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07 阅读:3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包括有:一上巢,上巢之下延管设有扣合块;一套合管设有扣合部,此扣合部设有上宽下窄之V形开口及与该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扣合槽,可供卡合上巢之扣合块;下巢活动套设于套合管;一手握推件固设于套合管;藉此当手握推件上推,推动下巢上移至开伞位时,上巢之扣合块可滑入扣合部,使其紧配固定而呈稳固的开伞状态,当手握推件反向旋转及下拉时,该上巢之扣合块即可与扣合槽脱开,使其达到收伞状态,故可有效避免手部被弓扣夹伤,达到确保使用者之安全。(*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伞具
,特指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技术背景习知伞具作为一种遮风挡雨的用具,其开伞时是藉由下巢沿中棒 上移,并透过连接下巢的支骨来撑开伞具主骨,使数根主骨张开而撑 起伞面,从而开伞使用。 一般的伞具,开伞时是利用中棒上的弹性扣 扣接下巢或支顶下巢下端面而使下巢定位,并藉此实现开伞使用;而 对于收伞通常是用手按压弹性扣,使之内縮后松开下巢,以便下巢沿 中棒下移而收伞。这种收伞方式安全性不佳,且极易弄伤手部。随后 有的伞具,为了避免手部直接接触弹性扣来按压之情形,是在下巢上增加设置按压片,由手部作用按压片,再由按压片作用弹性扣,由此 降低危险性。但这类结构还是有它的缺陷性,收伞动作依然需要手部 按压,还会容易造成手部的疼痛感,且作用点太小,不便操作,所以 实在有改进之必要。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知伞具之缺失与不便之处,秉持着研究创 新、精益求精之精神,利用其专业眼光及专业知识,研究出一种更为 实用且应用范围更广且符合产业利用价值之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 构。 、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利用机械 结构进行开收伞,代替手部按压,消除疼痛感和提高安全性的伞具之 安全开伞扣锁结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该结构包括有 一上巢,下方设 有一下延管,可供套合伞中棒,于下延管设有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扣合 块; 一套合管,上方设有上套部,于上套部设有与上述扣合块相对应的扣合部,此扣合部包括有上宽下窄v形开口及与该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扣合槽,扣合槽可与上巢之扣合块卡合,此套合管下方设有下接 部,且该下接部一侧设有定位条; 一下巢,系活动套设于下接部并连 接伞骨,该下巢内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对应套合管上的定位条套装, 并提供定位条转动之活动空间; 一手握推件,系设于下接部上,该手 握推件内周缘设有定位槽,此定位槽与定位条可相互匹配结合,使手 握推件与套合管固接成一体;藉此当手握推件上推至上巢时,该上巢 之扣合块可顺着扣合部之V形开口滑入至扣合槽,此时转动手握推件 使扣合块与扣合槽相互紧配扣合而呈稳固的开伞状态,当手握推件反 向旋转及下拉时,该上巢之扣合块即可与扣合槽脱开,使其达到收伞 状态。所述扣合块可设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椭圆形其中之一种可与 扣合槽卡扣紧配的形状;扣合槽设成单向或双向钩槽。所述手握推件与套合管可根据需要一体成型制作;这时,套合管 适合处设有凸缘,可使下巢顺此凸缘滑入套合管上至手握推件上方定位,凸缘卡制于下巢上端面而抵止下巢滑脱。 本技术还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该结构包括有 一上巢,下方设有一下延管,可供套合伞中棒,于下延管外缘设有上窄下宽之倒v形开口及与倒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卡合凹槽; 一套合管,上方设有上套 部,于上套部内周面设有卡合块,上套部套接上巢之下延管,而卡合 块可与上巢之卡合凹槽卡合,此套合管下方设有下接部,且该下接部 一侧设有定位条; 一下巢,系活动套设于下接部并连接伞骨,该下巢 内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对应套合管上的定位条套装,并提供定位条 转动之活动空间; 一手握推件,系设于下接部上,该手握推件内周缘 设有定位槽,此定位槽与定位条可相互匹配结合,使手握推件与套合 管固接成一体;藉此当手握推件上推至上巢时,使该卡合块进入倒V 形开口底部,此时转动手握推件,使套合管之卡合块滑入卡合凹槽扣 合紧配而呈稳固的开伞状态,当手握推件反向旋转及下拉时,该上巢 之扣合块即可与扣合槽脱开,使其达到收伞状态。所述卡合块可设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椭圆形其中之一种可与 卡合凹槽卡扣紧配的形状;卡合凹槽设成单向或双向钩槽。上述套合管之卡合块还可设置在上套部的外周面上,这时,上套 部套入上巢之下延管内,于下延管内设有一内套管,内套管套入套合管之上套部内,且内套管可供套合伞中棒,下延管外缘设有上窄下宽 之倒V形开口及与倒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卡合凹槽,卡合凹槽可与套合管之卡合块卡扣连接。