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冷热交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6099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7 01: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冷热交换器,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将保冷材料储存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管当中的第二行管中并且允许在所述管当中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中运动的冷却流体能在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之间运动而有效地储存冷却流体的冷空气并在停止发动机时将该冷空气排出以因此防止车辆内部温度快速升高,该保冷热交换器能够改善用户冷却舒适性并使再次执行冷却时消耗的能量和时间最小化。

Cold storage heat exchanger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ld and heat retaining exchanger, more specifically, to a cold and heat retaining exchanger, in which the cooling fluid can move in the first and third rows of pipes by storing the cold retaining material in the second row of pipes arranged in three rows in a width direction and allowing the first and third rows of pipes in the tube to move in the first row and the third row of pipes. The heat exchanger can improve the user's cooling comfort and minimize the energy and time consumed when the cooling is re-execut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保冷热交换器
如下公开涉及一种保冷热交换器,更具体而言,涉及这样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将保冷材料储存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管当中的第二行管中并且允许在所述管当中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中运动的冷却流体能在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之间运动而有效地储存冷却流体的冷空气并在停止发动机时将该冷空气排出以因此防止车辆内部温度快速升高,该保冷热交换器能够改善用户冷却舒适性并使再次执行冷却时消耗的能量和时间最小化。
技术介绍
近来,随着对环境关注的增加以及全世界汽车工业的能量增加,已经进行了改善燃料效率的研究,并且持续地进行了减重、小型化和功能改善的研究与开发,以便满足消费者的各种需求。在许多情况下,混合式车辆采用怠速停止-起动(IGS)系统,这种系统在停止时(例如,在等待红灯改变的时候等等)自动地停止发动机,并且通过变速器的操纵重新起动发动机。然而,即使在混合式车辆的情况下,冷却设备也通过发动机操作。因此,在发动机停止的情况下,压缩机也停止,使得蒸发器温度上升而使用户舒适性恶化。另外,由于蒸发器中的制冷剂即使在室温下也容易蒸发,因此制冷剂在压缩机不操作的短时间内蒸发,从而即使发动机再次操作,蒸发的制冷剂也应该被压缩并液化,这样压缩机和蒸发器都操作。因此,这样花费较长时间将冷空气供应至内部,并且增加了所需能量的总量。这里,混合式车辆可以进一步包括保冷蒸发器以改善冷却性能并延长或延迟发动机重新起动时间。作为现有技术,已经建议了在图1中所示的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0-205777(名称为“保冷热交换器”)。在如图1所示的保冷热交换器90中,供制冷剂流过的制冷剂路径91e和储存保冷材料的保冷材料腔室91f和91f’通过具有双管结构的管91而彼此一体地形成,并且与制冷剂进行流体热交换的路径94形成在具有双管结构的管91的外部。然而,在如图1所示的保冷热交换器中,管是通过将若干板结合至彼此形成的,从而结合缺陷的发生频率较高;管以双管结构形成,从而难以制造管,并且在发生结合缺陷的情况下,制冷剂和保留材料会彼此混合。另外,甚至发生了结合缺陷,也难以发现哪个部分发生了结合缺陷。为了解决如以上描述的问题,已经开发了一种保冷热交换器,该保冷热交换器包括: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并且包括供冷却流体循环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以及储存保冷材料的第二行管;以及固定至这些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上集水箱和下集水箱,所述上集水箱和下集水箱包括与第一行管连通的第一空间部分、与第二行管连通的第二空间部分和与第三行管连通的第三空间部分(第一、第二和第三空间部分与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三个空间对应),并且具有联接至彼此的总管和水箱,如图2A所示。保冷热交换器需要附加结构以便使制冷剂在第一行和第三行之间运动,在图2A和2B的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在下水箱12的一端处还包括用于使制冷剂在第一行和第三行之间运动的制冷剂运动路径部分13。在这种情况下,在保冷热交换器中,将流体在第一至第三行之间分开的分隔壁占据相应容积,从而增加了蒸发器的宽度,并且由于制冷剂运动路径部分而增加了保冷热交换器的长度。另外,保冷热交换器的安装空间受到限制,特别是上集水箱和下集水箱的空间也受到限制。在与保冷热交换器中的保冷性能相比热辐射性能优先的情况下,应该增加第一空间部分和第三空间部分的空间,以便改善热辐射性能,而在保冷性能优先的情况下,应该增加可以储存冷空气的第二空间部分的大小。因此,在均匀地增加所有空间方面存在限制。另外,难以将设计优化成既改善热辐射性能又改善保冷性能。另外,参照图2B的管的横截面(图2B示出了沿着图2A的线A-A截取的剖视图),在冷保冷热交换器中,第一至第三行的所有管都具有相同形状。难以改变这些管的形状和结构,例如,难以增加第一至第三行的管的横截面面积以在与保冷性能相比保冷热交换器的热辐射性能优先的情况下改善热辐射性能,或者以在保冷性能优先的情况下增加第二行的管的大小。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保冷热交换器,在更紧凑的结构中将该保冷热交换器的容积增加最小化。另外,有必要开发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优化保冷热交换器的集水箱中的第一至第三空间部分的面积既可以改善该保冷热交换器的热辐射性能又可以改善保冷性能。此外,有必要开发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改变该保冷热交换器的第一至第三行的管的形状和结构既可以改善热辐射性能又可以改善保冷性能。[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日本专利申请特开公报No.2000-205777(名称为“ColdReservingHeatExchanger(保冷热交换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将保冷材料储存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管当中的第二行管中并且允许在所述管当中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中运动的冷却流体在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之间运动而有效地储存冷却流体的冷空气并在停止发动机时将该冷空气排出以因此防止车辆内部温度快速升高,该保冷热交换器能够改善用户冷却舒适性并使再次执行冷却时消耗的能量和时间最小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优化该保冷热交换器的集水箱中的第一至第三空间部分的面积既可以改善热辐射性能又可以提供保冷性能。