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围堰或吊箱下水过程设计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82428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7 2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钢围堰或吊箱下水过程设计方法,它包括用于确定钢围堰或吊箱初始入水角的步骤,具体为:步骤(1)、实地测量入水处坡角的步骤;步骤(2)、计算的步骤。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能较为准确地进行钢围堰或吊箱气囊下水过程的计算校核,为钢围堰、吊箱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路桥梁施工领域,具体涉及可用于进行钢吊箱或围堰下水过程的设 计、计算、校核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大跨度桥梁的建设,通过围堰、吊箱进行桥墩施工成为一种常用的施工手段。 近年来,大型钢围堰、吊箱越来越多地采用气囊下水工艺。 但随着钢围堰、吊箱越来越大,纯工程经验已经不满足安全下水的需要,需要科学 方法为钢围堰、吊箱顺利下水进行设计、计算、校核。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该方 法可以为钢围堰或吊箱安全下水提供技术支持。 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用解决方案为: ,它包括用于确定钢围堰或吊箱初始入水角的步 骤,具体为: 步骤(1)、实地测量入水处坡角的步骤; 步骤(2)、计算的步骤,具体为: 步骤(2. 1)、设定钢围堰或吊箱前移距离,当前移距离小于等于0时完成计算; 步骤(2. 2)、假定入水角A,初始入水角为步骤(1)测量入水处坡角; 步骤(2. 3)、计算入水部分的入水部分浮力和浮心位置; 步骤(2. 4)、求解各气囊承载力; 步骤(2. 5)、将步骤(2. 4)得到的各气囊承载力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比较,并做 出以下选择: 若某个气囊承载力大于气囊最大承载力,退出计算; 或,各气囊承载力小于等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下一步; 步骤(2. 6)、计算各气囊受力不同造成的偏转角并与初始坡角相加,得到B; 步骤(2. 7)、对比A、B,并做出以下选择: 若|A-B|彡1°,将前移距离减一个设定值,返回步骤(2. 1)进行循环,进入下一 工况计算; 或,若IA-B| >r,向B的大小方向调整A,返回步骤(2.2)进行循环。 上述方案中,步骤(2. 4)具体为: 建立钢围堰或吊箱的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主权项】1. 钢围堪或吊箱下水过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确定钢围堪或吊箱初始 入水角的步骤,具体为: 步骤(1)、实地测量入水处坡角的步骤; 步骤(2)、计算的步骤,具体为: 步骤(2. 1)、设定钢围堪或吊箱前移距离,当前移距离小于等于0时完成计算; 步骤(2. 2)、假定入水角A,初始入水角为步骤(1)测量入水处坡角; 步骤(2. 3)、计算入水部分的入水部分浮力和浮屯、位置; 步骤(2. 4)、求解各气囊承载力; 步骤(2. 5)、将步骤化4)得到的各气囊承载力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比较,并做出W下选择: 若某个气囊承载力大于气囊最大承载力,退出计算; 或,各气囊承载力小于等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下一步; 步骤(2. 6)、计算各气囊受力不同造成的偏转角并与初始坡角相加,得到B; 步骤(2. 7)、对比A、B,并做出W下选择: 若IA-BI《1°,将前移距离减一个设定值,返回步骤化1)进行循环,进入下一工况 计算; 或,若IA-BI>r,向B的大小方向调整A,返回步骤化2)进行循环。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水过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化4)具体为: 建立钢围堪或吊箱的力平衡方程和力矩平衡方程:i为气囊编号,k为开始工作气囊编号,n为终止工作气囊编号; Fk为气囊承载力;dk为气囊工作力臂;Fs为浮力;d浮为浮力力臂;G为重力;dji为重力 力臂。【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它包括用于确定钢围堰或吊箱初始入水角的步骤,具体为:步骤(1)、实地测量入水处坡角的步骤;步骤(2)、计算的步骤。本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能较为准确地进行钢围堰或吊箱气囊下水过程的计算校核,为钢围堰、吊箱的施工提供技术支持。【IPC分类】E02D23-08, E02D19-04【公开号】CN104790418【申请号】CN201510214677【专利技术人】吴卫国, 李营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申请日】2015年4月29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钢围堰或吊箱下水过程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用于确定钢围堰或吊箱初始入水角的步骤,具体为:步骤(1)、实地测量入水处坡角的步骤;步骤(2)、计算的步骤,具体为:步骤(2.1)、设定钢围堰或吊箱前移距离,当前移距离小于等于0时完成计算;步骤(2.2)、假定入水角A,初始入水角为步骤(1)测量入水处坡角;步骤(2.3)、计算入水部分的入水部分浮力和浮心位置;步骤(2.4)、求解各气囊承载力;步骤(2.5)、将步骤(2.4)得到的各气囊承载力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比较,并做出以下选择:若某个气囊承载力大于气囊最大承载力,退出计算;或,各气囊承载力小于等于气囊最大承载力,进行下一步;步骤(2.6)、计算各气囊受力不同造成的偏转角并与初始坡角相加,得到B;步骤(2.7)、对比A、B,并做出以下选择:若∣A‑B∣≤1°,将前移距离减一个设定值,返回步骤(2.1)进行循环,进入下一工况计算;或,若∣A‑B∣>1°,向B的大小方向调整A,返回步骤(2.2)进行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卫国李营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