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25269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10-26 2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包括支撑板、顶料气缸、顶料板和用于夹持料带的装夹机构,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一通孔,所述料带通过装夹机构安装于支撑板相背于顶料气缸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与顶料气缸的活动块安装连接,所述料带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压紧,所述第一夹板相背于第二夹板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对应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靠近第二夹板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所述若干弹片位于内凸缘与T型导柱的柱头之间,所述第一夹板远离第二夹板一侧设置有一压板,此压板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对应的压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加工过程中的自动顶料功能,代替人工上料,节约人力和上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Automatic clamping fixtur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lamping device which can automatically feed, including a support plate, a jacking cylinder, a jacking plate and a clamping mechanism for clamping the material belt. The support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and the material belt is installed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support plate opposite to the jacking cylinder through the clamping mechanism, and the jacking plate and the movable block of the jacking cylinder are provided. The two sides of the tape are pressed through two adjacent second splints respectively, and a number of mounting through ho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second splint are open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first splint opposite to the one side of the second splint. The mounting through holes have an inner flange near one end of the second splint, and the elastic fragments are located on the inner flange and the T-shaped guide post. A pressure plate is arranged on one side of the first splint far from the second splint between the pillars of the T-shaped guide post, and a number of pressure heads corresponding to the T-shaped guide post are arranged on the pressure plate. The invention realizes the automatic ejecting function in the processing process, replaces manual feeding, saves manpower and feeding time, and improves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涉及机械加工

技术介绍
智能手机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娱乐及通信设备,其更新换代速度较快,因此智能手机制造厂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智能手机零部件离不开机床设备,机床夹具则是保证机床加工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等重要的工艺装备之一,然而在加工的过程中如何对工件稳定有效地定位及自动送料存在许多问题。传统的CNC治具多用简易的治具及定位销定位操作,靠工人装卸定位,人工送料,这样会导致工件定位不稳、压合过紧或过松,劳动强度大,操作不便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该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实现了加工过程中的自动顶料功能,代替人工上料,节约人力和上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包括支撑板、顶料气缸、顶料板和用于夹持料带的装夹机构,所述支撑板上开有一通孔,所述顶料气缸安装于支撑板一侧表面,所述料带通过装夹机构安装于支撑板相背于顶料气缸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与顶料气缸的活动块安装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设置于料带下方;所述装夹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和若干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并将所述料带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所述料带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压紧;所述第一夹板相背于第二夹板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对应的安装通孔,此安装通孔内分别嵌入有一T型导柱,此T型导柱靠近第二夹板的一端开有螺纹孔,所述螺栓穿过第二夹板并与T型导柱的螺纹孔螺接;所述T型导柱上套装有若干弹片,所述安装通孔靠近第二夹板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所述若干弹片位于内凸缘与T型导柱的柱头之间;所述第一夹板远离第二夹板一侧设置有一压板,此压板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对应的压头。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料气缸为磁耦式气缸。2.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料板为U型板,此U型顶料板通过一转接板与顶料气缸的活动块连接。3.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料板与转接板分别位于活动块相对的两侧,所述转接板与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顶料板两侧的凸条分别与转接板的两个侧面安装固定。4.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料气缸上下两个固定块相对的表面分别安装有一油压缓冲器。5.上述方案中,所述顶料板上表面设置有若干顶料杆,此若干顶料杆分别位于料带正下方。6.上述方案中,所述T型导柱的柱头上分别设置有一销钉,所述第一夹板上分别开有供销钉活动的销钉槽。7.上述方案中,所述销钉与T型导柱垂直设置,所述销钉一端嵌入T型导柱的柱头内,销钉的另一端伸出,并可以随着T型导柱在销钉槽内活动。8.上述方案中,所述压头为球形压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实现了加工过程中的自动顶料功能,代替人工上料,节约人力和上料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其次,其装夹机构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和若干第二夹板,所述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通过若干螺栓连接并将所述料带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与第一夹板之间,所述料带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压紧,装夹机构的设置,实现了对料带的紧密夹持,T型导柱上套装有若干弹片,所述安装通孔靠近第二夹板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所述若干弹片位于内凸缘与T型导柱的柱头之间,弹片的设置,当螺栓拧紧时,弹片处于压缩状态并反作用于导柱,将导柱往相背于第二压片的方向推动,从而带动第二夹板更好的压紧料带,以保证料带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对料带的加工精度。