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4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在坚硬阶台上的非完全连续的砾石堤埂、客土层、砾石旱溪、挡坎,所述砾石堤埂断面为不等边梯形且靠近崖坡头一侧堤埂为小于1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生态修复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应对坚硬岩采掘矿坑崖坡马道平台(阶台)生态修复的技术措施主要是,在崖壁与马道平台坡角处开挖或构建浆砌石、现浇混凝土类截水沟,在悬崖坡头构建挡水坎,然后在截水沟与挡水坎之间覆土种植的技术模式,形成浆砌石排水沟种植槽复垦结构,其形式如图1、图2所示。虽然截排水、覆土、种植技术措施有所不同,然而以岩土工程、水利工程、农林工程技术措施简单组合的模式是基本特征,其效果是:崖壁基本安全,视觉呆板;水患基本解除,水资源难以利用;植被勉强存活,立地生态恶劣;矿坑依然废弃,卫星清晰可见。
[0003]坚硬岩马道平台利于汇流和径流加速,却不利于消能和下渗减量;利于承载有限土、石、植物,却不利于生态存留;利于阻滞坠落浮石,却不利于阻滞落石反弹、滚动。坚硬岩采掘矿区通常表土稀缺,素土也较少,既有生态修复模式难以不通过大幅度增加修复成本来改变土壤和水环境优化植被生态,提升修复效果。由浆砌石或混凝土构建裂隙不发育岩石基础覆土的二元结构种植槽植被没有伸根和地下水交流空间,存在明显的退化、矮化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坚硬岩采坑崖壁马道平台(阶台)生态修复土源不足、种植空间不足、水资源问题,寻求一种近自然的循环经济低成本生态修复技术模式,提出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在坚硬阶台上的非完全连续的砾石堤埂、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上的客土层、沿崖壁构建的砾石旱溪、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外侧的挡坎,所述砾石堤埂断面为不等边梯形且靠近崖坡头一侧堤埂为小于15
°
的缓坡,所述砾石堤埂为间隔设置的丘台与坑穴不间断挡水坎,所述砾石旱溪内种植草被形成生态草沟,所述砾石堤埂上种植有花灌植物,所述坑穴种植至少两年生乔木种苗,所述砾石堤埂上还设有碎落堆积预留区。
[0006]优选地,所述砾石旱溪的断面外形为V型或U形。
[0007]优选地,所述挡水坎由生态袋铺设而成。
[0008]优选地,所述砾石堤埂、砾石旱溪与碎落堆积预留区组成碎落堆积区。
[0009]优选地,所述客土层为有机固废堆肥与临近素土混合而成。
[001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优点是:
[0011]本技术的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以崖壁坠落砾石、有机固废为生态修复基础材料,通过合理措施布局构建实现砾石旱溪截排水、堤埂缓坡种植灌木、丘穴种植乔木的近自然生态空间,优化植物的微地形伸根与需水环境;通过改善土壤水文环境
优化植被修复效果、促进带状层级植被快速成长,从而形成崖壁碎落带消能防反弹、滚落乔灌生态防护带和视觉遮蔽植被带的近自然阶梯岩壁景观,实现了固体废弃物、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废治废的经济技术模式。
附图说明
[0012]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3]图1为植树池浆砌石截水沟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浅池植草开凿截水沟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生态修复结构平面示意图;
[0016]图4为生态修复结构横断面A1

A2示意图;
[0017]图5为生态修复结构横断面B1

B2示意图;
[0018]图6为生态修复结构纵断面C1

C2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0]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如图3~图6所示,其中示出了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
[0021]本技术通过研究自然山体崖壁生态环境发现,悬崖壁下石阶碎落带通常有良好的乔灌植被带。研究坚硬岩矿山采坑荒废地岩石阶梯发现其演变轨迹:矿冶采掘石阶—崖壁风化—零星落石—间隔倒石堆—间隔倒石堆地带—零星草灌丛—平台连续倒石堆—非连续乔灌植被带。
[0022]基于研究发现,以崖壁坠落砾石、有机固废为生态修复基础材料,通过合理措施布局构建实现砾石旱溪截排水、堤埂缓坡种植灌木、丘穴种植乔木的近自然生态空间,优化植物的微地形伸根与需水环境;通过改善土壤水文环境优化植被修复效果、促进带状层级植被快速成长,从而形成崖壁碎落带消能防反弹、滚落乔灌生态防护带和视觉遮蔽植被带的近自然阶梯岩壁景观,实现固体废弃物、有机废弃物循环利用、以废治废的经济技术模式。
[0023]如图3~图6所示,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在坚硬阶台5上的非完全连续的砾石堤埂6、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6上的客土层7、沿崖壁1构建的砾石旱溪2、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6外侧的挡坎4,所述砾石堤埂6断面为不等边梯形且靠近崖坡头一侧堤埂为小于15
°
的缓坡,所述砾石堤埂6为间隔设置的丘台3与坑穴9不间断挡水坎,所述砾石旱溪2内种植草被形成生态草沟,所述砾石堤埂6上种植有花灌植物,所述坑穴9种植两年生乔木种苗,所述砾石堤埂6上还设有碎落堆积预留区8,砾石堤埂6、砾石旱溪2与碎落堆积预留区8组成碎落堆积区。
[0024]优选地,所述砾石旱溪2的断面外形为V型或U形。所述挡水坎4由生态袋铺设而成。所述碎落堆积预留区8为未来可能的碎落在砾石堤埂6上的悬岩、浮石被乔木拦挡灌木滞留形成的倒石堆空间。所述客土层7为有机固废堆肥与临近素土混合而成。
[0025]本技术用砾石旱溪取代传统的截水沟,既保障了阻截崖坡汇水基本功能,又
增加了坚硬岩平台区生态需水的滞蓄渗用功能,还降低了建造、维保成本,避免了开凿沟产生的岩石裂隙应力,同时兼具碎落承载空间功能。
[0026]进一步,基于本技术的生态修复结构可以进行生态修复,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27]A、将碎落在坚硬阶台5上以及清理崖壁坡面的悬岩、浮石形成非完全连续的砾石堤埂6,所述砾石堤埂6断面为不等边梯形,之后在所述砾石堤埂6外侧设置挡坎4,并沿崖壁1构建砾石旱溪2,砾石堤埂6上方设碎落堆积预留区8。
[0028]B、在所述砾石堤埂6上间隔设置的丘台3与坑穴9,确定砾石堤埂6的高度、上边长、下边长及坡度角大小及穴丘3间距,靠近崖坡头一侧堤埂坡度设置成小于15
°

[0029]C、根据崖坡岩质、阶台尺度、水文地质条件、安防要求设定目标植被阶段类型,在所述砾石堤埂6上铺设客土层7,在砾石旱溪2内种植草被形成生态草沟,在所述砾石堤埂6上种植有花灌植物,在所述坑穴9种植至少两年生乔木种苗。
[0030]D、进行苗期和植被演替期的日常养护管理。
[0031]本技术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坚硬岩阶台的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修复结构包括设置在坚硬阶台(5)上的非完全连续的砾石堤埂(6)、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6)上的客土层(7)、沿崖壁(1)构建的砾石旱溪(2)、设置在所述砾石堤埂(6)外侧的挡坎(4),所述砾石堤埂(6)断面为不等边梯形且靠近崖坡头一侧堤埂为小于15
°
的缓坡,所述砾石堤埂(6)为间隔设置的丘台(3)与坑穴(9)不间断挡水坎,所述旱溪(2)内种植草被形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凤莲赵平刘旭张隆隆王幸大胡晓广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东方利禾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