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骨结构,尤其是一种活动式安全拉环定位扣合结构。
技术介绍
使用于伞具上的安全扣环已存在多年,它主要是让使用者不必直接碰触到伞中棒上的挡卡,而方便使用者确保安全收伞。例如美国第5,494,604号专利案,其揭示了一种安全扣环的构造,主要设计是以一可滑动的套管,具有内凸部,使其在收伞时,将套管下拉,利用内凸部把挡卡的凸出部向内推,而达到使扣环向下移动并收伞的目的。另外,美国第5,615,698号专利案也揭露了一种安全扣环的设计,主要是也包含一套管设于活动巢之外部,而藉由套管内的倾斜而来压迫位在伞中棒内的挡卡,来达到安全收伞的效果。上述两种已知构造虽然均可获得收伞时,保护使用者的手指不必直接接触挡卡的目的,而确保安全性。然而其构造于组装完成后,便形成不可分离的一体构造,当有故障时,因无法分离套管与拉环或活动巢,则难以维修,若要强行拆解,则必造成套管的损毁,无法再行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向社会提供一种活动式安全拉环定位扣合结构,亦即设计一种可活动分离的组合构造,使拉环的结合部及扣合部得以简易的扣合为一体来使用,或分离便利维修及故障之排除。本技术的技术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活动式安全拉环定位扣合结构,主要包括有一结合部及一扣合部,其特征在于:其中结合部包含一管部及一巢部,于管部的两侧设为长形孔,管部及巢部间形成一座部;扣合部的下方设为环部,于其中央孔内设有一圆凸部,而从两侧向上延伸各设以弹性扣合卡,并在中段位置形成一弯折结构,使尾端片与扣合片不在相同的平面内;二弹性扣合片的二尾端片分别卡入管部的长形孔内,组成一体的安全扣环;整体装设于伞具的中棒外部,而中棒上设有一弹性挡卡,该挡卡具有一上尖凸部及一下弧凸部,中间形成为凹弧部。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