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华大学专利>正文

经纬纱线密度和组成纤维不同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及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7603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30 17: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交织物。该织物采用纱密度和组成纤维不同的经纱与纬纱,织成交织物,其中所造经纱的密度小于等于纬纱的密度;所选纤维的表面接触角均小于90°,且纬纱接触角小于等于经纱接触角。由于经纱的导通性优于纬纱,且更多浮长位于织物与人体的接触面,当经纱与纬纱紧密接触时易于传递水分于纬纱。从而实现该交织物只是利用纱线密度或所选纤维接触角、粗细、截面形态、表面积的差异或所述五项中的多项差异,使汗液或水分由一面向另一个面的单向导汗。这种单向导汗功能的交织物可用于穿着类和家纺类纺织品,并且无需任何化学处理和后整理加工;有效地实现了低能耗,低污染,无排放的加工。

Warp and weft yarn density and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unidirectional sweat and waterproofing fabrics and use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one-way sweating fabric with different warp and weft yarns density and fiber composition. The fabric uses warp and weft yarns with different yarn densities and compositions to weave into interwoven fabrics, in which the density of the warp yarn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density of the weft yarn; the surface contact angle of the selected fibers is less than 90 degrees, and the weft contact angle is less than or equal to the warp contact angle. Because warp yarns have better conductivity than weft yarns and more floating lengths lie on the contact surface between fabric and human body, it is easy to transfer moisture to weft yarns when warp yarns are in close contact with weft yarns. Thus, the interwoven fabric only utilizes the difference of yarn density or selected fiber contact angle, thickness, cross-sectional shape, surface area or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five items to make sweat or water sweat from one side to another. This kind of interwoven fabric with one-way sweat conduction function can be used for wearing and home textiles without any chemical treatment and finishing, and can effectively achieve low energy consumption, low pollution and no emission process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经纬纱线密度和组成纤维不同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及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用任何改善纤维,纱线或织物的导水性、导湿性的化学处理以及纺织后整理加工方法,而采用织物结构调整与纤维分布排列,获得的单向导汗与防水织物,以及该单向导汗与防水织物的用途。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纺织品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遮蔽、保暖、装饰上,而是对纺织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人们对织物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导汗导水织物也应运而生。这种具有优异舒适效果的功能型织物也已成为全球纺织行业发展的风向标。例如:运动人员的服装不仅要求在运动中提供良好的保护作用,同时也要将人体散发的汗液快速地导出体外,满足运动穿着时的热湿舒适感等。在对纺织品这样的需求背景下,如何能够赋予织物这样的功能性为我们带来了思考的方向和研究的动力。一些天然纤维的吸湿性好,穿着也比较舒适,但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因不能及时快速地排出,衣服就会紧紧地贴在身上,给人一种湿冷的感觉;或是当外界环境的湿度大于服装内部靠近皮肤的湿度,外界环境的水汽因湿度差进入服装时,也会使人产生不舒适感。一些化学纤维可能因为特殊的芯吸效应(如涤纶)而有比较好的导汗性,但因为与人体皮肤的亲和力不够而舒适性达不到要求。单向导汗织物通过设计织物经纬纱密度和组成的不同,而使织物达到既能快速的将汗液扩散、传输至体外,又能满足织物与人体接触的舒适性。但是由于该织物对汗液的传出不能起到定量的作用,所以在满足人体舒适性高要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的改进。目前国内有多人研究开发单向导湿织物,例如: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225250.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双面异性、单向导汗、快干功能的梭织物,通过对纱线进行亲水性和拒水性助剂处理,使织物正反两面存在亲水性和疏水性差异,使其产生一种对水分或汗液的“推拉”效应,并且在织物的反面具有疏水性的同时保留一定比例的亲水点,水份或者汗液可以很快地被传输到织物的正面而蒸发,从而达到单向导汗,出汗时不贴身,舒适快干的效果。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910159720.1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单向导湿羊绒及羊绒混纺机制或针织制品,采用单面给液途径进行亲水性和疏水性处理,在织物制品的正反两面构造出亲、疏水性不同的“双侧结构”来达到单向导湿的目的。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420076289.7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以下方案:通过在具有亲水性织物内表面电晕放电接枝憎水性化学单体在织物内表面形成非连续相的憎水表面,从而达到织物面料可快速将汗液传递到织物的外表面并实现织物内表面干爽和快干,进一步实现强有效的单向导汗和快干性能的功能性纺织面料。这三者均是用化学方法获得织物两面的亲水性与疏水性差异的方法。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520128016.7的专利技术是一种单向导湿的吸汗速干复合针织物,通过选择两种吸湿能力有差异的异形截面纱线,将吸湿能力较差的纱线编织在内层,吸湿性较强的编织在外层,层与层之间则通过连接层连接来达到单向导湿的目的。同时,它外层采用网眼组织或蜂窝组织结构。外层及中间层采用十字型的PTTCooldry纱线,内层采用十字型Cooldry纱线。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10025096.1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正反面采用不同的组织和纱线通过嵌织制造的单向导湿快干真丝面料。