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保冷热交换器,通过优化该保冷热交换器的第一至第三行管的形状和结构既可以改善热辐射性能又可以改善保冷性能。在一个总体方面中,一种保冷热交换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多个管100,所述多个管100包括供冷却流体循环的第一行管110和第三行管130以及储存保冷材料的第二行管120;固定至所述管100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上集水箱201和下集水箱202,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下集水箱包括与所述第一行管110连通的第一空间部分231、与所述第二行管120连通的第二空间部分232和与所述第三行管130连通的第三空间部分233,并且具有联接至彼此的总管210和水箱220,所述第一空间部分、第二空间部分和第三空间部分与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三个空间对应;隔壁部分300,所述隔壁部分300设置在所述上集水箱201和所述下集水箱202中的每个中以分开一空间并且包括将所述第二行管120包围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的两个总管侧隔壁部分310和从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310在相同方向上彼此相遇的预定点延伸并且另一端部固定至所述水箱220的任一点的水箱侧隔壁部分320;以及入口410和出口420,所述入口410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231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233中并且使冷却流体通过该入口引入,所述出口420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231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233中并且使所述冷却流体通过该出口排出。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310可以具有各自固定在所述总管210的第二行管插入孔212和第一行管插入孔211之间以及所述总管210的所述第二行管插入孔212和第三行管插入孔213之间的一端。所述保冷热交换器1可以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行管插入孔211到所述第三行管插入孔213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310的厚度彼此相同。所述隔壁部分300可以包括通过掏空所述水箱侧隔壁部分320上的预定区域而形成的连通孔340,从而使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231和所述第三空间部分233之间运动。所述连通孔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冷热交换器,该保冷热交换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包括供冷却流体循环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以及储存保冷材料的第二行管;固定至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上集水箱和下集水箱,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下集水箱包括与所述第一行管连通的第一空间部分、与所述第二行管连通的第二空间部分和与所述第三行管连通的第三空间部分,并且具有联接至彼此的总管和水箱,所述第一空间部分、第二空间部分和第三空间部分与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三个空间对应;隔壁部分,所述隔壁部分设置在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下集水箱中的每一者中,以分开一空间并且包括将所述第二行管包围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的两个总管侧隔壁部分和从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在相同方向上彼此相遇的预定点延伸并且另一端固定至所述水箱的任一点的水箱侧隔壁部分;以及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中且使冷却流体通过该入口引入,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中并且使所述冷却流体通过该出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4.10 KR 10-2017-0045808;2017.05.31 KR 10-2011.一种保冷热交换器,该保冷热交换器包括:在宽度方向上布置成三行的多个管,所述多个管包括供冷却流体循环的第一行管和第三行管以及储存保冷材料的第二行管;固定至所述管的长度方向上的两端的上集水箱和下集水箱,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下集水箱包括与所述第一行管连通的第一空间部分、与所述第二行管连通的第二空间部分和与所述第三行管连通的第三空间部分,并且具有联接至彼此的总管和水箱,所述第一空间部分、第二空间部分和第三空间部分与在宽度方向上分开的三个空间对应;隔壁部分,所述隔壁部分设置在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下集水箱中的每一者中,以分开一空间并且包括将所述第二行管包围并朝向所述水箱延伸的两个总管侧隔壁部分和从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在相同方向上彼此相遇的预定点延伸并且另一端固定至所述水箱的任一点的水箱侧隔壁部分;以及入口和出口,所述入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中且使冷却流体通过该入口引入,所述出口形成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或所述第三空间部分中并且使所述冷却流体通过该出口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的一端各自固定在所述总管的第二行管插入孔和第一行管插入孔之间以及所述总管的所述第二行管插入孔和第三行管插入孔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保冷热交换器形成为使得所述第一行管插入孔到所述第三行管插入孔之间的间距以及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的厚度彼此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壁部分包括通过掏空所述水箱侧隔壁部分上的预定区域而形成的连通孔,从而使冷却流体在所述第一空间部分和所述第三空间部分之间运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连通孔形成在设置在所述上集水箱或所述下集水箱中的所述隔壁部分的至少任一个位置中。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多个连通孔形成为在所述隔壁部分的长度方向上彼此以预定间距间隔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隔壁部分包括多个总管联接突起,所述多个总管联接突起形成在所述总管侧隔壁部分的一个端部处,朝向所述总管突出,并且在所述长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预定间距。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冷热交换器,其中,所述上集水箱和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承树全永夏李仙美
申请(专利权)人: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