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8292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调味料搅拌用扇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与扇叶并不能有效适用于不同大小型号的工业炒锅搅拌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连接主杆,多根顶端均铰接在连接主杆底端的搅拌扇叶连接侧杆,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搅拌扇叶连接侧杆的底端连接的扇叶本体;所述扇叶本体的弧度与搅拌锅的内壁相同;所述搅拌扇叶连接侧杆包括底端具有外螺纹的内杆和顶端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外杆;该内杆顶端铰接在连接主杆底端位置处,该外杆底端则与扇叶本体的一端端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满足不同内壁弧度搅拌的需求,具有适用范围更加广泛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调味料搅拌用扇叶
本技术涉及搅拌装置的扇叶,尤其涉及调味料搅拌用扇叶。
技术介绍
工业炒锅通常应用在食品领域中,在食品领域中常用作搅拌加热的作用,现有技术中工业炒锅上配套的搅拌装置通常都仅仅只是达到大部分混合均匀的目的。在加热的工业炒锅中,通常由于锅体上的温度相对较高,导致邻近锅体内表面部分的食品,其水分流失更快,粘度增加更快,进而导致高粘度的食物粘附在锅体内表面上,导致混合不均匀以及后期不便于清理的情况发生。在现有技术中,本领域技术人员要解决该问题时,通常是采用一个定制的与锅体弧度和大小均相匹配的扇叶安装在搅拌机构上,但是该结构仅仅只能适用于一种工业炒锅,在锅体大小以及锅体内壁弧度不同时,并不能够有效适用,因而,在更换了不同型号的炒锅后,通常还需要重新再定制一件满足新炒锅弧度和尺寸大小的扇叶,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与扇叶并不能有效适用于不同大小型号的工业炒锅搅拌用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解决上述问题的调味料搅拌用扇叶。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包括连接主杆,多根顶端均铰接在连接主杆底端的搅拌扇叶连接侧杆,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搅拌扇叶连接侧杆的底端连接的扇叶本体;所述扇叶本体的弧度与搅拌锅的内壁相同;所述搅拌扇叶连接侧杆包括底端具有外螺纹的内杆和顶端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外杆;该内杆顶端铰接在连接主杆底端位置处,该外杆底端则与扇叶本体的一端端部铰接。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在工业炒锅的型号变换后,可以仅仅通过更换不同弧度大小的扇叶本体,实现多种弧度安装方式的变换,同时,通过搅拌扇叶连接侧杆可调节长度的设置方式,进而可有效满足不同大小搅拌的需求,适用范围更加广泛。进一步,所述内杆顶端均设置有具有圆孔的片状挂件,该连接主杆底端则设置有水平挂杆,该片状挂件通过圆孔挂接在水平挂杆上。为了使扇叶本体更加紧密的贴合在工业炒锅的内壁上,同时,有效避免扇叶本体与工业炒锅内壁贴合过于紧密导致的摩擦损伤,所述连接主杆顶端还设置有缓冲件。优选地,所述缓冲件包括底端内部空心且具有与空心连通的直线导孔的上固定件,顶端伸入到上固定件的空心部位内的下固定件,设置在下固定件顶端位置处且卡接在直线导孔上的卡件,安装在上固定件与下固定件之间且位于空心位置处的螺旋弹簧,以及防止卡件脱出直线导孔的限位卡齿;所述直线导孔沿着上固定件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上固定件底端设置有外螺纹,该限位卡齿则为与上固定件底端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1、本技术在工业炒锅的型号变换后,可以仅仅通过更换不同弧度大小的扇叶本体,实现多种弧度安装方式的变换,适用类型更多。2、本技术通过搅拌扇叶连接侧杆可调节长度的设置方式,进而可有效满足不同大小搅拌的需求,适用的大小范围更加广泛;并且通过长度的调节,在还能有效将搅拌扇叶连接侧杆限制在特定的角度上,避免其由于重力移动到半球形下部锅体的底端,进而有效达到锅体全部内壁上调味料混合均匀的目的,效果更加显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到工业炒锅上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技术安装到工业炒锅上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技术中缓冲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连接主杆,2—搅拌扇叶连接侧杆,3—扇叶本体,4—片状挂件,5—水平挂杆,6—缓冲件;21—内杆,22—外杆;61—上固定件,62—下固定件,63—螺旋弹簧,64—限位卡齿,65—卡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如图1所示,包括连接主杆1,多根顶端均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的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的底端连接的扇叶本体3;所述扇叶本体3的弧度与搅拌锅的内壁相同。其中,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包括底端具有外螺纹的内杆21和顶端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外杆22;该内杆21顶端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位置处,该外杆22底端则与扇叶本体3的一端端部铰接。当工业炒锅为半圆球形时,该扇叶本体3为扇形结构,当工业炒锅的下部为半圆球形、上部为筒状结构时,该扇叶本体3包括扇形结构和条状结构。当工业炒锅为圆球形时的具体安装如图2所示,当工业炒锅的下部为半圆球形、上部为筒状结构时,本技术的具体安装如图3所示。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铰接的方式不同,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内杆21顶端均设置有具有圆孔的片状挂件4,该连接主杆1底端则设置有水平挂杆5,该片状挂件4通过圆孔挂接在水平挂杆5上。同理,在扇叶本体3一端上表面的左侧设置一个具有通孔的铰接件,在扇叶本体3另一端上表面的右侧也设置一个具有通孔的铰接件,该外杆22底端则设置有用于该扇叶本体3上铰接件铰接的铰接杆,该铰接杆的长度大于两个铰接件厚度之和,如图1所示。实施例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增加有缓冲件6,如图1-4所示,具体设置如下:所述连接主杆1顶端还设置有缓冲件6。所述缓冲件6包括底端内部空心且具有与空心连通的直线导孔的上固定件61,顶端伸入到上固定件61的空心部位内的下固定件62,设置在下固定件62顶端位置处且卡接在直线导孔上的卡件65,安装在上固定件61与下固定件62之间且位于空心位置处的螺旋弹簧63,以及防止卡件65脱出直线导孔的限位卡齿64;所述直线导孔沿着上固定件61的中心轴线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该限位卡齿64可以使直接焊接的固定件,也可以使能够拆卸安装的可更换件。本实施例中还例举了一种可更换件的结构,具体设置为:在上固定件61底端设置外螺纹,该限位卡齿64则为与上固定件61底端外螺纹相匹配的螺母,该螺母可拆卸安装,因而该限位卡齿34为可更换件中的其中一种设置方式。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杆(1),多根顶端均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的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的底端连接的扇叶本体(3);所述扇叶本体(3)的弧度与搅拌锅的内壁相同;所述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包括底端具有外螺纹的内杆(21)和顶端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外杆(22);该内杆(21)顶端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位置处,该外杆(22)底端则与扇叶本体(3)的一端端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1.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主杆(1),多根顶端均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的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两端分别与相邻两根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的底端连接的扇叶本体(3);所述扇叶本体(3)的弧度与搅拌锅的内壁相同;所述搅拌扇叶连接侧杆(2)包括底端具有外螺纹的内杆(21)和顶端具有与该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的外杆(22);该内杆(21)顶端铰接在连接主杆(1)底端位置处,该外杆(22)底端则与扇叶本体(3)的一端端部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调味料搅拌用扇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杆(21)顶端均设置有具有圆孔的片状挂件(4),该连接主杆(1)底端则设置有水平挂杆(5),该片状挂件(4)通过圆孔挂接在水平挂杆(5)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本军向万光贺红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珪一食品开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