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道路融雪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76156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17: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融雪系统,在道路污水井或雨水井内设置有井底板,井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井口处设有井盖,所述井底板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井底板之间通过多根立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上固定安装有多根导热杆,每根所述导热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井口下方,并与敷设在地面下方的横向辐射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的横向辐射杆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纵向辐射杆,所述横向辐射杆与纵向辐射杆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导热板、导热杆、横向辐射杆以及纵向辐射杆为导热材质。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道路上的积雪通常不能及时被清理,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

A road snow melt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road snowmelt system, in which a well bottom plate is arranged in a road sewage well or a rainwater well, a drainage pipe is connected on the side wall of the well, and a well head is provided with a well cover. A parallel heat conduction plate is arranged above the well bottom plate, and the heat conduction plate is fixedly connected with the well bottom plate through a plurality of columns. A plurality of heat conducting rods are fixed on the upper part, and the other end of each heat conducting rod extends below the wellhead and is fixed connected with one end of the transverse radiating rod laid below the ground. A plurality of longitudinal radiating rods are arranged at uniform intervals on each transverse radiating rod, and the transverse radiating rod and the longitudinal radiating rod are formed by crossing. The heat conducting plate, the heat conducting rod, the transverse radiation rod and the longitudinal radiating rod are heat conducting materials. The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snow on the road existing in the prior art can not be cleaned up in time and brings many inconveniences to daily lif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道路融雪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热传热装置,具体涉及一种道路融雪系统。
技术介绍
冬天下雪后道路易结冰,尤其是随着全球变暖导致的极端天气的频繁出现,冬季的暴雪冰冻灾害频发,给城市交通和市政环卫工作都带来很大压力,城市的高架和其他主干道需要组织大量环卫工人连夜清扫,才能确保正常的交通出行,而支路、小路或社区道路上的积雪通常不能及时被清理,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目前仍缺少有效的融雪系统能够解决。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年版),以及实际工程经验,城市道路、农村道路上每隔40米会设置一个污水井和雨水井,社区道路由于排水点多,通常每隔15米会设置一个排水井和污水井,冬季时井内水温为约12℃,与路面的温差很大,因此利用此温差及导热装置,利用污水井和雨水井中大量的余废热来融化路面积雪,节能环保,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融雪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道路上的积雪通常不能及时被清理,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融雪系统,在道路污水井或雨水井内设置有井底板,井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井口处设有井盖,所述井底板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导热板,所述导热板与井底板之间通过多根立柱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上固定安装有多根导热杆,每根所述导热杆的另一端延伸至井口下方,并与敷设在地面下方的横向辐射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的横向辐射杆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纵向辐射杆,所述横向辐射杆与纵向辐射杆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导热板、导热杆、横向辐射杆以及纵向辐射杆为导热材质。所述井底板中设置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上表面高于井底板的上表面,并与立柱的下端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呈圆形,所述导热杆沿导热板圆周对称设置有多组,每组导热杆内的相邻导热杆间的杆间距相同,每根导热杆与导热板焊接。所述导热杆紧靠井内壁,并通过紧固装置与井内壁固定。所述横向辐射杆和纵向辐射杆敷设于地面以下50mm,每根横向辐射杆和与其连接的导热杆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导热杆在井口位置对应连接有多组横向辐射杆,每组横向辐射杆内的相邻横向辐射杆间的杆间距相同,所述横向辐射杆和与其连接的纵向辐射杆之间焊接固定。所述导热板、导热杆、横向辐射杆以及纵向辐射杆采用不锈钢、碳钢或有利于传热的其他合金。所述导热杆、横向辐射杆及纵向辐射杆采用金属实心圆杆。所述导热杆、横向辐射杆及纵向辐射杆采用金属实心方杆。所述导热杆的表面经过防腐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路融雪系统,结构合理、施工方便、节能环保,利用城市、农村及社区道路上原本设置的污水井或雨水井,在井中及井口周边的道路下方设置导热装置,将井中的废热、余热加以利用,通过在道路上很多个污水井和雨水井里安装该系统,能够满足全路段上的融雪需求,节能环保、节省环卫工作的人力和物力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融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道路融雪系统的主视图。