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广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7648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包括导电混凝土本体和两个预应力筋;两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各自通过锚具锚固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上,且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互相平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保证导电混凝土发热效率的同时,避免了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
,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
技术介绍
道路结冰不但给人民的出行带来较大影响,经常导致高速公路封路、机场停飞,并对交通安全构成威胁,因此,研究如何融冰除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融冰除雪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大多数都有严重的弊端,例如,化学融化法一般使用的都是含有NaCl的化学剂,其不但会造成钢筋的腐蚀,使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降低,而且还会破坏植被,污染环境;机械消除法的除雪机械会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处于闲置状态,造成资源的浪费。现有技术中,导电混凝土由于其融雪除冰效率高,对环境不造成污染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在工程中一般采用石墨导电混凝土,但是,由于在导电混凝土的导电相中加入了石墨,势必会导致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下降,虽然在导电混凝土中加入钢纤维会使其抗压强度有所提高,但随着时间的延长,钢纤维会发生钝化,从而降低了导电混凝土的电阻率。另外,导电混凝土使用的电极通常采用带孔不锈钢板,但不锈钢板却容易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从而导致导电混凝土并不适用于桥面、机场跑道等需要高强度混凝土的建设工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导电混凝土抗压强度不理想,而且电极容易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的技术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保证导电混凝土发热效率的同时,避免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包括导电混凝土本体和两个预应力筋;两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各自通过锚具锚固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上,且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互相平行。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外接电源和两个电线;一个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一端的锚具上,且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一端的锚具上,且另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电连接。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锚具包括工作锚环、锚垫板、波纹管以及供所述预应力筋和所述电线穿过的锚孔;所述工作锚环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锚垫板的一端上,所述波纹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锚垫板的另一端上;所述锚垫板的外圆周上设有螺旋筋,所述锚孔贯穿所述工作锚环、所述锚垫板、所述波纹管的前后端面,所述工作锚环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夹住所述预应力筋和所述电线并进行张拉的夹片。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预应力筋由至少一根钢绞线组成。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绞线的材料为不锈钢材料。作为优选方案,所述钢绞线为2丝钢绞线。作为优选方案,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所述预应力筋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能够有效地增大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抗压强度和整体结构的可靠性;而两个所述预应力筋可作为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两个电极,并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的相对两侧,当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与外接电源接通时,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通电发热,从而实现所述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导电发热融冰除雪的功能,进而满足导电混凝土导电发热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板作为电极却容易发生脱落分离,所述预应力筋埋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内,使其能够与混凝土充分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另外,所述预应力筋能够为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施加预应力,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由于导电混凝土不均匀发热产生的裂缝。这样,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配置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作为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保证导电混凝土发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预应力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锚具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导电混凝土本体;2、预应力筋;3、锚具;31、锚垫板;311、螺旋筋;32、工作锚环;321、夹片;33、波纹管;4、电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见图1,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包括导电混凝土本体1和两个预应力筋2;两个所述预应力筋2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内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预应力筋2的两端各自通过锚具3锚固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上,且两个所述预应力筋2互相平行。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预应力筋2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内部,能够有效地增大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抗压强度和整体结构的可靠性;而两个所述预应力筋2可作为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两个电极,并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内部的相对两侧,当两个所述预应力筋2与外接电源接通时,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通电发热,从而实现所述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导电发热以融冰除雪的功能,进而满足导电混凝土导电发热的要求;相比于现有技术中不锈钢板作为电极却容易发生脱落分离,所述预应力筋2埋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内,使其能够与混凝土充分接触,从而避免了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另外,所述预应力筋2能够为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施加预应力,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由于导电混凝土不均匀发热产生的裂缝。这样,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1的内部配置两个所述预应力筋2作为电极,能够有效地提高导电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在保证导电混凝土发热效率的同时,有效避免了电极与混凝土发生脱落分离。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使结构合理化,所述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外接电源和两个电线4;一个所述电线4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一个所述电线4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2一端的锚具3上,且一个所述电线4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2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4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4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2一端的锚具3上,且另一个所述电线4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2电连接。参见图1和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锚具3包括工作锚环32、锚垫板31、波纹管33以及供所述预应力筋2和所述电线4穿过的锚孔;所述工作锚环3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锚垫板31的一端上,所述波纹管33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锚垫板31的另一端上;所述锚垫板31的外圆周上设有螺旋筋311,所述锚孔贯穿所述工作锚环32、所述锚垫板31、所述波纹管33的前后端面,所述工作锚环32的另一端上设有用于夹住所述预应力筋2和所述电线4并进行张拉的夹片321。在本实施例中,应当说明的是,所述波纹管33用作成孔,以便于钢绞线的穿束,所述螺旋筋311的作用是提高锚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防止锚下混凝土在张拉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局部破坏;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混凝土本体和两个预应力筋;两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各自通过锚具锚固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上,且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互相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电混凝土本体和两个预应力筋;两个所述预应力筋分别贯穿布置于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的内部的相对两侧,每一所述预应力筋的两端各自通过锚具锚固在所述导电混凝土本体上,且两个所述预应力筋互相平行。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导电混凝土结构还包括外接电源和两个电线;一个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一端的锚具上,且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其中一个所述预应力筋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的一端与所述外接电源的负极电连接,另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连接在用于锚固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一端的锚具上,且另一个所述电线的另一端与其中另一个所述预应力筋电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应力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瑞张阳傅继阳刘爱荣李成才黄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