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费先艳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8005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枪、设置于汽车内并与充电枪相匹配的对接装置,所述的充电枪包括绝缘手柄、枪头,所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壳体、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均设置于对接壳体内,并且对接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推动机构与充电触头连接,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

An automatic docking and recharging device for new energy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utomatic docking and resetting charging device for new energy vehicles, including a charging gun, a docking device arranged in the car and matching with the charging gun. The charging gun comprises an insulating handle and a gun head. The docking device comprises a docking shell, a docking power mechanism, a driving mechanism and a charging contact. The docking power mechanism, the pushing mechanism and the charging contact are all arranged in the docking shell, and the docking power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pushing mechanism and the push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charging contact. The docking power mechanism is used to receive the power generated by the movement of the gun head and transmit it to the pushing mechanism. The pushing mechanism is in motion. Under the action of force, the charging contact is aligned with the gun he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长,汽车的保有量持续攀升,随之而来的是交通拥堵,空气污染,石油资源短缺等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优先发展电动汽车无疑是缓解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电动汽车与传统汽车相比,最突出的优势在于它能源消耗低、运输成本低、尾气污染相对较少,但在充电枪头插入/拨出电动汽车的充电设备时,若工作人员操作不当或外界因素影响下,会造成触电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汽车充电设备,用以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包括充电枪、设置于汽车内并与充电枪相匹配的对接装置,所述的充电枪包括绝缘手柄、枪头,所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壳体、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均设置于对接壳体内,并且对接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推动机构与充电触头连接,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所述的枪头为圆柱体结构,枪头的一端面设置有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枪头的另一端与绝缘握柄连接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外置台阶,绝缘握柄内设置有用于电源线穿插的穿设孔,所述的外界电源的零线/火线/地线分别穿过穿设孔后位于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内;所述的对接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并且外壳本体水平固定安装于车体内,外壳本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封闭端均垂直于地面,外壳本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对接盖并且对接盖的端面设置有与外置台阶相匹配的通孔,车体外壳上正对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部分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充电盖;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穿线孔一、穿线孔二、穿线孔三,并且外壳本体的内腔腔底设置有朝开口端方向延伸的固定轴,所述的充电触头包括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地线触头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所述的地线触头包括蓄电池地线、固定块,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a、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固定孔,并且固定块通过固定孔固定套接于固定轴外部,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与地线插孔相匹配的触头a,并且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触头a与地线插孔同轴布置,蓄电池地线的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三、避让孔a并与触头a连接;所述的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均包括安装构件,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块,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b、固定槽、朝外壳本体封闭端方向延伸的连接柱,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触头b,所述的零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零线,蓄电池零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一、零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零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火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火线,蓄电池火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二、火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火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所述的零线触头的触头b、零线插孔、火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均位于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触头的触头b之间的区域,并且零线插孔靠近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靠近火线触头的触头b。