这二者都是采用分层解决亲水及水传递能力的方法,是最初级简单的方法。上述几类专利或是采用正反两面采用亲水性和疏水性差异,或是通过构造内外结构不同或构造多层织物来达到单向导汗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方便、功能优良的单向导汗交织物,该单向导汗交织物通过调整纱线密度和纤维组成来达到单向导汗目的。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其特征在于,由纱线密度和所用纤维不同的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且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至少两个,且所剩条件对经纱与纬纱是相同的:条件一、经纱与纬纱密度不同;条件二、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组成不同;条件三、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粗细不同;条件四、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截面不同或纤维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大小不同;同时,所述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为等支持面或经支持面的交织物,且为正面纬浮长大于等于经浮长,反面经浮长大于等于纬浮长的交织物。优选地,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密度不同,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组成纤维不同指:经纱的密度大于纬纱的密度,即经纱孔隙和孔隙率均大于纬纱;所述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粗细不同是指:经纱纤维的粗细大于纬纱纤维的粗细;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截面不同是指:纤维的截面积相同但截面形态不同,且经纱纤维的非圆形化要大于纬纱纤维;所述纤维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大小不同是指: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不同,且经纱纤维的比表面积小于纬纱纤维。优选地,所述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组成不同是指:所述经纱与纬纱所用的纤维组成不同、粗细不同、截面不同,或截面形态相同而比表面积不同,其中,纤维组成不同是指组成经纱的纤维表面接触角大于纬纱纤维的接触角。优选地,所述等支持面和经支持面的交织物中,等支持面是指经、纬纱在所述交织物的两面和平面接触时,都能与该平面接触;经支持面是指只有经纱与该平面接触,即波径指数HD必须满足:等支持面情况下HD=l或经支持面情况下HD>1。优选地,所述正面纬浮长大于等于经浮长,反面经浮长大于等于纬浮长的交织物中,反面是指:交织物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为内侧;正面是指:不与人体接触的一面,为外侧;所述单向导汗是指从内侧向外侧的单向流动;所述防水是指在正面做小于10微米厚度的表面拒水处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可安全、高效地用于直接与人体接触的衣着类和家纺类纺织品的制备,而无需任何为获得透湿导汗性进行化学处理及后整理加工。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特点:1)本专利技术的交织物中经纱密度大于或等于纬纱密度,即采用的经纱单位体积质量大于纬纱的单位体积质量;本专利技术的交织物中经纱直径小于或等于纬纱直径,即在其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选择适当旦数的经纬纱或线密度不同时采用截面积较小的经纱和截面积较大的纬纱使其满足经纱直径小于或等于纬纱直径的要求。2)本专利技术的交织物中经、纬纱所用的纤维的接触角均小于90°从而使经、纬纱都具有亲水性,且接触角越小亲水性越好。本专利技术为达到单向导汗目的,采取经纱接触角小于或等于纬纱接触角。3)本专利技术的交织物中经纱或经纬两种纱同时采用异形截面的纤维,如一些Y型断面纤维、L型横截面纤维等通过增加毛细孔、增加表面积或是通过增加合成纤维表面粗糙度来改善它的表观接触角,以此达到提高它的吸水性的目的。4)本专利技术的交织物采用等支持面或经支持面,并使dj=dw或dj<dw,使织物达到较好的支持面效果,其中,dj表示经纱直径,dw表示纬纱直径。本专利技术通过调整纱线的密度和纤维的组成使大量汗液从织物内表面迅速传递到织物外表面,从而使织物内表面快干、干爽,使人体感觉舒适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及导水防水截面图图中:1-经纱(松结构,θ大,θ表示接触角,2-纬纱(紧结构,θ小,θ表示接触角,3-液态水,4-毛细水(纱线间),5-轴向毛细水(纱线内),6-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其特征在于,由纱线密度和所用纤维不同的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且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至少两个,且所剩条件对经纱与纬纱是相同的:条件一、经纱与纬纱密度不同;条件二、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组成不同;条件三、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粗细不同;条件四、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截面不同或纤维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大小不同;同时,所述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为等支持面或经支持面的交织物,且为正面纬浮长大于等于经浮长,反面经浮长大于等于纬浮长的交织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其特征在于,由纱线密度和所用纤维不同的经纱与纬纱交织而成,且满足以下五个条件中的至少两个,且所剩条件对经纱与纬纱是相同的:条件一、经纱与纬纱密度不同;条件二、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组成不同;条件三、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粗细不同;条件四、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截面不同或纤维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大小不同;同时,所述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为等支持面或经支持面的交织物,且为正面纬浮长大于等于经浮长,反面经浮长大于等于纬浮长的交织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密度不同,所述经纱与所述纬纱组成纤维不同指:经纱的密度大于纬纱的密度,即经纱孔隙和孔隙率均大于纬纱;所述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粗细不同是指:经纱纤维的粗细大于纬纱纤维的粗细;经纱与纬纱所用纤维的截面不同是指:纤维的截面积相同但截面形态不同,且经纱纤维的非圆形化要大于纬纱纤维;所述纤维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大小不同是指:截面形态相同时比表面积不同,且经纱纤维的比表面积小于纬纱纤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纬纱线密度及组成纤维不同的单向导汗防水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伟东段玲
申请(专利权)人:东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