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的掘地装载挖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30554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挖斗(1)安装在掘地装载机伸臂(3)上,挖斗(1)的底部边缘由冲击装置(18)的至少三个相邻的冲击铲齿(21至25)构成活动边缘。中心冲击铲齿(21)向前伸出,超出相邻的冲击铲齿(22、23)。从中心冲击铲齿(21)向外。所有其余的冲击铲齿(22至25)向后伸展排列成交错阵列,以致作为一个整体,底部边缘就成为后掠型。相邻的冲击铲齿(21至25)彼此之间有非常小的横向间隔(39)。(*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安装在掘地装载机(Floor Sinking Loader)伸臂上的挖斗,其挖斗的底部边缘由冲击装置的至少三个相邻的冲击铲齿构成为活动的边缘。在一种已知的该类型的挖斗上(西德公开书No2813202的图4至6),它的所有冲击铲齿的前端都处于一个共同的平面上。坐在驾驶室中的操作人员不能充分目视控制,如果由于不能对准而仅有一个外侧的冲击铲齿与岩石接触,那么由掘地装载机所松动的大片或大块岩石的破碎就会产生困难。这样,第一个冲击铲齿不能适当加载,并且由于其轴向偏斜,使其不能使出全部的冲击力量。除第一个冲击铲齿外,操作人员要使更多的冲击铲齿咬住岩石是复杂的,並且常常是困难的事情。因此,使采矿过程效率不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就是克服这些困难。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中心冲击铲齿向前凸出,超过相邻的冲击铲齿,这样就可达到这个目标。通过这种结构,就可以保证,中心冲击铲齿通常是首先与要挖的岩石接触,从而就能使出全部的力量。这种中心冲击铲齿,由于具有很高的特殊冲击力,就能比较快速地穿透岩石层中。这就使得相邻冲击铲齿,至少在中心冲击铲齿的一侧的相邻铲齿比较快地与岩石接触,因此促进掘地作业。即使在装载挖斗和被掘岩石之间开始时没有对准的情况下,通常也有几个冲击铲齿同样地与岩石接触。它们就可对准岩石使出全力。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特征,从中心冲击铲齿开始,所有的其余冲击铲齿都交错排列,当从中心冲击铲齿向外,逐渐向后错时,整体的底部边缘就形成一个后掠形状。这将又提供一个优点,因为冲击铲齿的后掠式排列,即使在装载挖斗和岩石间开始没有对准的情况下,也会非常可能地使数个冲击铲齿同时进入工作状态。装载挖斗相邻的冲击铲齿彼此之间的横向间隔最好非常小,以使得在冲击铲齿的轴磨损的情况下,由于冲击铲齿相互间的横向支撑,可以防止冲击铲齿绕其纵轴转动。这种特性又增加了装载挖斗的效率。如果磨损发生在冲击铲齿的轴的区域,这就会逐渐导致冲击铲齿绕其纵轴旋转的趋向。这是非常不希望的结果,需要很快地从作业现场撤出掘地装载机並进行修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这种最佳特征,就可提供冲击铲齿彼此之间非常早期的相互支持,所以,冲击铲齿绕其纵轴的旋转就不会发生,或者仅可能发生在规定的程度之内。现在根据按照本专利技术的装载挖斗的最佳实施例,更详细地叙述本专利技术。通过文字叙述,並结合阅读附图可以清楚地看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些特征和优点。图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装载挖斗的平面图,它构成掘地装载机的一个部分;图2是沿图1Ⅱ-Ⅱ线的装载挖斗的剖面图。首先参考图1,表示掘地装载机的挖斗1,挖斗1安装得可绕掘地装载机伸臂的头部部件3(仅显示一部分)上的轴2转动。挖斗1包括由侧壁5和6,后壁7和挖斗底8组成的容器4。侧壁5、6内部分别带有导向部件11和12所需的导轨9、10,这些导向部件在导轨上可替换,並与液压驱动的卸载板13相连。挖斗底8,加上前横杆14,后横杆15(图2)和底板16(图2)构成冲击装置的壳套17。后横杆15用螺钉拧在装载挖斗的底8上。底板16同样也是可拆卸地用螺丝拧在壳套17的其它部件上。冲击装置的壳套17包含五个並排的冲击组件18,每个冲击组件的结构方式都相同。如图2所示,每个冲击组件18都包含有带动操作活塞20的液压冲击机构19,也包含凿形的冲击铲齿21至25。利用在青铜导向轴瓦27内可滑动的轴26使冲击铲齿21至25的每一个作纵向位移。如图1中所示,每个轴26的横向槽28与硬弹簧销轴(strong rollpin spring)40咬合,而该弹簧销轴40置于前横杆14上的孔内,並且以已知方式防止轴26和冲击铲齿21至25绕其纵轴29转动。如图2所示,每个冲击机构19的壳套管30,都在其右手端由冲击装置的壳套17的后横杆15支撑。在后横杆15上有横向孔31,它由供应导管32提供压力液体,然后压力液体分送到五个液压冲击机构19中。同样,在后横杆15上还备有横向孔33,该孔将所有的五个液压冲击机构19与排液导管相连,排液导管的细节未显示出。如在图2的左侧可看到的,在壳套管30的前端备有一个围绕着操作活塞20的环状盘形弹簧的弹簧装置34,它作为压缩弹簧而工作。图2左边最远的盘形弹簧靠近装有导向衬垫27的固定套筒36的法兰35。固定套筒36前端有法兰37,它紧贴在前横杆14的前端之后,並用螺钉38牢牢固定在横杆的这个前端上(图1)。如图1所示,中心冲击铲齿21向前凸出,超出两侧相邻的冲击铲齿22和23。而冲击铲齿22和23向前伸出,其一部分又超过位于它们外侧的冲击铲齿24和25。这样,整个冲击铲齿21至25就形成为后掠式的阵列。所有的冲击铲齿21至25与邻近的一个铲齿或几个铲齿之间的横向间隔非常小,如果在轴26被导向的区域内产生磨损,有关的冲击铲齿21至25就会绕它的纵轴29转动而变得歪斜。这时,横向隔间39就会减到零,致使要转动的冲击铲齿受到相邻冲击铲齿的支撑,这样就防止了它绕纵轴29的旋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掘地装载机伸臂(3)上的挖斗(1),其挖斗(1)的底部边缘由冲击装置(18)的至少三个相邻的冲击铲齿(21至25)构成活动的边缘,其特征在于,冲击铲齿(21至25)的中间一个冲击铲齿(21)向前伸出,超出相邻的冲击铲齿(22、23)。

【技术特征摘要】
DE 1987-2-20 G8702582.51.一种安装在掘地装载机伸臂(3)上的挖斗(1),其挖斗(1)的底部边缘由冲击装置(18)的至少三个相邻的冲击铲齿(21至25)构成活动的边缘,其特征在于,冲击铲齿(21至25)的中间一个冲击铲齿(21)向前伸出,超出相邻的冲击铲齿(22、23)。2.根据权利要求1的挖斗,其特征在于,从中心冲击铲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利奥施米德
申请(专利权)人:萨尔茨吉特机械和设备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