其中,1-井底板;2-立柱;3-导热板;4-导热杆;5-横向辐射杆;6-纵向辐射杆;7-排水管;8-流体;9-井盖;10-地面。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道路融雪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道路融雪系统的主视图。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道路融雪系统,在道路污水井或雨水井内设置有井底板1,井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7,井口处设有井盖9。所述井底板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与井底板1之间通过多根立柱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3上固定安装有多根导热杆4,每根所述导热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井口下方,并与敷设在地面10下方的横向辐射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的横向辐射杆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纵向辐射杆6,所述横向辐射杆5与纵向辐射杆6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导热板3、导热杆4、横向辐射杆5以及纵向辐射杆6为导热材质。在本实施例中,导热板通过立柱与井底板固定连接,保证了导热板的下部有流体8流过的空间,增大了导热面积,增强了导热性能。横向辐射杆和纵向辐射杆成网状交叉布置,在一定范围内形成辐射传热网,通过多个井的配合,能保证路口及全路段的融雪需求。进一步来说,所述井底板1中设置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上表面高于井底板1的上表面,并与立柱2的下端固定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污水井或雨水井,可通过在井底板中安装预埋钢板,以增大导热系数。所述导热板3呈圆形,所述导热杆4沿导热板3圆周对称设置有多组,每组导热杆4内的相邻导热杆4间的杆间距相同,每根导热杆4与导热板3焊接。所述导热杆4紧靠井内壁,并通过紧固装置与井内壁固定。所述横向辐射杆5和纵向辐射杆6敷设于地面10以下50mm,每根横向辐射杆5和与其连接的导热杆4之间焊接连接。所述导热杆4在井口位置对应连接有多组横向辐射杆5,每组横向辐射杆5内的相邻横向辐射杆5间的杆间距相同,所述横向辐射杆5和与其连接的纵向辐射杆6之间焊接固定。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杆与横向辐射杆之间,横向辐射杆和纵向辐射杆之间焊接,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和传热的连续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热板3、导热杆4、横向辐射杆5以及纵向辐射杆6采用不锈钢、碳钢或有利于传热的其他合金。所述导热杆4、横向辐射杆5及纵向辐射杆6采用金属实心圆杆或金属实心方杆。所述导热杆4的表面经过防腐处理,可以防止导热杆4由于长期浸泡在流体中而发生腐蚀。进一步来说,可以采用在导热杆4表面涂漆的方式进行防腐处理,如表面喷涂氟碳漆、粉末漆、银粉漆、防锈漆等;也可以对导热杆4进行表面镀层,如镀铬、镀镍、镀锌。经过表面防腐处理,工件导热杆4的使用寿命可大大延长。本专利技术的道路融雪系统融雪原理的计算过程如下:根据降雪量气象学将降雪划分为四个类型。小雪:12小时内降雪量小于1.0mm(折合为融化后的雨水量,下同)或24小时内降雪量小于2.5mm的降雪过程。中雪:12小时内降雪量1.0~3.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2.5~5.0mm或积雪深度达30mm的降雪过程。大雪:12小时内降雪量3.0~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5.0~10.0mm或积雪深度达50mm的降雪过程。暴雪:12小时内降雪量大于6.0mm或24小时内降雪量大于10.0mm或积雪深度达80mm的降雪过程。本计算按照暴雪强度,即24h内积雪深度达到80mm来计算。已知冰的溶解热为336kJ/kg,水的比热容为4.1kj/kg℃,按照本专利技术设计道路融雪系统,融雪系统布置在道路上,道路设置有污水井,井内管道为DN400污水管。道路上的平面尺寸为2x20m。所需溶解热=2x20x0.08x336=1075.2kj。考虑到热传递的效率及各介质间传热的损耗,本次计算取热传递效率为5%,所需污水井内的污水共需提供21504kj的热量才能够使本实施例内的道路积雪全部融化。根据水的比热容,每立方米水温度下降1℃可以提供4100kj的热量,因此计算可知共需要Q需=5.24m3的污水。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本实施例所在管道为市政DN400污水管,污水管标准坡度为0.015,按最大0.7充满度,污水平均流速0.6m/s计算可知,污水管内流量Q=0.062m3/s,24h共流过污水量Q=5356.8m3。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道路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道路污水井或雨水井内设置有井底板(1),井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7),井口处设有井盖(9),所述井底板(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与井底板(1)之间通过多根立柱(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3)上固定安装有多根导热杆(4),每根所述导热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井口下方,并与敷设在地面(10)下方的横向辐射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的横向辐射杆(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纵向辐射杆(6),所述横向辐射杆(5)与纵向辐射杆(6)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导热板(3)、导热杆(4)、横向辐射杆(5)以及纵向辐射杆(6)为导热材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道路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在道路污水井或雨水井内设置有井底板(1),井侧壁上连通有排水管(7),井口处设有井盖(9),所述井底板(1)上方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导热板(3),所述导热板(3)与井底板(1)之间通过多根立柱(2)进行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3)上固定安装有多根导热杆(4),每根所述导热杆(4)的另一端延伸至井口下方,并与敷设在地面(10)下方的横向辐射杆(5)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的横向辐射杆(5)上均匀间隔设置有多根纵向辐射杆(6),所述横向辐射杆(5)与纵向辐射杆(6)之间交叉形成网状结构,所述导热板(3)、导热杆(4)、横向辐射杆(5)以及纵向辐射杆(6)为导热材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井底板(1)中设置有预埋钢板,预埋钢板的上表面高于井底板(1)的上表面,并与立柱(2)的下端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融雪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板(3)呈圆形,所述导热杆(4)沿导热板(3)圆周对称设置有多组,每组导热杆(4)内的相邻导热杆(4)间的杆间距相同,每根导热杆(4)与导热板(3)焊接。4.如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峰张万里景帅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