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智祥专利>正文

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97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雨具,具体是指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节(21)、中节(22)、下节(23)以拉杆式套装所构成,其截面和材料为多边形的工程塑胶管,其弹片(25)和凸起(26)为一体成型件,节与节之间靠弹片(25)和凸起(26)进入卡掣孔(211、221、231)来实现接合,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工序简单,安装容易,使用时,其强度大,不易折断,滑动性好,噪音小,回收容易,省工省时。(*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具,具体是指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我们知道,伞是人们必备的雨具之一,习用的伞中棒多以铁皮制成圆管形,其强度差,一遇大风大雨,便很容易折断;另外其上巢为塑料制品,棒与上巢间靠人工来接合,回收时亦要逐一拆开,造成回收效率低,且习用伞中棒之表层为电镀,其电镀废水易造成污染。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强度大,便于回收,其与上巢的连接方式采用高周波放电来结合,不会造成废水污染的伞中棒。本技术的设计方案是,它主要由上节、中节、下节以拉杆式套装结构组成,其截面为偶数多边形,且本体及所有零部件均为工程塑胶,其弹片和凸起为一体成形,节与节之间靠弹片的凸起进入卡掣孔来实现接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加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习用伞中棒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剖面图。上述图中,11-上节、111-凹槽、112-卡掣孔、12-中节、121—凹槽、 122—卡掣孔、13—下节、131—凹槽、132—卡掣孔、14—挡片、15—弹片、16—钢珠、21—上节、211—卡掣孔、22—中节、221—卡掣孔、23—下节、231—卡掣孔、24—挡片、25—弹片、26—凸起、41—上巢、42—下巢。参见图1,习用伞中棒由上节(n)、中节(12)、下节(13)组成;上节(11)为一圆管形,且两边各有一凹槽(111),其内含一挡片(14),该挡片(14)的作用为防止伞产生滑离现象而设置;在上节(11)的邻下端处有两个对应的卡掣孔(112),装入一个倒“V”字形的弹片(15),该弹片(15)两臂上各顶上一颗钢珠(16),便于将伞中棒收起,并与中节(12)接合;中节(12)为可容纳上节(11)的圆形管,且两边各有一凹槽(121),但另一边的凹槽(121)较短,中节(12)邻上端有两个卡掣孔(122),通过弹片(15)的钢珠(16)与上节(11)接合,邻下端亦有两个卡掣孔(122),装入一倒“V”字形弹片(15),使钢珠(16)与下节(13)接合;下节(13)为可容纳中节(12)的圆形管,并且一边有凹槽(131),下节(13)邻上端有两个卡掣孔(132),通过弹片(15)的钢珠(16)与中节(12)接合。实施例1参见图2,本技术采用截面为正六边形的工程塑料管,且其零部件为工程塑料,它主要由上节(21)、中节(22)、下节(23)、挡片(24)及倒“V”字形弹片(25)所组成,上节(21)内含有一挡片(24),在上节(21)的邻下端处有两个对应的卡掣孔(211),装入一倒“V”字形的弹片(25),弹片(25)的两臂上各有一半球形凸起(26),该弹片(25)与半球形凸起(26)为一体成型件,便于将伞中棒收起,并与中节(22)接合;中节(22)邻上端有两个对应的卡掣孔(221),通过倒“V”字形弹片(25)及半球形凸起(26)与上节(21)接合,其邻下端亦有两个对应的卡掣孔(221),装入一倒“V”字形弹片(25)及半球形凸起(26),使之与下节(23)接合;下节(23)邻上端有两个对应的卡掣孔(231),通过倒“V”字形弹片(25)及半球形凸起(26)与中节(22)接合。参见图3,本技术的上节(21)、中节(22)、下节(23)为拉杆式套装结构。参见图4,本技术的上节(21)的上端与上巢(41)的连接方式及下节(23)下端与下巢(42)的连接方式均采用高周波放电方式来连接,这种方式可节省人力和安装时间。实施例2本技术的截面为正八边形,其他同实施例1。实施例3本技术的截面为正四边形,其他同实施例1。本技术及其零部件由于采用工程塑胶制成,其伞中棒截面为多边形,其倒“V”字形弹片(25)和半球形凸起(26)为一体成型件,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工序简单,安装容易,使用时其强度大,不易折断,滑动性好,噪音小,回收容易,省工省时。权利要求1.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节(21)、中节(22)、下节(23)以拉杆式套装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它采用截面为偶数多边形的工程塑胶管制成,其弹片(25)和凸起(26)为一体成形,节与节之间靠弹片(25)和凸起(26)进入卡掣孔(211、221、231)来实现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片(25)为倒“V”字形,其两臂的凸起(26)为半球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采用的管件截面为正六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它采用的管件截面为正八边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雨具,具体是指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节(21)、中节(22)、下节(23)以拉杆式套装所构成,其截面和材料为多边形的工程塑胶管,其弹片(25)和凸起(26)为一体成型件,节与节之间靠弹片(25)和凸起(26)进入卡掣孔(211、221、231)来实现接合,整个生产过程无污染,工序简单,安装容易,使用时,其强度大,不易折断,滑动性好,噪音小,回收容易,省工省时。文档编号A45B25/22GK2246413SQ96234350公开日1997年2月5日 申请日期1996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3月5日专利技术者刘智祥 申请人:刘智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它主要由上节(21)、中节(22)、下节(23)以拉杆式套装结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它采用截面为偶数多边形的工程塑胶管制成,其弹片(25)和凸起(26)为一体成形,节与节之间靠弹片(25)和凸起(26)进入卡掣孔(211、221、231)来实现接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中棒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弹片(25)为倒“V”字形,其两臂的凸起(26)为半球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智祥
申请(专利权)人:刘智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