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州大学专利>正文

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26466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3:0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获取道路参数及信号周期;将一个信号周期划分成五个阶段;获取每个阶段内机动车的车流量、非机动车右转的车流量、非机动车右转过程中与左右两侧的横向距离;计算每个阶段中非机动车右转遇到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概率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城市交通规划评价
,涉及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衔接交叉口是指衔接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兼具两者功能的同时,可实现车速、流量、交通组成、道路几何结构的转换过渡以及交通流集散的信号和非信号交叉口。衔接交叉口是公路与城市道路完成衔接过渡的关键节点,交通运行特征复杂,过境交通、出入境交通以及城市内部交通相互交织,不仅易产生交通拥堵,也是交通冲突、交通事故的高发区域。与传统信号交叉口相比,衔接交叉口在道路结构几何特征、交通特征、控制方式以及其他方面均有所不同,交通安全的影响因素也更为复杂。无论是衔接交叉口的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制定,还是今后对公路的城市化改造,都有赖于对其交通安全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因此,建立衔接交叉口安全的量化评价模型具有重要意义。国外对于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通常涉及速度的过渡以及降低延误、提高衔接区域交通运行效率等方面,对衔接安全问题的研究较少。国内关于道路安全问题研究起步较晚,多数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冲突模型的建立及安全分析。中国与国外的道路结构、交通特征也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道路参数及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交叉口处的信号周期,所述道路参数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数、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车道宽度、公路的路肩宽度和城市道路上非机动车道宽度;步骤2: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交叉口处的一个信号周期划分成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直行、左转信号灯均处于红灯的时间段;第二阶段为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信号灯由红灯变为绿灯的时间段;第三阶段为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排队机动车完成消散并且左转信号灯处于绿灯状态的时间段;第四阶段为左转信号灯为红灯、直行信号灯由红灯变为绿灯的时间段;第五阶...

【技术特征摘要】
1.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获取公路与城市道路的道路参数及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交叉口处的信号周期,所述道路参数包括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车道数、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的车道宽度、公路的路肩宽度和城市道路上非机动车道宽度;步骤2: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交叉口处的一个信号周期划分成五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为直行、左转信号灯均处于红灯的时间段;第二阶段为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信号灯由红灯变为绿灯的时间段;第三阶段为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排队机动车完成消散并且左转信号灯处于绿灯状态的时间段;第四阶段为左转信号灯为红灯、直行信号灯由红灯变为绿灯的时间段;第五阶段为左转信号灯为红灯、直行机动车完成消散并且直行信号灯处于绿灯状态的时间段;步骤3:获取步骤2所述每个阶段内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车流量、非机动车右转进入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的车流量、非机动车右转过程中与左侧机动车的横向距离、非机动车右转过程中与右侧路缘石或路肩边缘的横向距离;所述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车流量包括为沿公路直行到达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车流量和由城市道路左转到达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车流量;步骤4:依据所述每个阶段内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车流量和非机动车右转进入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的车流量,计算所述每个阶段中非机动车完成右转过程中遇到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机动车的概率P1;步骤5:依据非机动车右转过程中与左侧机动车的横向距离、非机动车右转过程中与右侧路缘石或路肩边缘的横向距离,分别计算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横向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然后得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横向分布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非机动车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横向分布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横向分布的联合累计概率密度函数,最后得到非机动车完成右转过程中在公路或城市道路上横向分布上与机动车产生相互干扰的概率P2;步骤6:计算非机动车右转的安全风险概率P,P=P1×P2,若P不小于0.1,则非机动车右转的安全风险较大;若P小于0.1,则非机动车右转的安全风险较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衔接交叉口非机动车右转衔接安全问题的量化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其中:t为城市道路上非机动车完成右转过程的所用时间;t1为信号周期第一阶段内直行、左转信号灯均处于红灯的时间段,此时机动车处于排队状态,无机动车到达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t2为信号周期第二阶段内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信号灯由红灯变为绿灯的时间段,此时左转排队机动车开始消散,机动车以车队形式到达公路或城市道路出口处;t3为信号周期第三阶段内直行信号灯为红灯、左转排队机动车完成消散并且左转信号灯处于绿灯状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亚丹陈志举李杨赵鹏王如航李慧婵李晓慧郭天昭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