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30640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1-03 04: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运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该车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第一配合组件包括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第二配合组件包括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能够与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能够与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该无人运输车辆包括车厢、底盘和车辆固定装置;车厢和底盘通过车辆固定装置可拆装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以提高车厢与底盘连接的牢固度、安全性和拆装的简便性。

Vehicle fixtures and unmanned vehicles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transport vehicles, in particular to a vehicle fixing device and an unmanned transport vehicle. The vehicle fixing device includes the first matching component and the second matching component; the first matching component includes the first chassis matching connector and the first carriage matching connector; the second matching component includes the second chassis matching connector and the second carriage matching connector; the first chassis matching connector can cooperate with the first carriage. Connector socket, the second chassis match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can be fastened with the second carriage matching connection structure, so that the carriage can be disassembled and fixed on the chassis. The unmanned transport vehicle comprises a carriage, a chassis and a vehicle fixing device; the carriage and the chassis are detachably connected by the vehicle fixing devic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vehicle fixing device and an unmanned transport vehicle, so as to improve the firmness, safety and the convenience of disassembly and assembly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arriage and the chassi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
本技术涉及运输车辆
,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车辆也称为轮式移动机器人,主要依靠车内的以计算机系统为主的智能驾驶系统来实现无人驾驶的目标,利用车载传感器来感知车辆周围环境,并根据感知所获得的道路、车辆位置和障碍物信息,控制车辆的转向和速度,从而使车辆能够安全、可靠地在道路上行驶。如今物流行业发展迅速,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逐渐成熟,物流行业也是最容易将无人驾驶落地的行业之一。应用于物流行业的车辆属于无人驾驶的货车,如何提高车厢与底盘连接的牢固度、安全性、拆装的简便性已经成为无人驾驶货车研发的重点之一。因此,本申请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的车辆固定装置及无人运输车辆,以提高车厢与底盘连接的牢固度、安全性和拆装的简便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车辆固定装置,以提高车厢与底盘连接的牢固度、安全性和拆装的简便性。本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无人运输车辆,以提高车厢与底盘连接的牢固度、安全性和拆装的简便性。基于上述第一目的,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和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分别用于设置在运输车辆的两端;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均呈L形。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包括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和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垂直;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远离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的一端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与运输车辆的底盘的顶面平行;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包括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和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垂直;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远离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的一端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与运输车辆的车厢的底面平行。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为卡槽;所述卡槽用于设置在底盘上;所述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包括卡头;所述卡头能够卡合在所述卡槽内;所述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包括配合箱体和受力件;所述受力件设置在所述配合箱体内,且所述受力件能够在所述配合箱体内移动;所述受力件的一端伸出所述配合箱体与所述卡头固定连接;所述配合箱体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所述配合箱体内设置有与所述受力件连接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具有令所述受力件远离所述车厢的运动趋势,以使所述卡头具有远离所述车厢的运动趋势。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配合箱体设置有沿所述车厢的高度方向延伸的拉力槽;所述受力件远离所述卡头的一端伸出所述拉力槽与拉力件固定连接;所述受力件能够沿所述拉力槽移动。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卡头与所述卡槽接触的一端且所述卡头远离所述拉力件的一侧呈曲面。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拉力件的截面呈环形;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基于上述第二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无人运输车辆,包括车厢、底盘和车辆固定装置;所述车厢和所述底盘通过所述车辆固定装置可拆装连接。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底盘的顶部设置有轨道;所述车厢的底部设置有能够沿所述轨道滚动的呈组的滚轮。本技术的可选技术方案为,所述轨道沿所述底盘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轨道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轨道沿所述底盘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滚轮的组数与所述轨道的数量相对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车辆固定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运输车辆的两端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通过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以及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与运输车辆的车箱固定连接的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提高了车厢固定连接在底盘上的牢固度和安全性,同时还便于将车箱安装在底盘上或者从底盘上拆卸。本技术提供的无人运输车辆,包括车厢、底盘和车辆固定装置;通过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与运输车辆的车箱固定连接的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以及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提高了车厢固定连接在底盘上的牢固度和安全性,同时还便于将车厢安装在底盘上或者从底盘上拆卸。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车辆固定装置的安装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车辆固定装置的第一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车辆固定装置的第二配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车辆固定装置的第二配合组件的受力示意图。图标:100-第一配合组件;110-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111-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112-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120-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121-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122-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200-第二配合组件;210-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220-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211-卡头;212-配合箱体;213-受力件;214-弹性件;215-拉力件;300-车厢;400-底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和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分别用于设置在运输车辆的两端;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配合组件和第二配合组件;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和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分别用于设置在运输车辆的两端;所述第一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所述第二配合组件包括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的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和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的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能够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插接,所述第二底盘配合连接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车厢配合连接结构扣合,以使车厢可拆装固定连接在底盘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和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均呈L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件包括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和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垂直;所述第一底盘配合连接子部远离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的一端用于与运输车辆的底盘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盘配合插接子部与运输车辆的底盘的顶面平行;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件包括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和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与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垂直;所述第一车厢配合连接子部远离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的一端用于与运输车辆的车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车厢配合插接子部与运输车辆的车厢的底面平行。4.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
申请(专利权)人:新石器龙码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