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对接动力机构包括推板、传递构件、连动构件、复位构件,所述的推板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通过传递构件传递至连动构件,所述的连动构件与推动机构连接,连动构件在动力作用下偏转并牵引推动机构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汽车充电完毕后,所述的复位构件用于使推板做靠近外壳本体开口的运动;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垂直于地面的一内腔腔壁设置有齿轮轴一、齿轮轴二、齿轮轴三,且三者的轴向均垂直于外壳本体的内腔延伸方向,并且三者沿外壳本体开口端指向封闭端的方向依次为齿轮轴一、齿轮轴二、齿轮轴三;所述的连动构件为曲柄滑块结构,连动构件包括连动杆、中间杆、连动架,所述的连动杆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为套接段、连动段,所述的套接段为环状结构,套接段活动套接于齿轮轴三外部并与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段与套接段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并且连动段与套接段之间呈倾斜布置,连动段与套接段之间的距离沿齿轮轴三轴向并由靠近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至远离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方向递增,推板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通过传递构件传递至套接段并使套接段转动,套接段转动并牵引连动段偏转;所述的中间杆为半圆弧形结构,中间杆与连动杆的连动段之间设置有螺杆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杆进行连接,中间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且中间杆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于螺杆外部、并且中间杆可绕螺杆轴向转动,中间杆的安装孔处的切线垂直于螺杆轴向,连动杆的连动段上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杆的自由端位于螺纹孔内、并且螺杆的轴向垂直于连动段的延伸方向,螺杆转动并可调节中间杆与连动杆连动段之间的距离;所述的中间杆的一端设置有套孔a、另一端设置有套孔b,中间杆的套孔a处的切线垂直于套孔a的轴向,中间杆的套孔b处的切线垂直于套孔b的轴向;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水平板、两块竖直板并且三者为一体结构,两竖直板的大面均平行于外壳本体的开口端,水平板设置于两竖直板之间且水平板的大面垂直于竖直板的大面、并且水平板位于充电触头的下方;所述的连动架设置于两竖直板之间,所述的连动架包括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两固定杆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中间杆的两端之间的连线,固定杆与竖直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固定安装于竖直板并且转轴的轴向平行于外壳本体的内腔延伸方向,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转孔并且固定杆通过转孔活动套接于转轴外部,固定杆可绕转轴轴向转动;所述的连动架与中间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并且中间杆通过连接杆连接于两固定杆之间,所述的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杆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一端、并且两个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连接关系一致;所述的连接杆的轴向平行于转轴的轴向,连接杆的一端活动安装于一固定杆、另一端活动安装于另一固定杆,并且连接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朝向转轴方向延伸并且呈圆柱体结构的连接凸起,所述的中间杆的一端通过套孔a活动套接于一连接杆的连接凸起外部、另一端通过套孔b活动套接于另一连接杆的连接凸起外部,并且中间杆可绕连接凸起的轴向转动;所述的两固定杆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固定板均位于固定杆背离中间杆的一侧、并且两个固定板分别固定安装于固定杆的一端,固定板背离固定杆的面设置有铰接凸起;所述的连动构件还包括连杆一、连杆二并且两者均垂直于水平板,所述的连杆一的一端与一固定板的铰接凸起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转轴的轴向、另一端为推动端a,所述的连杆二的一端与另一固定板的铰接凸起铰接并且铰接轴芯线平行于转轴的轴向、另一端为推动端b。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述的推动机构还包括位于水平板上方的推动构件,所述的推动构件与连杆二的推动端b连接并用于使零线触头与枪头的零线插孔对准;所述的推动构件包括推动壳体,所述的推动壳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匹配安装有推动盖,推动壳体的开口端、封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充电枪、设置于汽车内并与充电枪相匹配的对接装置,所述的充电枪包括绝缘手柄、枪头,所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壳体、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均设置于对接壳体内,并且对接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推动机构与充电触头连接,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所述的枪头为圆柱体结构,枪头的一端面设置有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枪头的另一端与绝缘握柄连接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外置台阶,绝缘握柄内设置有用于电源线穿插的穿设孔,所述的外界电源的零线/火线/地线分别穿过穿设孔后位于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内;所述的对接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并且外壳本体水平固定安装于车体内,外壳本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封闭端均垂直于地面,外壳本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对接盖并且对接盖的端面设置有与外置台阶相匹配的通孔,车体外壳上正对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部分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充电盖;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穿线孔一、穿线孔二、穿线孔三,并且外壳本体的内腔腔底设置有朝开口端方向延伸的固定轴,所述的充电触头包括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地线触头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所述的地线触头包括蓄电池地线、固定块,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a、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固定孔,并且固定块通过固定孔固定套接于固定轴外部,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与地线插孔相匹配的触头a,并且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触头a与地线插孔同轴布置,蓄电池地线的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三、避让孔a并与触头a连接;所述的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均包括安装构件,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块,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b、固定槽、朝外壳本体封闭端方向延伸的连接柱,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