所述卡合块可设为圆形、三角形、矩形或椭圆形其中之一种可与卡合凹槽卡扣紧配的形状;卡合凹槽设成单向或双向钩槽。本技术使用时,将手握推件上推至上巢时,使对应的卡合块 进入V形开口或倒V形开口之底部,此时转动手握推件,使相应的卡合块与扣合槽或卡合凹槽扣合紧配而呈稳固的开伞状态,当手握推件 反向旋转及下拉时,该相应扣合块即可与扣合槽或卡合凹槽脱开,达 到收伞状态。故可有效避免手部被弓扣夹伤,达到确保使用者之安全。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1A为本技术之手握推件与套合管一体成型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结构与伞中棒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之向上推动手握推件使伞具开伞动作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之用于多折伞具使伞具开伞动作示意图。 附图5为本技术之扣合槽改设为单向钩槽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6为本技术之扣合槽改设为单向钩槽与扣合块相互紧 配扣合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8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结构与伞中棒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9为附图7之A—A剖面示意图。附图1 0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结构向上推动手握推件使伞 具开伞动作示意图。附图11为本技术之第二实施结构用于多折伞具使伞具开 伞动作示意图。附图l2为本技术之卡合凹槽改设成为单向钩槽立体分解 示意图。附图l2A为附图12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1 2 B为附图1 2另一局部剖面示意图。附图l3为本技术之本技术之卡合凹槽改设为单向钩槽与卡合块相互紧配扣合动作示意图。附图l4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l5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结构与伞中棒组合立体示意图。附图l6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结构向上推动手握推件使伞 具开伞动作示意图。附图l7为本技术之第三实施结构用于多折伞具使伞具开 伞动作示意图。附图l8为本技术之卡扣槽改设成为单向钩槽立体分解示 意图。附图l9为本技术之卡扣槽改设成为单向钩槽使伞具开伞 动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技术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 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首先请参阅附图1至附图2 ,系为本技术之第一实施结构立 体分解示意图及本技术之第一实施结构组合立体示意图,本实用 新型系有关于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包括有一上巢1,下方设有一下延管1 1,可供套合伞中棒5 ,于下延管1 1前后面各设有一扣合块1 2 ;一套合管2 ,上方设有上套部2 1,该上套部2 1可与上巢1之 下延管l l套合,且于上套部2 1前后面设有与上述扣合块1 2相对 应之扣合部2 2 ,该扣合部2 2系由上宽下窄之V形开口 2 2 1及与 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扣合槽2 2 2所组成,可供卡扣上巢1之扣合块 1 2 ,该套合管2下方设有下接部2 3 ,且该下接部2 3 —侧设有定 位条2 4 ;一下巢3,系活动套设于下接部2 3,该下巢3内周缘对应于定 位条2 4之位置处设有限位槽3 1 ;限位槽31对应套合管上的定位条 24套装,并提供定位条24转动之活动空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具之安全开伞扣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构包括有: 一上巢,下方设有一下延管,可供套合伞中棒,于下延管设有一个或两个或多个扣合块; 一套合管,上方设有上套部,于上套部设有与上述扣合块相对应的扣合部,此扣合部包括上宽下窄V形开口及与该V形开口底部相通之扣合槽,扣合槽可与上巢之扣合块卡合,此套合管下方设有下接部,且该下接部一侧设有定位条; 一下巢,系活动套设于套合管的下接部并连接伞骨,该下巢内周设有限位槽,限位槽对应套合管上的定位条套装,并提供定位条转动之活动空间; 一手握推件,系接于套合管的下接部上,该手握推件内周缘设有定位槽,此定位槽与定位条可相互匹配结合,使手握推件与套合管固接成一体; 藉此当手握推件上推至上巢时,该上巢之扣合块可顺着扣合部之V形开口滑入至扣合槽,此时转动手握推件使扣合块与扣合槽相互紧配扣合而呈稳固的开伞状态,当手握推件反向旋转及下拉时,该上巢之扣合块即可与扣合槽脱开,使其达到收伞状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