2.本专利技术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其第一夹板远离第二夹板一侧设置有一压板,此压板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对应的压头,压头压住导柱的端面,导柱带动螺栓往远离导柱的一侧移动,松开第二压板,方便对料带进行顶料操作,顶料完成后,只需松开导柱,即可重新压紧料带;其次,其T型导柱的柱头上分别设置有一销钉,所述第一夹板上分别开有供销钉活动的销钉槽,销钉和销钉槽的设置,可以使得导柱在前后方向上移动,同时限制导柱在周向上的活动,对导柱起到限位作用,保证导柱装配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对料带夹持的稳定性。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局部结构截面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局部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支撑板;2、顶料气缸;3、顶料板;4、料带;5、装夹机构;6、通孔;7、活动块;8、转接板;10、顶料杆;11、第一夹板;12、第二夹板;13、螺栓;14、安装通孔;15、T型导柱;16、螺纹孔;17、弹片;18、内凸缘;19、销钉;20、销钉槽;21、压板;22、压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1: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包括支撑板1、顶料气缸2、顶料板3和用于夹持料带4的装夹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开有一通孔6,所述顶料气缸2安装于支撑板1一侧表面,所述料带4通过装夹机构5安装于支撑板1相背于顶料气缸2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3与顶料气缸2的活动块7安装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6设置于料带4下方;所述装夹机构5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11和若干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通过若干螺栓13连接并将所述料带4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之间,所述料带4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12压紧;所述第一夹板11相背于第二夹板12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12对应的安装通孔14,此安装通孔14内分别嵌入有一T型导柱15,此T型导柱15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开有螺纹孔16,所述螺栓13穿过第二夹板12并与T型导柱15的螺纹孔16螺接;所述T型导柱15上套装有若干弹片17,所述安装通孔14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18,所述若干弹片17位于内凸缘18与T型导柱15的柱头之间,所述第一夹板11远离第二夹板12一侧设置有一压板21,此压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15对应的压头22。上述顶料气缸2为磁耦式气缸;上述顶料板3为U型板,此U型顶料板3通过一转接板8与顶料气缸2的活动块7连接;上述顶料板3与转接板8分别位于活动块7相对的两侧,上述转接板8与活动块7固定连接,上述顶料板3两侧的凸条分别与转接板8的两个侧面安装固定;上述顶料气缸2上下两个固定块相对的表面分别安装有一油压缓冲器。实施例2: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包括支撑板1、顶料气缸2、顶料板3和用于夹持料带4的装夹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开有一通孔6,所述顶料气缸2安装于支撑板1一侧表面,所述料带4通过装夹机构5安装于支撑板1相背于顶料气缸2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3与顶料气缸2的活动块7安装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6设置于料带4下方;所述装夹机构5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11和若干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通过若干螺栓13连接并将所述料带4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之间,所述料带4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12压紧;所述第一夹板11相背于第二夹板12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12对应的安装通孔14,此安装通孔14内分别嵌入有一T型导柱15,此T型导柱15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开有螺纹孔16,所述螺栓13穿过第二夹板12并与T型导柱15的螺纹孔16螺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顶料气缸(2)、顶料板(3)和用于夹持料带(4)的装夹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开有一通孔(6),所述顶料气缸(2)安装于支撑板(1)一侧表面,所述料带(4)通过装夹机构(5)安装于支撑板(1)相背于顶料气缸(2)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3)与顶料气缸(2)的活动块(7)安装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6)设置于料带(4)下方;所述装夹机构(5)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11)和若干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通过若干螺栓(13)连接并将所述料带(4)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之间,所述料带(4)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12)压紧;所述第一夹板(11)相背于第二夹板(12)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12)对应的安装通孔(14),此安装通孔(14)内分别嵌入有一T型导柱(15),此T型导柱(15)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开有螺纹孔(16),所述螺栓(13)穿过第二夹板(12)并与T型导柱(15)的螺纹孔(16)螺接;所述T型导柱(15)上套装有若干弹片(17),所述安装通孔(14)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18),所述若干弹片(17)位于内凸缘(18)与T型导柱(15)的柱头之间;所述第一夹板(11)远离第二夹板(12)一侧设置有一压板(21),此压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15)对应的压头(2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上料的装夹治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顶料气缸(2)、顶料板(3)和用于夹持料带(4)的装夹机构(5),所述支撑板(1)上开有一通孔(6),所述顶料气缸(2)安装于支撑板(1)一侧表面,所述料带(4)通过装夹机构(5)安装于支撑板(1)相背于顶料气缸(2)的另一侧,所述顶料板(3)与顶料气缸(2)的活动块(7)安装连接,并穿过所述通孔(6)设置于料带(4)下方;所述装夹机构(5)进一步包括第一夹板(11)和若干第二夹板(12),所述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通过若干螺栓(13)连接并将所述料带(4)压紧固定于第二夹板(12)与第一夹板(11)之间,所述料带(4)两侧分别通过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板(12)压紧;所述第一夹板(11)相背于第二夹板(12)的一侧表面开有若干与第二夹板(12)对应的安装通孔(14),此安装通孔(14)内分别嵌入有一T型导柱(15),此T型导柱(15)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开有螺纹孔(16),所述螺栓(13)穿过第二夹板(12)并与T型导柱(15)的螺纹孔(16)螺接;所述T型导柱(15)上套装有若干弹片(17),所述安装通孔(14)靠近第二夹板(12)的一端具有一内凸缘(18),所述若干弹片(17)位于内凸缘(18)与T型导柱(15)的柱头之间;所述第一夹板(11)远离第二夹板(12)一侧设置有一压板(21),此压板(21)上设置有若干与T型导柱(15)对应的压头(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乐斌瞿李平向雪梅石转运陈建景葛陈佳杨明亮徐大兵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科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