触头b,所述的零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零线,蓄电池零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一、零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零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火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火线,蓄电池火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二、火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火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所述的零线触头的触头b、零线插孔、火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均位于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触头的触头b之间的区域,并且零线插孔靠近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靠近火线触头的触头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充电枪、设置于汽车内并与充电枪相匹配的对接装置,所述的充电枪包括绝缘手柄、枪头,所述的对接装置包括对接壳体、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推动机构、充电触头均设置于对接壳体内,并且对接动力机构与推动机构连接、推动机构与充电触头连接,所述的对接动力机构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将其传递至推动机构,所述的推动机构在动力作用下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所述的枪头为圆柱体结构,枪头的一端面设置有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枪头的另一端与绝缘握柄连接并且连接处设置有外置台阶,绝缘握柄内设置有用于电源线穿插的穿设孔,所述的外界电源的零线/火线/地线分别穿过穿设孔后位于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地线插孔内;所述的对接壳体包括外壳本体并且外壳本体水平固定安装于车体内,外壳本体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矩形壳体结构并且开口端、封闭端均垂直于地面,外壳本体的开口端匹配安装有对接盖并且对接盖的端面设置有与外置台阶相匹配的通孔,车体外壳上正对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部分设置有可打开/关闭的充电盖;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封闭端设置有穿线孔一、穿线孔二、穿线孔三,并且外壳本体的内腔腔底设置有朝开口端方向延伸的固定轴,所述的充电触头包括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地线触头并且三者呈三点式分布,所述的地线触头包括蓄电池地线、固定块,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a、与固定轴相匹配的固定孔,并且固定块通过固定孔固定套接于固定轴外部,固定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与地线插孔相匹配的触头a,并且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触头a与地线插孔同轴布置,蓄电池地线的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三、避让孔a并与触头a连接;所述的零线触头、火线触头均包括安装构件,所述的安装构件包括安装块,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封闭端的面设置有避让孔b、固定槽、朝外壳本体封闭端方向延伸的连接柱,安装块朝向外壳本体开口端的面设置有触头b,所述的零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零线,蓄电池零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一、零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零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火线触头还包括蓄电池火线,蓄电池火线一端与蓄电池连接、另一端穿过穿线孔二、火线触头的安装块的避让孔b并与火线触头的触头b连接;所述的枪头位于外壳本体内时,所述的零线触头的触头b、零线插孔、火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均位于同一水平面,且零线插孔、火线插孔均位于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触头的触头b之间的区域,并且零线插孔靠近零线触头的触头b、火线插孔靠近火线触头的触头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对接复位式新能源汽车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对接动力机构包括推板、传递构件、连动构件、复位构件,所述的推板用于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通过传递构件传递至连动构件,所述的连动构件与推动机构连接,连动构件在动力作用下偏转并牵引推动机构使充电触头与枪头对准,汽车充电完毕后,所述的复位构件用于使推板做靠近外壳本体开口的运动;所述的外壳本体的垂直于地面的一内腔腔壁设置有齿轮轴一、齿轮轴二、齿轮轴三,且三者的轴向均垂直于外壳本体的内腔延伸方向,并且三者沿外壳本体开口端指向封闭端的方向依次为齿轮轴一、齿轮轴二、齿轮轴三;所述的连动构件为曲柄滑块结构,连动构件包括连动杆、中间杆、连动架,所述的连动杆分为两部分并且分别为套接段、连动段,所述的套接段为环状结构,套接段活动套接于齿轮轴三外部并与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的连动段与套接段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并且连动段与套接段之间呈倾斜布置,连动段与套接段之间的距离沿齿轮轴三轴向并由靠近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至远离传递构件的动力输出端的方向递增,推板接收枪头移动时产生的动力并通过传递构件传递至套接段并使套接段转动,套接段转动并牵引连动段偏转;所述的中间杆为半圆弧形结构,中间杆与连动杆的连动段之间设置有螺杆并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杆进行连接,中间杆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安装孔且中间杆通过安装孔活动套接于螺杆外部、并且中间杆可绕螺杆轴向转动,中间杆的安装孔处的切线垂直于螺杆轴向,连动杆的连动段上设置有螺纹孔且螺杆的自由端位于螺纹孔内、并且螺杆的轴向垂直于连动段的延伸方向,螺杆转动并可调节中间杆与连动杆连动段之间的距离;所述的中间杆的一端设置有套孔a、另一端设置有套孔b,中间杆的套孔a处的切线垂直于套孔a的轴向,中间杆的套孔b处的切线垂直于套孔b的轴向;所述的推动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包括水平板、两块竖直板并且三者为一体结构,两竖直板的大面均平行于外壳本体的开口端,水平板设置于两竖直板之间且水平板的大面垂直于竖直板的大面、并且水平板位于充电触头的下方;所述的连动架设置于两竖直板之间,所述的连动架包括固定杆,所述的固定杆设置有两个并且两固定杆的延伸方向均平行于中间杆的两端之间的连线,固定杆与竖直板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的转轴固定安装于竖直板并且转轴的轴向平行于外壳本体的内腔延伸方向,固定杆的中间位置处开设有转孔并且固定杆通过转孔活动套接于转轴外部,固定杆可绕转轴轴向转动;所述的连动架与中间杆之间设置有连接杆并且中间杆通过连接杆连接于两固定杆之间,所述的连接杆设置有两个且两个连接杆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一端、并且两个连接杆与固定杆之间连接关系一致;所述的连接杆的轴向平行于转轴的轴向,连接杆的一端活动安装于一固定杆、另一端活动安装于另一固定杆,并且连接杆可绕自身轴向转动,连接杆的中间位置处还设置有朝向转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先艳
申请(专利权)人:费先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