墙上,所述蜂窝钢结构层上侧铺设有橡胶颗粒混凝土层(5),并在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之上按施工要求铺设上层路基。D、在石笼集水沟、第一碎石层、第二碎石层、蜂窝钢结构层、橡胶颗粒混凝土层和上层路基外侧按地基施工规范铺设厚度由下到上逐渐减小的碎石堆形成砾石基底。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的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可有效保障湿地道路两侧水体的连通性,同时具有湿地生物迁徙通道的功能。钢篦子、碎石石笼和碎石堆可以阻拦湿地水体中的植物残体和泥沙等,保证连通结构长时间稳定运行。同时蜂窝钢结构层和橡胶颗粒混凝土层具有较强的抗压能力和较好的弹性形变能力,能显著提高铺设在湿地中的道路稳定性,保障道路安全。此外,橡胶颗粒混凝土层较一般混凝土层具有更好的阻水性,可防止水流通道中的水向上移动破坏道路路基。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生态水文连通结构态势图;图2为生态水文连通结构纵截面示意图;图3为生态水文连通结构横截面示意图;图4为生态水文连通结构两侧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如图1~图4所示,其中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在湿地道路的路基中添加由水文联系通路层和保护层构成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层,使湿地水流和生物可以较自由的通过路基阻断区域,保证湿地水体作为一个整体的水文连通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具体地,所述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包括纵向设置在清淤后的路基槽两侧的砾石石笼集水沟2、至少两堵沿路基槽横截面设置的混凝土墙6、填充设置在所述石笼集水沟2与混凝土墙6之间的第一碎石层8,所述第一碎石层8上相邻两堵混凝土墙6的中线位置沿湿地道路1的横截面埋设波纹钢管通路7,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的通路轴向为斜L形连通湿地道路1两侧浅层水体,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和第一碎石层8上铺设碎石形成与混凝土墙6等高的第二碎石层9,所述第二碎石层9上设有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墙6顶面上的蜂窝钢结构层4,所述蜂窝钢结构层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在清淤后的路基槽两侧的砾石石笼集水沟(2)、至少两堵沿路基槽横截面设置的混凝土墙(6)、填充设置在所述石笼集水沟(2)与混凝土墙(6)之间的第一碎石层(8),所述第一碎石层(8)上相邻两堵混凝土墙(6)的中线位置沿湿地道路(1)的横截面设有波纹钢管通路(7),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的通路轴向为斜L形连通湿地道路(1)两侧浅层水体,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上铺设碎石形成与混凝土墙(6)等高的第二碎石层(9),所述第二碎石层(9)上设有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墙(6)顶面上的蜂窝钢结构层(4),所述蜂窝钢结构层(4)上设有橡胶颗粒混凝土层(5),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5)上设有上层路基(3),所述上层路基(3)两侧铺设碎石堆形成砾石基底(10)。

【技术特征摘要】
2017.12.31 CN 20172191522401.一种用于湿地道路两侧浅层水体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在清淤后的路基槽两侧的砾石石笼集水沟(2)、至少两堵沿路基槽横截面设置的混凝土墙(6)、填充设置在所述石笼集水沟(2)与混凝土墙(6)之间的第一碎石层(8),所述第一碎石层(8)上相邻两堵混凝土墙(6)的中线位置沿湿地道路(1)的横截面设有波纹钢管通路(7),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的通路轴向为斜L形连通湿地道路(1)两侧浅层水体,所述波纹钢管通路(7)上铺设碎石形成与混凝土墙(6)等高的第二碎石层(9),所述第二碎石层(9)上设有底部固定在混凝土墙(6)顶面上的蜂窝钢结构层(4),所述蜂窝钢结构层(4)上设有橡胶颗粒混凝土层(5),所述橡胶颗粒混凝土层(5)上设有上层路基(3),所述上层路基(3)两侧铺设碎石堆形成砾石基底(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2)与湿地道路(1)长度相等,宽度为50cm,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2)的顶面与同侧的湿地基底(11)高度相同,所述砾石石笼集水沟(2)中的砾石粒径为10~15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水文连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墙(6)之间的间隔为150~250cm,所述混凝土墙(6)的厚度为30~50cm,所述混凝土墙(6)的高度比湿地道路(1)下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凯樊蓓莉崔晨晨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