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得锋专利>正文

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25857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所述城市道路设有一个以上的交叉路,所述交叉路包括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下纵路;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下纵路均设有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右转车道;令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其中之一为第一转弯车道,另一车道为第二转弯车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且只对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纵路直行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设计高架桥;由于上纵路直行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位于同一道路,结合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设计,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要一层高架桥,横路及纵路最长度均可控制在405米以内。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完美解决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问题。

Urban road system without traffic light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ity road system without traffic lights. The city road is provided with more than one crossing road, which includes left crossing road, right crossing road, upper longitudinal road and lower longitudinal road. One of the turning lanes is the first turning lane and the other is the second turning lane; the viaduct is designed for and only for the first turning lane of the upper longitudinal road, the straight lane of the upper longitudinal road, the first turning lane of the lower longitudinal road and the straight lane of the lower longitudinal road; because the straight lane of the upper longitudinal road and the straight lane of the lower longitudinal road are located on the same road. Combining with the design of the first turning lane of the upper longitudinal road and the first turning lane of the lower longitudinal road, the invention only needs one layer of viaduct, and the maximum length of the cross road and the longitudinal road can be controlled within 405 meters. The floor area is greatly reduced, which perfectly solves the design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similar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城市道路系统,尤其涉及无需红绿灯的城市道路系统。
技术介绍
传统的同类设计均存在以下问题:1、占地面积大,如图所示,高架桥的桥面分为三段上坡段S1、平直段S2和下坡段S3;为了保证高架桥坡度小于4%且具有5米以上桥洞洞高,梁高3米,上坡段S1和下坡段S3的长度都需在200米或以上;设计桥洞下需经过4车道,每道车道3.5米,则单层高架桥的长度至少为420米。同类产品的传统设计至少都设有3层,即第3层相对地面高度至少为24米,从地面至第三层的上坡段和下坡段均为1260米以上,以申请号为201410703370.1的《无红绿灯交叉路口》,经测算横向、纵向全桥长均不少2500米;使得系统的占地面积远超过目前城市交叉路口所具有的面积,这意味着改造成本将会非常高昂。当然系统本身的造价也因其不可缩小的规模而居高不下。2、当驶错道时,更改路线成本太高,具体表现在于:路程加长或掉头非常困难。3、部份桥墩跨度太大,对应桥段的承载能力非常有限,同时对桥梁的要求就很高,对应的造价成本也大。4、车辆合流容易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需红绿灯的占地面积小、不超过两层高架桥道路系统及其管理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所述城市道路设有一个以上的交叉路,所述交叉路包括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均设有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或右转车道;令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其中之一为第一转弯车道,另一车道为第二转弯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交叉路设有高架桥,至少存在1条车道设有地下路段,至少存在1条车道上高架桥。每条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或高架桥上的道路交汇点只有一处,且交汇处位于地下道路的中段。除所述交汇处外,地下道路的全段路面均为露天。有且仅有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纵路直行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通过高架桥桥上;所述左横路直行车道和右横路直行车道在交叉路口的路段均设铺设于地面上;所述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和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在下字路口均设有地下路段,所述左横路地下路段与右横路直行车道的相交段位于右横路直行车道以下,使得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的车辆与右横路直行车道的车辆不交汇;所述右横路地下路段与左横路直行车道的相交段位于左横路直行车道以下,使得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的车辆与左横路直行车道的车辆不交汇;所述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与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不相交;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下纵路的第二转弯车道在交叉路口的路段均铺设于地面上;所述左横路第二转弯车道与右横路直行车道不相邻,右横路第二转弯车道与左横路直行车道不相邻,上纵路第二转弯车道与与下纵路直行车道不相邻,下纵路第二转弯车道与与上纵路直行车道不相邻。所述左横路的转弯路段位于左横路地下路段的中部,右横路的转弯路段位于右横路地下路段的中部,左横路的转弯路段顶靠近于右横路的转弯路段。