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裕专利>正文

全光纤耦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3756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所述外光纤层内设置有至少1根内管,所述内管中设置有内光纤;所述外光纤层、至少1根内管以及内光纤形成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第一锥段、过渡段、第二锥段以及输出段。该光纤耦合器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低的传输损耗,更高的承受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光纤耦合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全光纤耦合器。
技术介绍
光纤激光器是继传统气体激光器和固体激光器后的第三代新型激光器,具有结构紧凑、寿命长、免维护、光束质量好、节能环保等优点,已成功应用于机械加工、医疗、汽车制造及军事等领域。光纤耦合器是光纤激光器中关键器件之一,其作用是将泵浦光耦合到输出光纤的包层,并将信号光耦合到输出光纤的纤芯中。一方面,耦合器需要尽可能地提高泵浦光的耦合效率;另一方面,耦合器需要尽可能地减少信号光的传输损耗。例如,专利US6434302提出了一种光纤耦合器的制作方法,先将泵浦光纤(外光纤)拉锥缩小至指定直径,然后将信号光纤(内光纤)腐蚀缩小至指定直径,最后将泵浦光纤与信号光纤按照一定形状组合成光纤束。为了保证信号光纤与泵浦光纤(外光纤)紧密结合在一起,必须通过加热拉锥等手段,再次对泵浦光纤(外光纤)和信号光纤(内光纤)进行处理。这种制作光纤耦合器的方法具有如下弊端:1、拉锥后的泵浦光纤(外光纤)的强度较差,在制作光纤束的过程中极易受损。2、泵浦光纤(外光纤)直接与信号光纤接触,加热拉锥过程中,泵浦纤(外光纤)挤压信号光纤(内光纤)导致信号光纤(内光纤)无法维持圆形对称结构。这将影响信号光纤(内光纤)的传输损耗。3、制作工序复杂,不易批量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光纤耦合器,解决以往耦合器强度低、传输损耗大的缺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所述外光纤层内设置有至少1根内管,所述内管中设置有内光纤;所述外光纤层、至少1根内管以及内光纤形成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第一锥段、过渡段、第二锥段以及输出段。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为1根,所述内管外的外光纤层为多根外光纤,各个外光纤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内管为多根,各个内管组成内管束,所述内管束位于外光纤层内,所述外光纤层为多根外光纤,各个外光纤围绕内管束外部呈环形分布,各个外光纤经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束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外光纤层外设置有外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一种全光纤耦合器,该光纤耦合器具有更强的结构强度,更低的传输损耗,更高的承受功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耦合器半剖视图;图2是实施例一种耦合器截面图;图3是实施例二种耦合器截面图;图4是实施例三种耦合器截面图;图5是实施例四种耦合器截面图;其中,1、外管,2、内管,3、内光纤,4、外光纤,1A、输入段,1B、第一锥段,1C、过渡段,1D、第二锥段,1E、输出段。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外光纤层内设置有1根内管2,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外光纤层、内管2以及内光纤3形成光纤束,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各段分别通过拉锥熔融形成。内管2外的外光纤层为6根外光纤4组成,外光纤4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各个外光纤4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2表面。在外光纤层外设置外管1,外管1也是通过拉锥熔融与各个外光纤4连接。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外光纤层内设置有1根内管2,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外光纤层、内管2以及内光纤3形成光纤束,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各段分别通过拉锥熔融形成。内管2外的外光纤层为12根外光纤4,外光纤4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各个外光纤4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2表面。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之间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一中增加一个外管1,本实施例没有;外管1的设计在于对耦合器增加一层保护。实施例三:如图4所示,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外光纤层内设置有3根内管2,内管2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3个内管2组成内管束;外光纤层、内管束以及内光纤3形成光纤束,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各段分别通过拉锥熔融形成。外光纤层为6根外光纤4,各个外光纤4围绕内管束外部呈环形分布,各个外光纤4经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束表面;在外光纤层外部设置有外管1,外管1也是通过拉锥熔融与各个外光纤4连接。实施例四:如图5所示,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包括外光纤层,外光纤层内设置有3根内管2,内管2的数量和尺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3个内管2组成内管束。外光纤层为6根外光纤4,外光纤4的数量和尺寸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各段分别通过拉锥熔融形成。各个外光纤4围绕内管束外部呈环形分布,各个外光纤4经拉锥熔融后粘附在内管束表面。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三之间的区别在于:实施例三中增加一个外管1,本实施例没有;外管1的设计在于对耦合器增加一层保护。上述四个实施例中介绍的耦合器,最大的亮点在于通过增加了一根内管2,改变了整个耦合器的加工工艺;现在通过了增加了内管2,制作时,将多根外光纤4先与内管2连接形成光纤束,然后经过拉锥熔融在一起,然后内光纤3腐蚀到指定直径后,将内光纤3穿入内管2中,再次拉锥光纤束,使得内光纤3和内管2熔融到一起,整个过程,避免了多次拉锥。增加内管2,提升整个耦合器的强度。通过使用内管2,可以把大部分的信号光耦(内光纤3)合入内管,从而不传输至泵浦光纤(外光纤4)内,这样有利于提高泵浦源的寿命,增加产品的可靠性。内管2的设置也能有效防止内光纤3挤压外光纤4,有效维持圆形对称结构,保证传输损耗。以上述依据本技术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技术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技术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光纤层,所述外光纤层内设置有至少1根内管(2),所述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所述外光纤层、至少1根内管(2)以及内光纤(3)形成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光纤耦合器,其特征是,包括外光纤层,所述外光纤层内设置有至少1根内管(2),所述内管(2)中设置有内光纤(3);所述外光纤层、至少1根内管(2)以及内光纤(3)形成光纤束,所述光纤束从左至右依次形成输入段(1A)、第一锥段(1B)、过渡段(1C)、第二锥段(1D)以及输出段(1E)。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光纤耦合器,其特征是,所述内管(2)为1根,所述内管(2)外的外光纤层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裕
申请(专利权)人:张裕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