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取件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5847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1 00: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取件设备,包括移动装置、翻转机构、及连接翻转机构的取件机构;翻转机构包括连接移动装置的支架、与支架枢接的驱动件、及连接支架与驱动件的动力传送机构;动力传送机构包括枢接在支架上的旋转轴及连杆,连杆的一端与旋转轴固定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驱动件枢接;取件机构与旋转轴固定连接。本翻转取件设备通过取件机构连接工件,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取件机构翻转,从而实现工件的翻转。本翻转取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翻转取件设备
本技术涉及传送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操作方便的翻转取件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动力电池已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对动力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大,这对动力电池的装配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动力电池盖板的组装一般采用塑胶条平放吸取装配,然而,由于塑胶条的壁很薄,平放堆叠在一起的时候会出现滑动和偏移现象,导致出料位置不准确,造成装配困难、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不良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操作方便、结构简单的翻转取件设备。一种翻转取件设备,包括移动装置、翻转机构、及连接翻转机构的取件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移动装置的支架、与支架枢接的驱动件、及连接支架与驱动件的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枢接在支架上的旋转轴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枢接;所述取件机构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本技术的翻转取件设备通过取件机构连接工件,通过翻转机构带动取件机构翻转,从而实现工件的翻转。本翻转取件设备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大大提高了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传送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取件机构。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件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安装板、及连接安装板的若干取件部;所述取件部连接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取件机构还包括内置所述安装板的伸缩件,当所述伸缩件伸长穿设所述安装板时,该伸缩件抵接所述工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支架的外侧的凸块、安装于凸块上方的第一限位块、及安装于凸块下方的第二限位块;所述旋转轴穿设所述凸块后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凸设于所述支架的外侧,该第一限位块背向所述支架的一端设置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限位块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架的一端,该第二限位块的另一端设置第二定位件。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的一侧设置安装座,所述驱动件的一端枢接在所述安装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设置所述安装座的一端还设置固定座;所述移动装置包括控制部、枢接控制部的连接块、安装在连接块的操作部、及连接操作部的升降杆;所述升降杆卡接所述固定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杆背向所述操作部的一端设置滑轨,该升降杆穿设定位环,所述定位环的内侧设置对应所述滑轨的凸起,该定位环抵接所述固定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上设有若干减重孔。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翻转取件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翻转取件设备中翻转机构与取件机构的示意图;图3为图1翻转取件设备的提升升降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翻转取件设备的翻转工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注说明:翻转取件设备100、移动装置10、控制部11、连接块12、操作部13、升降杆14、定位环15;翻转机构20、支架21、减重孔210、第一支撑块22、第二支撑块23、固定座24、安装座25、凸块26、第一限位块27、第一定位件271、通孔272、第二限位块28、第二定位件281、驱动件29;动力传送机构30、连杆31、旋转轴32、固定块33、取件机构40、安装板41、取件部42、卡接件43、针形气缸44、工件5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技术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方式的一种翻转取件设备100,包括移动装置10、翻转机构20、及连接翻转机构20的取件机构40;取件机构40连接工件50。本翻转取件设备100通过取件机构40连接工件50,通过翻转机构20带动取件机构40翻转,从而实现工件50的翻转。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装置10安装在基板(图未示)上,移动装置10包括控制部11、枢接控制部11的连接块12、安装在连接块12的操作部13、及连接操作部13的升降杆14;升降杆14卡接在翻转机构20。连接块12的一端枢接在控制部13上,该连接块12的另一端枢接在操作部13下,控制部11驱动连接块12水平转动,操作部13可绕连接块12的一端水平转动,操作部13控制升降杆14的上下运动。升降杆14背向操作部13的一端设置滑轨(图未标),该升降杆14穿设一定位环15,定位环15的内侧设置对应滑轨的凸起(图未标),该定位环15沿滑轨上下滑动。请一并参阅图2,翻转机构20包括连接移动装置10的支架21、与支架21枢接的驱动件29、及连接支架21与驱动件29的动力传送机构3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支架21包括第一支撑块22、及连接第一支撑块22的第二支撑块23,支架21呈L形,支架21上设有若干减重孔210。具体地,第一支撑块22上设置固定座24,升降杆14卡接固定座24;当升降杆14卡接固定座24时,定位环15抵接固定座24。第一支撑块22的一侧设置安装座25,驱动件29的一端枢接在安装座25。第二支撑块23的外侧设置凸块26、安装于凸块26上方的第一限位块27、及安装于凸块26下方的第二限位块28。第一限位块27凸设于第二支撑块23的外侧,该第一限位块27背向第二支撑块23的一端凸设第一定位件271,当取件机构40取件时,取件机构40抵接第一定位件271;第二限位块28的一端连接在第二支撑块23的一端,该第二限位块28的另一端凸设第二定位件281,当取件机构40翻转后,取件机构40抵接第二定位件281。具体地,第二支撑块23的两侧均设置一凸块26,第一定位件271与第二定位件281均为螺钉。可选地,第一限位块27与第二限位块28呈90度角。进一步地,第一限位块27设有若干通孔272,以便减重。在一具体实施例中,驱动件29为气缸。动力传送机构30包括枢接在支架21上的连杆31、连接连杆31的旋转轴32、及固定于旋转轴32的固定块33。旋转轴32穿设凸块26,该旋转轴32与连杆31的一端固定连接,连杆31的另一端枢接驱动件29。取件机构40包括连接动力传送机构30的安装板41、及连接安装板41的若干取件部42。取件部42连接工件50,固定块33背向旋转轴32的一端卡接在安装板41。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取件部42为吸盘,该取件部42为两个。可选地,为了更牢固连接工件50,取件机构40包括凸设安装板41的若干卡接件43,卡接件43连接工件50。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卡接件43为两个,两卡接件43设置在两取件部42之间。进一步地,卡接件43内置弹性件,当工件50安装于治具上时,卡接件43还能起到避位的作用。进一步地,取件机构40还包括内置安装板41的伸缩件(图未示)及驱动伸缩件的针形气缸44。当伸缩件44伸长穿设安装板41时,该伸缩件44抵接工件50。可选地,取件机构40为机械手。使用本翻转取件设备100时,传送机构(图未示)将侧放的工件50传送到加工区域,同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翻转机构、及连接翻转机构的取件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移动装置的支架、与支架枢接的驱动件、及连接支架与驱动件的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枢接在支架上的旋转轴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枢接;所述取件机构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装置、翻转机构、及连接翻转机构的取件机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连接所述移动装置的支架、与支架枢接的驱动件、及连接支架与驱动件的动力传送机构;所述动力传送机构包括枢接在支架上的旋转轴及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驱动件枢接;所述取件机构与所述旋转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传送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所述旋转轴的固定块,该固定块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取件机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机构包括连接所述固定块的安装板、及连接安装板的若干取件部;所述取件部连接工件。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件机构还包括内置所述安装板的伸缩件,当所述伸缩件伸长穿设所述安装板时,该伸缩件抵接所述工件。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设置在支架的外侧的凸块、安装于凸块上方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仁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炫硕智造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