所述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下纵路直行路段在高架桥的上坡段;所述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上纵路直行车道的上坡段;或所述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下纵路直行路段在高架桥的入口;所述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上纵路直行车道的入口。所述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均位于高架桥的内侧,上纵路直行车道及下纵路直行车道均位于高架桥外侧。所述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在高架桥上的出口段,在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下纵路的所有出口段中,均位于最外侧。所述系统设有非机动车及人行道;所述非机动车及人行道与左横路同侧的且未进入右横路的路段绕设于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及出口路段,与右横路同侧的且未进入左横路的路段绕设于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及出口路段。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地下车道与高架桥的组合,减少了高架一层的设计,从而大大缩短高架桥长,另一方面还有效控制转弯半径的设计难度;本专利技术每条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的交汇点只有一处.且交汇处位于地下道路的中段,因此地下道路下坡段及上坡段均只需要200米,且除上述交汇处外,地下道路的全段路面均为露天,不需封闭,可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经测算本专利技术设计的地下道路造价远低于高架桥的相应单价。2、本专利技术对且只对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纵路直行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设计高架桥;由于上纵路直行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位于同一道路,结合使用本专利技术对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设计,本专利技术只需要一层高架桥,横路及纵路最长度均可控制在405米以内。占地面积大大减小,完美解决传统同类产品的设计问题。3、本专利技术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下纵路直行路段在高架桥的入口;所述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的转弯路段位于上纵路直行车道的入口;因此高架桥上各道路仅有两处相交,且相交点均位于高架桥的最低处,且在相交处转弯路段高于直行路段,使直行路段的最低路段从转弯路段的桥下穿过,因此转弯路段在高架桥上的高度要求小于两个标准层。4、本专利技术高架桥上的转弯路段横跨直行路段的两侧,不仅可以有效控制占地面积,同时还可以利用机动车道在高架桥的转弯段与跨马路人行道完全结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行车路线图;图3为实施例1上纵路及下纵路行车路线图;图4为实施例1左横路及右横路行车路线图;图5为实施例2示意图;图6为实施例2行车路线图;图7为实施例2相邻交叉路口的配合示意图;图8为实施例3示意图;图9为实施例3地面车道分布图;图10为实施3高架桥车道分布图;图11为实施3相邻交叉路口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均针对本交叉路口进行设计:它包括纵向路和横向路,横向路包括左横路和右横路,纵向路包括上纵路和下纵路;左横路设有左转车道A1、直行车道B1和右转车道C1;右横路设有左转车道D1、直行车道E1和右转车道F1;上纵路设有左转车道G1、直行车道H1和右转车道I1;下纵路设有左转车道J1、直行车道K1和右转车道L1。实施例1如图1所示的位于交叉路口的一种无红绿灯道路系统,所述纵向路设有1座主高架桥1、支纵高架桥21和支纵高架桥22;所述横向路上设有支横高架桥31和支横高架桥32。如图2-4所示,有且仅有纵向路的左转车道I1、J1,直行车道H1、K1从主高架桥1桥上通过,即纵向路的左转车道I1、J1,直行车道H1、K1均从主高架桥1桥上通过,且其它车道均不通过主高架桥1的桥上,以下涉及“有且仅有”的解释均以此类推。有且仅有左横路(包括:A1、B1、C1)从支横高架桥31桥上通过;有且仅有右横路(包括:D1、E1、F1)从支横高架桥32桥上通过。有且仅有上纵路(包括:G1、H1、I1)从支纵高架桥21桥上通过;有且仅有下纵路(包括:J1、K1、L1)从支纵高架桥22桥上通过。有且仅有横向路左转车道A1、D1,直行车道B1、E1从主高架桥1桥洞穿过。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所述城市道路设有一个以上的交叉路,所述交叉路包括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均设有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或右转车道;令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其中之一为第一转弯车道,另一车道为第二转弯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交叉路设有高架桥,至少存在1条车道设有地下路段,至少存在1条车道上高架桥。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2.03 CN 20171006344581.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所述城市道路设有一个以上的交叉路,所述交叉路包括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或下纵路均设有左转车道、直行车道和/或右转车道;令左转车道和右转车道的其中之一为第一转弯车道,另一车道为第二转弯车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在交叉路设有高架桥,至少存在1条车道设有地下路段,至少存在1条车道上高架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条地下道路与地面道路或高架桥上的道路交汇点只有一处,且交汇处位于地下道路的中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除所述交汇处外,地下道路的全段路面均为露天。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红绿灯城市道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有且仅有上纵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纵路直行车道、下纵路第一转弯车道和下纵路直行车道通过高架桥桥上;所述左横路直行车道和右横路直行车道在交叉路口的路段均设铺设于地面上;所述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和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在下字路口均设有地下路段,所述左横路地下路段与右横路直行车道的相交段位于右横路直行车道以下,使得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的车辆与右横路直行车道的车辆不交汇;所述右横路地下路段与左横路直行车道的相交段位于左横路直行车道以下,使得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上的车辆与左横路直行车道的车辆不交汇;所述左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与右横路第一转弯车道不相交;所述左横路、右横路、上纵路和下纵路的第二转弯车道在交叉路口的路段均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得锋
申请(专利权)人:黄得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