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8954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包括反硝化系统、亚硝化系统及循环系统,亚硝化系统连通反硝化系统,循环系统连通亚硝化系统与反硝化系统;反硝化系统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及出水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使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整体均有较为丰富的生物相,能提高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在曝气量较低、碳源较少情况下,通过在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实现对废水中COD、TN的去除。

An upflow water distribution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sation biofilte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upstream distributor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sation biological filter, which comprises a denitrification system, a nitrosation system and a circulating system, a nitrosation system connected with a denitrification system, and a circulating system connected with a nitrosation system and a denitrification system; a denitrification system with an upstream aerated biological filter and a water distribution system. Air distribution system, backwash system and effluent weir. The upstream distributor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sation biological filter of the utility model enables the biological filler in the biological filter to have more abundant biological phases as a whole, and improves the treatment capacity of the upstream distributor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osation biological filter.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lower aeration and less carbon source, the upstream distributor water cloth is adopted to distribute the biological filler. Short-cut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re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between gas denitrification and nitrite biofilter to remove COD and TN from waste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生物滤池
,具体地,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由于城市与工业的发展,人类社会活动排放越来越多废水。废水中含有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会引起水体发黑、发臭、富营养化。目前,城市污水厂处理工艺包括活性污泥工艺、序批式活性污泥工艺、A/O/A工艺等,能有效去除废水中污染物,如市政污水厂出水COD浓度一般在50至100毫克/每升之间,NH3-N在15至25毫克/每升之间,而一级排放标准则要求COD低于50毫克/每升,NH3-N低于5毫克/每升,TN低于15毫克/每升。为了改善自然水体水质,降低水环境污染负荷,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对废水排放标准提出更高要求。污水厂原有工艺出水往往不能完全达到排放标准,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有不同程度的超标。此外,垃圾填埋场渗出的垃圾渗滤液,养殖场排放的养殖废水等,含有大量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由于废水排放标准的提高,废水污染物超标问题亟待解决。现有废水深度处理工艺包括芬顿、臭氧等高级氧化技术,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活性炭等吸附技术,膜生物反应器、生物滤池等兼具生物与物理过滤作用的技术。芬顿、臭氧等高级氧化技术主要用于去除废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成本较高。超滤、纳滤、反渗透等膜技术能截留水中细菌、蛋白、脂肪、多糖、腐殖质、重金属、各种盐类,成本较高。活性炭也能吸附部分水中有机物、重金属,但再生困难,成本较高。膜生物反应器集物理过滤与生物处理双层作用,出水水质良好。但膜需定期清洗,运行成本相对较高。生物滤池是目前应用广泛,投资和运营成本较低的深度处理技术,其主要运用于市政污水厂、自来水厂、垃圾渗滤液与一些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常规的厌氧、好氧处理工艺往往不能彻底降解废水中有机物、氮、磷。常用生物滤池为曝气生物滤池,曝气量较大,在去除COD与NH3-N方面有较佳效果,但对去除TN效果欠佳。此外,常规曝气生物滤池存在上端生物填料生物相稀少,处理效率低等弊端,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包括反硝化系统、亚硝化系统及循环系统,亚硝化系统连通反硝化系统,循环系统连通亚硝化系统与反硝化系统;以及其中反硝化系统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及出水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通过出水管连通亚硝化系统,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内部具有承托层及设置于承托层的生物填料层,布水系统通过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与循环系统,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布气系统通过气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反冲洗系统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出水堰设置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顶端,并对应生物填料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布水系统包括布水水泵、第一布水阀门及至少一液体流量计,布水水泵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废水池,第一布水阀门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布水水泵与循环系统,至少一液体流量计的进口及出口分别通过水管连通第一布水阀门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每个液体流量计通过第二布水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布气系统包括布气气泵及至少一气体流量计,至少一气体流量计通过气管连通布气气泵,每个气体流量计通过气体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反冲洗系统包括反冲洗水泵及反冲洗气泵,反冲洗水泵通过反冲洗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气泵通过反冲洗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循环系统包括循环泵体及循环液体流量计,循环泵体的进口通过循环水管连通亚硝化系统,循环液体流量计的进口通过循环水管与循环液体阀门连通循环泵体的出口,循环液体流量计的出口通过循环水管连通水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使生物滤池内生物填料整体均有较为丰富的生物相,能提高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的处理能力,在曝气量较低、碳源较少情况下,通过在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进行短程硝化反硝化反应,实现对废水中COD、TN的去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包括反硝化系统1、亚硝化系统2及循环系统3。亚硝化系统2连通反硝化系统1,循环系统3连通亚硝化系统2与反硝化系统1。首先,废水通入反硝化系统1,废水经过反硝化系统1进入亚硝化系统2,废水在反硝化系统1停留1至24小时,于此同时,废水在亚硝化系统2停留1至24小时,废水分别在反硝化系统1与亚硝化系统2产生亚硝化反应,分别将废水中的NH3-N转化NO2-N;其次,循环系统3将亚硝化系统2的废水循环回流至反硝化系统1,亚硝化系统2中的NO2-N与反硝化系统1中的NH3-N产生反硝化反应,将反硝化系统1的废水中的NH3-N转化为氮气,于此同时,反硝化系统1中的废水通入亚硝化系统2,反硝化系统1中的NO2-N与亚硝化系统2中的NH3-N产生反硝化反应,将亚硝化系统2中的NH3-N转化为氮气,达到同时去除COD与TN的目的。具体应用时,反硝化系统1与亚硝化系统2的结构及运行原理一致,下面,本技术将以反硝化系统1为例,说明反硝化系统1与亚硝化系统2的结构及运行原理。反硝化系统1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通过出水管连通亚硝化系统2,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布水系统12通过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与循环系统3,布水系统12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气系统13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反冲洗系统14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反冲洗系统14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出水堰15设置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出水堰15对应生物填料层112。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溶解氧浓度控制在0至0.2毫克/每升之间,首先,布水系统12通入废水至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于此同时,布气系统13通入空气至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废水与空气于生物填料层112交汇,然后,废水与空气于生物填料层112内发生亚硝化反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系统(1)、亚硝化系统(2)及循环系统(3),所述亚硝化系统(2)连通所述反硝化系统(1),所述循环系统(3)连通所述亚硝化系统(2)与所述反硝化系统(1);以及其中所述反硝化系统(1)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亚硝化系统(2),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所述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水系统(12)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与循环系统(3),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反冲洗系统(14)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出水堰(15)设置于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反硝化系统(1)、亚硝化系统(2)及循环系统(3),所述亚硝化系统(2)连通所述反硝化系统(1),所述循环系统(3)连通所述亚硝化系统(2)与所述反硝化系统(1);以及其中所述反硝化系统(1)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亚硝化系统(2),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所述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水系统(12)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与循环系统(3),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反冲洗系统(14)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出水堰(15)设置于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布水布气反硝化与亚硝化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12)包括布水水泵(121)、第一布水阀门(122)及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所述布水水泵(121)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废水池,所述第一布水阀门(122)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所述布水水泵(121)与循环系统(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陈佛颂徐瑞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合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