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79155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2-19 01: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其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及出水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内部具有承托层及设置于承托层的生物填料层,布水系统通过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布气系统通过气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反冲洗系统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出水堰设置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顶端,并对应生物填料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进水水质,调节各布水布气系统的进水量和进气量,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从下至上的进水量和曝气量依次减少,进而增加单元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
本技术涉及一种曝气生物滤池
,具体地,特别是涉及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
技术介绍
曝气生物滤池目前已广泛的应用于市政污水、低浓度工业废水、受污染原水、自来水的深度处理。它由布水系统、布气系统、承压层、生物填料等四部分构成。它是一种微生物生长系统,通过附着在微生物的吸收、降解、氧化、合成等作用,去除可生物降解和利用的溶解性物质。该工艺集生物氧化与物理过滤于一体的深度处理技术。曝气生物滤池生物填料包括陶粒、颗粒活性炭、火山岩、沸石等,填料高度一般为3至9米。曝气生物滤池一般用于处理低浓度废水,进水COD、NH3-N等浓度较低,曝气生物滤池流向分为上流式和下流式,上流式是较为常见的形式。因此,在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时,生物填料下端废水含有相对较多营养,生物相较为丰富,废水经过下端生物作用和物理过滤,可生物降解利用的有机物、氮、磷已基本去除,上端生物填料生物相较为稀少,上端的生物氧化与物理过滤作用也大大降低,废水中有机物、营养物质去除率大大降低,所以,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上端运行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其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布水系统、布气系统、反冲洗系统及出水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内部具有承托层及设置于承托层的生物填料层,布水系统通过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布气系统通过气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反冲洗系统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其对应生物填料层,出水堰设置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的顶端,并对应生物填料层。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布水系统包括布水水泵、第一布水阀门及至少一液体流量计,布水水泵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废水池,第一布水阀门通过水管连通布水水泵,至少一液体流量计的进口及出口分别通过水管连通第一布水阀门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每个液体流量计通过第二布水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布气系统包括布气气泵及至少一布气流量计,至少一布气流量计通过气管连通布气气泵,每个布气流量计通过布气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反冲洗系统包括反冲洗水泵及反冲洗气泵,反冲洗水泵通过反冲洗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气泵通过反冲洗阀门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的出水堰的两端分别具有出水堰阀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的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根据进水水质,调节各布水布气系统的进水量和进气量,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从下至上的进水量和曝气量依次减少,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从下而上均有原水进入,使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上端营养较为丰富,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上端生物相大大增加,从而使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量显著增加,进而增加单元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处理量,减少所需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体积,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请参阅图1,其是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1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1,其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布水系统13通过水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3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气系统13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反冲洗系统14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反冲洗系统14对应生物填料层112,出水堰15设置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出水堰15对应生物填料层112。首先,布水系统12通入废水至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于此同时,布气系统13通过空气至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废水与空气于生物填料层112交汇,然后,废水与空气于生物填料层112内发生吸收、降解、氧化、合成反应,空气将废水中难于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氧化为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反冲洗系统14反冲洗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防止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存在堵塞造成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1的使用效率降低。并且,出水堰15防止废水带的颗粒和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流出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1。在本实施方式中,承托层111为钢板制作而成。生物填料层112为陶粒、颗粒活性炭、火山岩、沸石中的任意一种,生物填料层112的高度介于3至9米之间,布水系统12与布气系统13对应生物填料层112的两端。布水系统12包括布水水泵121、第一布水阀门122及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布水水泵121的进口通过水管连通废水池,第一布水阀门122通过水管连通布水水泵121,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的进口及出口分别通过水管连通第一布水阀门122与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每个液体流量计123通过第二布水阀门124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水泵121传送废水至第一布水阀门122,废水通过第一布水阀门122、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及第二布水阀门124进入生物填料层112,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记录通入废水的量,当传送废水的量达到预定数值时,布水水泵121停止工作,第一布水阀门122与第二布水阀门124关闭。并且,在本技术中,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的数量可根据生物填料层112的高度进行调整,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填料层112的高度介于3至6米之间,对应地,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的数量为三个,每个液体流量计123的间隔介于1至3米之间,三个液体流量计123的连通水管平衡设置。第二布水阀门124起到控制废水进入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作用,当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处理较少量的废水时,可选择性的关闭第二布水阀门124,达到节约的目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布水系统12通过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统计通入的废水量,进而提高整体催化氧化效率。布气系统13包括布气气泵131及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通过气管连通布气气泵131,每个布气流量计132通过布气阀门133连通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气气泵131传送空气至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传送空气至生物填料层112,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记录传送空气的数量,当传送空气的数量达到预定数值时,布气阀门133关闭,停止传送空气。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生物填料层112的高度介于3至9米之间,对应地,至少一布气流量计132的数量为三个,每个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所述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水系统(12)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反冲洗系统(14)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出水堰(15)设置于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布水系统(12)、布气系统(13)、反冲洗系统(14)及出水堰(15),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内部具有承托层(111)及设置于所述承托层(111)的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水系统(12)通过水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布气系统(13)通过气管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反冲洗系统(14)连通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所述出水堰(15)设置于所述上流式曝气生物滤池(11)的顶端,并对应所述生物填料层(1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流式布水布气曝气生物滤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系统(12)包括布水水泵(121)、第一布水阀门(122)及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23),所述布水水泵(121)的进口通过所述水管连通废水池,所述第一布水阀门(122)通过所述水管连通所述布水水泵(121),所述至少一液体流量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志伟陈佛颂徐瑞娥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合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