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265565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该钢混组合围堰,包括围堰主体,所述围堰主体围成一操作空间;所述围堰主体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壁体和钢壁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和所述钢壁体之间通过一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的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钢壁体上的第二固定件,贯穿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和所述钢壁体上的紧固连接件;以及将所述紧固连接件锁紧在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的螺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中,通过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钢筋混凝土壁体和钢壁体,易于连接且方便拆除,给实际操作过程带来很大的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
本技术涉及路桥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公路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跨江、跨河、跨海等大跨径桥梁的建设成为桥梁建设的主流方向。因此,深水低桩承台施工的案例也日益增多,目前国内深水低桩承台多采用围堰施工,尤其以双壁钢围堰较为常见。常规钢围堰的施工工艺一般先在陆上加工钢围堰,大型船舶运至施工现场,使用大型起重船配合桁架系统吊装和下放钢围堰,其施工工期长,对起重设备、人员配备及运输设备要求高。另外,常规钢围堰自重较轻,需浇筑大量压舱混凝土进行辅助入泥下沉,从而使得可回收部分钢结构数量减少,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增加施工成本。并且,常规钢围堰施工完成后,需由专业潜水人员进行水下作业切割钢围堰,并使用大型起重设备对钢围堰进行回收,且钢围堰水下拆除十分困难,风险系数高,拆除成本大、工期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钢混组合围堰,包括围堰主体,所述围堰主体围成一操作空间;所述围堰主体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壁体和钢壁体;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和所述钢壁体之间通过一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的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钢壁体上的第二固定件,贯穿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和所述钢壁体上的紧固连接件;以及将所述紧固连接件锁紧在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的螺栓。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一单元,所述钢壁体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二单元。优选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的所述第一单元通过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与所述钢壁体上的第二单元对应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单元外围和/或内部。优选地,在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优选地,所述第一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单元为双层钢板材结构;所述紧固连接件为精轧螺纹钢。优选地,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所述第一导向件上开有将所述紧固连接件导向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钢壁体上,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开有将所述紧固连接件导向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导向孔。优选地,所述钢壁体包括在垂直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每层所述钢壁体均包括数块所述第二单元;至少两层所述钢壁体之间可拆卸连接。还提供一种预应力连接装置,设置于钢混组合围堰上,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的第一固定件,设置在所述钢壁体上的第二固定件,贯穿设置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和所述钢壁体上的紧固连接件;以及将所述紧固连接件锁紧在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上的螺栓。优选地,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导向件和第二导向件,所述第一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上,所述第一导向件上开有将所述紧固连接件导向至所述第一固定件的第一导向孔;所述第二导向件设置在所述钢壁体上,所述第二导向件上开有将所述紧固连接件导向至所述第二固定件的第二导向孔。实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钢混组合围堰及预应力连接装置中,通过预应力连接装置连接钢筋混凝土壁体和钢壁体,易于连接且方便拆除,给实际操作过程带来很大的方便。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钢混组合围堰的侧面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钢混组合围堰上钢筋混凝土壁体、钢壁体以及预应力连接装置的细节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了本技术一些实施例中的钢混组合围堰,其包括围堰主体1,围堰主体1包括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之间通过一预应力连接装置30连接。其中,围堰主体1围成一操作空间,作为选择,其俯视角视图大致可呈圆形、矩形等,本实施例中围堰主体1俯视视图呈矩形。围堰主体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二者之间通过预应力连接装置30连接。钢筋混凝土壁体10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若干个第一单元之间设置有止水胶条。优选地,钢筋混凝土壁体10底部设置有金属椎体,这样设置的好处是,减小围堰下沉过程中遇到的阻力,便于围堰下沉。可以理解地,钢筋混凝土壁体10增强了壁体结构刚度和围堰下沉自重,既利于围堰壁体入泥过程中的结构稳定也更利于入泥下沉到位。钢壁体20为双层钢板材结构,其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二单元。第二单元为双层钢板材结构,若干个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止水胶条。在一些实施例中,钢壁体20包括垂直方向层叠设置的至少两层,每层钢壁体20均包括数块第二单元,且至少两层钢壁体20之间可拆卸连接,至少两层钢壁体20之间设置有止水胶条。可以理解地,双层钢板材结构为空心结构,结合图2所示,当解除预应力连接装置30后,钢壁体20可以在当前水环境的浮力下浮起至水面上。两节钢结构壁体与混凝土壁体通过紧固连接件33连接,连接锁紧螺栓设置在常水位以上的围堰顶口处,后期可直接通过解除此处螺栓,使两节钢结构壁体与混凝土壁体分离,快捷简便地实现了钢壁体20的整体回收,更解决了以往水下切割回收钢壁体20的安全风险。预应力连接装置30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之间。具体地,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的第一单元通过预应力连接装置30与钢壁体20上的第二单元对应可拆卸连接。结合图2所示,预应力连接装置30包括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紧固连接件33、螺栓、第一导向件34和第二导向件35,其中第一固定件31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第二固定件32设置在钢壁体20上,紧固连接件33贯穿设置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上,螺栓用于将紧固连接件33锁紧在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上。优选地,紧固连接件33为精轧螺纹钢。第一导向件34设置在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第一导向件34上开有将紧固连接件33导向至第一固定件31的第一导向孔;第二导向件35设置在钢壁体20上,第二导向件35上开有将紧固连接件33导向至第二固定件32的第二导向孔。作为选择,第一导向件34和第二导向件35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当设置第一导向件34和第二导向件35时,可更方便地将紧固连接件33连接至第一固定件31和第二固定件32上。可以理解地,预应力连接装置30的数量可为若干个。作为选择,在每个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预应力连接装置30。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应力连接装置30可以设置在围堰主体1内部,或者外部,此处不做具体限制,只要可以实现相关功能即可。具体地,预应力连接装置30设置在每个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第二单元外围和/或内部。围堰下沉就位后,可通过对紧固连接件33施加预紧力,将钢结构壁体转化为预应力结构,减少了围堰钢壁体20受拉侧的结构应力,显著提高围堰结构的抗力性能,优化了钢结构的用量,经济效果明显。作为选择,在与混凝土壁体相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堰主体(1),所述围堰主体(1)围成一操作空间;所述围堰主体(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所述钢壁体(20)之间通过一预应力连接装置(30)连接,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的第一固定件(31),设置在所述钢壁体(20)上的第二固定件(32),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3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32)上的紧固连接件(33);以及将所述紧固连接件(33)锁紧在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上的螺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包括围堰主体(1),所述围堰主体(1)围成一操作空间;所述围堰主体(1)包括在竖直方向上可拆卸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钢壁体(20);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和所述钢壁体(20)之间通过一预应力连接装置(30)连接,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30)包括:设置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的第一固定件(31),设置在所述钢壁体(20)上的第二固定件(32),贯穿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件(31)和所述第二固定件(32)上的紧固连接件(33);以及将所述紧固连接件(33)锁紧在第一固定件(31)/第二固定件(32)上的螺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一单元,所述钢壁体(20)包括若干相互紧密拼接的第二单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壁体(10)上的所述第一单元通过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30)与所述钢壁体(20)上的第二单元对应可拆卸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30)设置在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单元外围和/或内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在每个所述第一单元和所对应的所述第二单元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预应力连接装置(30)。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所述第二单元为双层钢板材结构;所述紧固连接件(33)为精轧螺纹钢。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钢混组合围堰,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付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